多伦多 六六网  www.66.ca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扫描二维码登录本站

搜索
查看: 1207|回复: 0

两大特征 可以自测所有癌症

[复制链接]

升级   15%

1

主题

1

帖子

15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15
发表于 2016-9-24 01:00:4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当我们的身体出现问题的时候,它会由内而外地体现出来。而体现出来的形式不一定是疼痛,很多时候是一些微小的细节,这些微小的细节非常容易被大家忽视。所以很多癌症患者不是在肿瘤科查出的癌症,而是通过别的检查才偶然发现恶性肿瘤的存在。
  两大特征自测所有癌症
  如果你觉得每天通过镜子观察身体的诸多变化太过繁琐,这里还有一个更为简便实用的观察技巧。只要观察是否具有两种特征,就能初步判断你是否具有患癌的可能性。而且这两种特征不仅仅预示着某一种癌症,它可能是大多数癌症都有的病症。
  先来看一个真实病例。
  56岁的张大妈照镜子时发现一些异常,以为是小问题就没有在意,但是久拖之下越来越严重,不得已到医院检查,医生初步检查后安排了肿瘤筛查。她本以为医生小题大做,但结果出来后竟被诊断为肠道肿瘤。所幸,这个肿瘤虽是恶性的,但属于初期。
  “幸运”的张大妈一度忽略的要命的癌症信号就是红色、炎症。
  (1)红色炎症首先出现在脸上,最容易出现的部位就是眼睑。眼睑发红,一般还伴有肿胀,也就是眼睑红肿。
  (2)然后是前额和两颊,这是女士化妆要打腮红的地方,如果你没有打腮红这个地方依然比别的地方红,那你就要注意了。
  (3)不少人鼻唇沟及颈前,甚至胸部也会有这样的红色炎症,多是呈现V字型,和V领衣服露出的部位大致相当。
  (4)后背的肩部和上臂的外侧也有可能出现红色的炎症反应。
  这几处地方有可能是单独出现红色,也可能是组合出现红色。这就是预示着癌症可能发生的非常重要的信号。但是如果是我们的手上出现红色炎症反应,那么存在癌症的可能性将进一步提高。研究显示:如果面部和脖颈等部位出现红色炎症,身体内存在红色肿瘤的可能性在40%左右。而如果同时在手上出现同样的炎症反应,那么身体存在恶性肿瘤的可能性会大大提高。
  具体来说,手上发生红色炎症的地方在指甲和手指相连接的地方。这在医学上称为皮肌炎,临床上9%~52%皮肌炎患者并发肿瘤。一般年龄越大,伴发肿瘤的机会越高。这个危险年龄的分界线是52岁。也就是说如果你超过52岁,出现这种皮肌炎的话,那么伴生肿瘤的可能性就非常大。而且,肿瘤可发生在皮肌炎患者身体的任何部位,以肺、鼻咽部、卵巢、乳腺及胃等为好发部位,也可合并肉瘤、白血病、恶性淋巴瘤及结肠癌等。需要注意的是,很多恶性肿瘤与多发性皮肌炎和皮肌炎的诊断时间相距仅在1年之内,因此50岁以上人群需要格外留意自己是否出现了类似的情况。
  红色炎症预示哪些癌症?
  那么出现这种皮肤的炎症反应,最容易出现哪几种癌变呢?
  1、肺癌
  35%~75%的肺癌患者最早期都会出现类似症状。肿瘤生长于管径较大、对外来刺激物敏感的段以上支气管黏膜时,可产生类似异物样刺激引起的咳嗽,典型的表现为阵发性刺激性干咳,一般止咳药常不易控制。这个时候一定要筛查肺部肿瘤的可能性。
  2、胆囊癌
  胆囊癌开始表现为右上腹不适,继而出现持续性隐痛或钝痛,有时伴有阵发性剧痛并向右肩放射。它还会伴有消化不良,这是因为胆囊胆汁帮助消化的功能减退。如果伴随皮肤红肿这样的症状,就要高度怀疑胆囊肿瘤的发生。
  3、卵巢癌、子宫癌
  卵巢癌早期可能出现的症状包括外阴及下肢水肿,还有腰腹部疼痛,这是因为卵巢邻近的组织如受到癌肿浸润或发生粘连,可引起腰腹部隐痛、钝痛。而子宫癌主要表现为绝经后阴道流血,量一般不多。尚未绝经者可表现为月经增多、经期延长或月经紊乱。
  4、胃癌
  红色炎症最容易出现的也是最危险的就是:胃癌。胃癌始终居于恶性肿瘤的首位。我国每年新增50万例胃癌,发病率很高,死亡率更占恶性肿瘤的第一位。胃癌是源自胃黏膜上皮细胞的恶性肿瘤,其产生原因主要是饮水及粮食中硝酸盐、亚硝酸盐含量偏高而硝酸盐、亚硝酸盐在人体胃中可能与胺类结合,形成亚硝胺这种很强的致癌物质。
  胃癌的早期信号包括:大便的改变,出现黑便,这很可能是消化道出血造成的,同样消化道出血还可以造成顽固性的贫血,如果出现这样的黑便贫血,那么一定要排查自己是否出现了胃肠道的肿瘤。胃是皮肌炎伴生肿瘤最多的部位。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电话:647-830-8888|多伦多六六网

GMT-4, 2024-3-29 01:24 AM , Processed in 0.068600 second(s), 3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