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伦多 六六网  www.66.ca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扫描二维码登录本站

搜索
查看: 570|回复: 0

我们加拿大的“圈子”

[复制链接]

升级   41%

11

主题

13

帖子

41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41
QQ
发表于 2019-6-28 15:42:5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饶恕

你们要彼此相爱,像我爱你们一样,这就是我的命令。

  ——《圣经∙ 约翰福音》15章12节

  早上开会时韩国姑娘超兴奋地说:“奖学金发出去了,获奖者是个伊朗裔的女孩子!”然后伊朗姐姐连连说:“是我的客户!是我的客户!”然后这俩女人莫名其妙互抱了一下——一个不是出资者,另一个也不是获奖者,就是高兴。

  我也高兴。因为这是我们这个“圈子”的喜事,而我也因为硬轧了一脚而沾来一种莫名的“便宜”高兴。
  那个获奖的女孩子来的时候是难民,3-4年级的年龄,英文一个字母都不会。我清楚记得她刚来时穿了一双黑色高跟的长统皮靴。那是双大人的鞋子,尺码也许是对的,但绝对不是一个学龄儿童适合的鞋子。
  在办公室的大柜子里翻半天,我找出来一双合适她的八成新运动鞋,因为她得上体育课。我递给她的时候,她眼睛飞快与我对视了一秒钟就低下了眼帘。我用英文跟她说:这是给你的。那被老师差了来陪她的、同语种又会英文的小伙伴充当她的翻译,她拿了鞋子,跟小朋友走了。没说话。
  没想到第二天她拿着运动鞋回来了,话讲不来,但是我明白这是“有借有还”的意思。我跟她说“这是送给你的。”她害羞地摇摇头,看着我微笑了一下,居然用英文说了声“谢谢你”!说完高高兴兴走了。她离去的脚步上是另一双更旧一些的运动鞋。
  明显,她出自有教养的家庭,不轻易接受白白的馈赠,也不白糟蹋物资。物资缺乏并没有教给她贪心。今年这孩子10年级了,她获得了学业优秀的奖学金。
  她获得的这笔奖学金,每年由该社区韩国裔的妈妈团提供。这些韩国移民,走过新移民刚来时的艰难,感恩社区对自己的扶助,所以走出家门伸手助人,回报邻里乡亲。
  韩裔妈妈团靠每年一次的义卖(二手货)活动筹集资金,每年所筹资金都超过既定标准。虽是韩裔妈妈团在组织这件事,但这并不只是一件“韩国人的事情”。在每年筹备时,我们华人、南美人、俄罗斯人、阿拉伯和伊朗人就同时发出该活动的海报邀请。然后当天大家一起,有钱出钱买东西,有力出力做义工, “多国部队联合作战”。于是一个不论族裔的、努力的学生就可以收到一笔数额不菲的奖学金。

Capture.PNG

Capture.PNG

图为活动海报招贴

  总结来说,一个“韩团”义卖二手货回报乡邻,各族裔众人拾柴,赚的钱给了一个学业优秀的波斯难民小姑娘, 我莞尔了:这是典型的加拿大风格。加拿大给这孩子的生命打开了一条阳光大道,我也相信,这女孩会成为社区的阳光。
  那天义卖好多华人来买东西。韩裔同事说:华人很帮忙哦!我理智上虽然学会了“每个人都是具体不同的个体”这件事,我知道自己并不代表除我以外的任何一个华人,也没资格强行分享他人的荣耀,但是情绪上仍然为这句赞扬的话感到实在的高兴。
  看到孩子们健康成长,大约不仅是一个一个家庭的喜悦,也更是整个社区的希望。这是个人的成长,也是这个包容、支持的社区的收获。
  在这个活动中,韩裔移民以小小的个人力量凝结一起成为大大的帮助。其他族裔以义工和购买力的方式来参与,并不介意是什么族裔发起的活动。奖金发给学业优秀的学生,也并不以族裔划分。在这样的前提条件下,获奖者所得到的,是一整个社区的认可。他们成年后大部分也会自然而然加入一些这样的活动,像这群韩裔妈妈一样,回报社区。这是典型的加拿大社会的良性循环圈模式——一个由陌生人连接一起形成的“圈子”。

Capture.PNG

Capture.PNG

图片取自Google Images

  在这个“圈子”里,落户本地的商户也是一样,他们会无偿为学校提供热午餐,为食物银行提供食物,为儿童机构提供活动经费或材料……因为他们觉得平时是在当地赚钱,应该力所能及回馈社区。
  奇妙的是,这些组织的、卖货的、买货的人们,车来人往,90%都是陌生人,但人们却对这个社区“圈子”有归属感。我算是其中稍稍参与了就莫名嘚瑟的一个。
  这感觉我曾找了好多年。
  小时候我一直因为腿短蹦不高而身残志坚地挤在几个跳橡皮筋的女孩面前:带我跳橡皮筋好嘛?带我玩,不要搞“小圈子”嘛。
  可是我半生时间也没能跻身任何可以炫耀的“圈子”,连不可以炫耀的也没有。我教书,但没有挤入“教育圈”; 我写作,也没与作家们成群; 我作商业的工作,却从来没有踏入“商圈”...... 因为,我“腿短”不够优秀。
  清高是装的。我倒是钻头觅缝想入个什么圈,却总也不成。我大约是一粒沙,没粘性,所以贴不住、塑不成。沙子的特性是这样:如果装在一个容器里,看着是一体的,没了容器就各自逍遥散在。我这种属性不太适合那种互相插入式的社会主义大集体生活。
  我找了个资本主义个性张扬的地方活着,可能就显得不那么讨人厌了。但人毕竟不是沙粒,总要有所依附,有所牵连。如果我告诉你我的加拿大“圈子”里大都是不认识的、甚至语言不通的陌生人,你感觉如何?
  其实这感觉很不错。现在这个“圈子”不嫌我腿短,反而会为腿短的垫上箱子。进而腿短者还可以发挥短小精干的优势帮助长腿又不会缩骨法的朋友。
  移民们融进了加拿大互相支持又保持独立的社区文化方式。一个一个由陌生人组成的小小的社区良性循环圈,又连接成更大的圈子,这就是加拿大社会。
  这个“圈子”尊重私隐,却也有常有人“多管闲事”,我记得上个月有两个老师在不同的时间、为不同的孩子,对我说同样的话:不能就这样看这孩子受罪,我们得一起做点什么!我们的“圈子”里常有这样的挺身而出。
  这“圈子”保护个人权利,却鄙视自私自利。买房买地是自己的权利,冬天铲雪、夏天割草却是为了他人的好处,有法可依,不做照罚。个人财产和私隐不可侵犯,但是哪怕在私人空间,也不要做有损他人利益(包括他人感觉)的事情。
  这“圈子”保持个性与距离,却崇尚互相支持。也许我对你执着的偏好不感兴趣,但是我愿意让你保有这份偏好。你我虽然不同种族、性别、信仰、价值观、贫富差别,但是我们取最大通分母:人类。
  这个“圈子”相信正义的力量,也包容人性的软弱。幼儿园的孩子便被教育:不可以打朋友的小报告。哪怕你说的都是正确的,但是对亲人朋友的忠诚大于“正确”。
  我们加拿大的“小圈子”强大到令人无法忽视。这完全不是在乎谁是加拿大总理,谁指点江山,谁是青天大老爷,谁喊点什么或鸡汤或热血或洗脑的口号而成的。这是很朴素的人性的集合圈:我们“彼此相爱”。造物以爱创世,而“彼此相爱”是造物对人类唯一的命令,简单朴素。
  越简单朴素的人性,越不易被外在力量撼动,反而会成为最强大的力量。人类“彼此相爱”,这便是最“普世”的普世价值。有人反对么?
4ab991de46ad12603bd1899622b07d31.jpg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电话:647-830-8888|多伦多六六网

GMT-4, 2024-3-28 04:13 PM , Processed in 0.072543 second(s), 3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