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伦多 六六网  www.66.ca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扫描二维码登录本站

搜索
查看: 1238|回复: 1

《心经》到底在说什么?(五)

[复制链接]

升级   76%

7

主题

7

帖子

76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76
发表于 2019-9-29 02:47:0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继续看《心经》的下一段经文:「依般若波罗蜜多故,心无罣碍。无罣
碍故,无有恐怖,远离颠倒梦想,究竟涅槃。」经文的意思是:「菩萨依所
亲证的真心,以及转依真心无智亦无得的体性来修行,心中不会有种种罣碍
。因为没有罣碍的缘故,就不会有种种恐怖的事相出现,所以能够远离种种
颠倒与梦想的境界,最后可以证得菩萨最究竟的涅槃,就是佛地的无住处涅
槃。」就是说,菩萨证此无智亦无得的真心之后,以此为基础再继续修行,
最后可以证得:既不住生死、也不住涅槃的无住处涅槃。

佛陀曾经开示我们,涅槃有四种,就是本来自性清淨涅槃、无馀依涅槃
、有馀依涅槃以及无住处涅槃。要证得最究竟的无住处涅槃,当然要先证得
其他三种涅槃,以下就对四种涅槃次第加以说明。菩萨在十信位中,对 佛的
开示产生信心乃至具足,需要经历一个大劫乃至一万个大劫才能成就。由此
可知,要培养对 佛开示产生信心乃至具足信心,真的很不容易!待菩萨圆满
十信位功德之后转入十住位,开始在外门广修六度万行,从布施度开始行三
施——财施、法施、无畏施,如是布施度圆满之后,才能转入持戒度。持戒
度包括受持五戒、八关斋戒、十戒以及菩萨戒等,圆满后转入忍辱度。能够
忍于受持清淨的菩萨戒、忍于众生的种种有理无理的要求,如是忍辱度圆满
后转入精进度。由于不断地精进于布施、持戒以及忍辱,使自己的福德不断
地增上,圆满后转入禅定度。随缘、随力、随分修学禅定功夫,制心于一处
不到处攀缘,对于所证得的境界能够心得决定,圆满后转入般若度继续修行
。于修行般若度时,经思惟,知道福德与智慧都要圆满具足,因此寻找真善
知识,熏习般若度所应具有的智慧。

当菩萨心中生起「什么是生命实相?」的念头时,表示菩萨已经圆满六
住位。这时,他会依照真善知识所教导的参禅正知见去参究。当定力、慧力

、福德等因缘条件成熟时,就能亲证一切有情的生命实相心──本来自性清淨
涅槃,而进入七住位,这也是菩萨所证的第一种涅槃。七住位圆满后,转入
八住、九住、十住继续修行;透过锻鍊看话头的功夫,跟随真善知识熏习眼
见佛性正知见,以及培植十住菩萨眼见佛性所需要的福德资粮,于因缘成熟
时一念相应慧,可以用父母所生肉眼,眼见自己身心及山河大地虚妄,成就
如幻观,十住位圆满,转入十行位。

菩萨在十行位中,一者、开始荷担如来家业,出来摧邪显正及救护众生
,避免众生被常见外道、断见外道乃至被邪淫外道所误导;二者、于十行位
快圆满时,观察七识心的现行与微细的心行,渐渐伏除所知障所相应的异生
性,成就阳焰观,因而圆满十行位转入十迴向位中。

菩萨转入十迴向位继续圆满五件事,最后得以转入初地。哪五件事?一
者、福德:就是继续摧邪显正及救护众生,使心渐渐清淨、渐渐广大,因而
累积广大的福德。二者、定力:就是菩萨具有初禅遍身发的定力,使得自己
的性障永伏如阿罗汉;捨寿时可以取证「无馀涅槃」,未捨寿前证得「有馀
涅槃」,这就是菩萨所证的第二种、第三种涅槃。可是菩萨不取证无馀涅槃
,故意留一分思惑以润未来世生,取得未来世五蕴身继续修行。三者、慧力
:也就是菩萨能够了知百法明门的内涵,有了初分的道种智。四者、增上意
乐:就是菩萨能在 佛前勇发十无尽愿——尽未来际利乐有情无有穷尽。五者
、入地前要作的加行,使菩萨得以成就如梦观。菩萨圆满这五件事时,得以
成就十迴向位,因而转入第二大阿僧祇劫的初地通达位继续修行。

菩萨于入地后,开始断除习气种子随眠;于三地满心时成就色阴尽功德
;六地满心时成就受阴尽功德;七地满心时有念念入灭尽定的功德,以及成
就如犍闼婆城现观,使菩萨成就想阴尽功德,心裡非常寂静而兴起了涅槃贪
的念头,想要入无馀涅槃。这时,佛出现来劝慰菩萨不要忘了入地前所发的

十无尽愿,并传授「引发如来无量妙智三昧」,使菩萨乐于修学佛菩提道而
不入无馀涅槃,因而转入第三大阿僧祇劫修行;于八地时能够于相于土自在
;九地时圆满四种无碍──法无碍、义无碍、词无碍、乐说无碍,得无量无边
陀罗尼门,演说妙法无有穷尽,圆满后转入十地修行。

菩萨于十地快满心时,大宝莲华王宫殿自然现前,十地菩萨进入大宝莲
华王宫殿,放光照耀十方世界,并从十方诸佛脚下进入。这时,十方诸佛知
道有一位十地菩萨即将满心,十方诸佛各皆伸手而放宝光,遥为十地菩萨灌
顶,使得十地菩萨大法智云现前,成为十地满心菩萨,亦名授职菩萨,亦名
法王子;同时还发动九地以下诸菩萨皆来围遶、及设大供养;于瞻仰此菩萨
时,蒙 佛放光加持而各获百万诸三摩地。十地满心菩萨蒙 佛放光加持,不
仅成就大法智云,而且也成就行阴尽的功德。

这时菩萨所应修学的法都已经修习圆满,但福德未足,因此转入等觉位
,于百劫专修福德;为圆满三十二大人相及八十种随形好,所以无一时非捨
身时、无一处非捨命处,不论是内财、外财统统布施出去。这样百劫专修福
德圆满之后,转入妙觉位,成最后身菩萨,住于兜率天观察世间时节因缘;
众生法缘若熟时,即降神母胎,于人间受生,长大后出家示现修行,最后一
夜,菩萨于菩提座下,一手按地明心,上品妙观察智、上品平等性智、大圆
镜智现前;夜睹明星眼见佛性,成所作智现前,不仅识阴尽,而且成就四智
圆明的究竟佛地功德,完成第三大阿僧祇劫的修行。并依入地前所发十无尽
愿,继续利乐有情无有穷尽。这是菩萨所证的最后一个涅槃──既不住生死、
也不住涅槃的「无住处涅槃」。

由此可知,菩萨所证的四种涅槃与二乘所证的两种涅槃有共与不共之处
;共同的部分,是无馀涅槃与有馀涅槃;不共的部分,是本来自性清淨涅槃
与无住处涅槃。而这两种涅槃都不是二乘人所行的境界,所以 佛涅槃后,没

有任何一位阿罗汉敢绍继佛位,因为阿罗汉很清楚知道,佛的证境远远超过
他们所能了知,所以他们都不敢自称已经成佛。

《心经》到底在说什麽?(五)

继续看《心经》的下一段经文:「依般若波罗蜜多故,心无罣碍。无罣
碍故,无有恐怖,远离颠倒梦想,究竟涅槃。」经文的意思是:「菩萨依所
亲证的真心,以及转依真心无智亦无得的体性来修行,心中不会有种种罣碍
。因为没有罣碍的缘故,就不会有种种恐怖的事相出现,所以能够远离种种
颠倒与梦想的境界,最后可以证得菩萨最究竟的涅槃,就是佛地的无住处涅
槃。」就是说,菩萨证此无智亦无得的真心之后,以此为基础再继续修行,
最后可以证得:既不住生死、也不住涅槃的无住处涅槃。

佛陀曾经开示我们,涅槃有四种,就是本来自性清淨涅槃、无馀依涅槃
、有馀依涅槃以及无住处涅槃。要证得最究竟的无住处涅槃,当然要先证得
其他三种涅槃,以下就对四种涅槃次第加以说明。菩萨在十信位中,对 佛的
开示产生信心乃至具足,需要经历一个大劫乃至一万个大劫才能成就。由此
可知,要培养对 佛开示产生信心乃至具足信心,真的很不容易!待菩萨圆满
十信位功德之后转入十住位,开始在外门广修六度万行,从布施度开始行三
施——财施、法施、无畏施,如是布施度圆满之后,才能转入持戒度。持戒
度包括受持五戒、八关斋戒、十戒以及菩萨戒等,圆满后转入忍辱度。能够
忍于受持清淨的菩萨戒、忍于众生的种种有理无理的要求,如是忍辱度圆满
后转入精进度。由于不断地精进于布施、持戒以及忍辱,使自己的福德不断
地增上,圆满后转入禅定度。随缘、随力、随分修学禅定功夫,制心于一处
不到处攀缘,对于所证得的境界能够心得决定,圆满后转入般若度继续修行
。于修行般若度时,经思惟,知道福德与智慧都要圆满具足,因此寻找真善
知识,熏习般若度所应具有的智慧。

当菩萨心中生起「什麽是生命实相?」的念头时,表示菩萨已经圆满六
住位。这时,他会依照真善知识所教导的参禅正知见去参究。当定力、慧力

、福德等因缘条件成熟时,就能亲证一切有情的生命实相心──本来自性清淨
涅槃,而进入七住位,这也是菩萨所证的第一种涅槃。七住位圆满后,转入
八住、九住、十住继续修行;透过锻鍊看话头的功夫,跟随真善知识熏习眼
见佛性正知见,以及培植十住菩萨眼见佛性所需要的福德资粮,于因缘成熟
时一念相应慧,可以用父母所生肉眼,眼见自己身心及山河大地虚妄,成就
如幻观,十住位圆满,转入十行位。

菩萨在十行位中,一者、开始荷担如来家业,出来摧邪显正及救护众生
,避免众生被常见外道、断见外道乃至被邪淫外道所误导;二者、于十行位
快圆满时,观察七识心的现行与微细的心行,渐渐伏除所知障所相应的异生
性,成就阳焰观,因而圆满十行位转入十迴向位中。

菩萨转入十迴向位继续圆满五件事,最后得以转入初地。哪五件事?一
者、福德:就是继续摧邪显正及救护众生,使心渐渐清淨、渐渐广大,因而
累积广大的福德。二者、定力:就是菩萨具有初禅遍身发的定力,使得自己
的性障永伏如阿罗汉;捨寿时可以取证「无馀涅槃」,未捨寿前证得「有馀
涅槃」,这就是菩萨所证的第二种、第三种涅槃。可是菩萨不取证无馀涅槃
,故意留一分思惑以润未来世生,取得未来世五蕴身继续修行。三者、慧力
:也就是菩萨能够了知百法明门的内涵,有了初分的道种智。四者、增上意
乐:就是菩萨能在 佛前勇发十无尽愿——尽未来际利乐有情无有穷尽。五者
、入地前要作的加行,使菩萨得以成就如梦观。菩萨圆满这五件事时,得以
成就十迴向位,因而转入第二大阿僧祇劫的初地通达位继续修行。

菩萨于入地后,开始断除习气种子随眠;于三地满心时成就色阴尽功德
;六地满心时成就受阴尽功德;七地满心时有念念入灭尽定的功德,以及成
就如犍闼婆城现观,使菩萨成就想阴尽功德,心裡非常寂静而兴起了涅槃贪
的念头,想要入无馀涅槃。这时,佛出现来劝慰菩萨不要忘了入地前所发的

十无尽愿,并传授「引发如来无量妙智三昧」,使菩萨乐于修学佛菩提道而
不入无馀涅槃,因而转入第三大阿僧祇劫修行;于八地时能够于相于土自在
;九地时圆满四种无碍──法无碍、义无碍、词无碍、乐说无碍,得无量无边
陀罗尼门,演说妙法无有穷尽,圆满后转入十地修行。

菩萨于十地快满心时,大宝莲华王宫殿自然现前,十地菩萨进入大宝莲
华王宫殿,放光照耀十方世界,并从十方诸佛脚下进入。这时,十方诸佛知
道有一位十地菩萨即将满心,十方诸佛各皆伸手而放宝光,遥为十地菩萨灌
顶,使得十地菩萨大法智云现前,成为十地满心菩萨,亦名授职菩萨,亦名
法王子;同时还发动九地以下诸菩萨皆来围遶、及设大供养;于瞻仰此菩萨
时,蒙 佛放光加持而各获百万诸三摩地。十地满心菩萨蒙 佛放光加持,不
仅成就大法智云,而且也成就行阴尽的功德。

这时菩萨所应修学的法都已经修习圆满,但福德未足,因此转入等觉位
,于百劫专修福德;为圆满三十二大人相及八十种随形好,所以无一时非捨
身时、无一处非捨命处,不论是内财、外财统统布施出去。这样百劫专修福
德圆满之后,转入妙觉位,成最后身菩萨,住于兜率天观察世间时节因缘;
众生法缘若熟时,即降神母胎,于人间受生,长大后出家示现修行,最后一
夜,菩萨于菩提座下,一手按地明心,上品妙观察智、上品平等性智、大圆
镜智现前;夜睹明星眼见佛性,成所作智现前,不仅识阴尽,而且成就四智
圆明的究竟佛地功德,完成第三大阿僧祇劫的修行。并依入地前所发十无尽
愿,继续利乐有情无有穷尽。这是菩萨所证的最后一个涅槃──既不住生死、
也不住涅槃的「无住处涅槃」。

由此可知,菩萨所证的四种涅槃与二乘所证的两种涅槃有共与不共之处
;共同的部分,是无馀涅槃与有馀涅槃;不共的部分,是本来自性清淨涅槃
与无住处涅槃。而这两种涅槃都不是二乘人所行的境界,所以 佛涅槃后,没

有任何一位阿罗汉敢绍继佛位,因为阿罗汉很清楚知道,佛的证境远远超过
他们所能了知,所以他们都不敢自称已经成佛。

继续看下一段经文:「三世诸佛依般若波罗蜜多故,得阿耨多罗三藐三
菩提。故知般若波罗蜜多,是大神咒、是大明咒、是无上咒、是无等等咒,
能除一切苦,真实不虚,故说般若波罗蜜多咒,即说咒曰:『揭谛揭谛,波
罗揭谛,波罗僧揭谛,菩提娑婆诃。』」翻成白话如下:「十方三世一切诸
佛依所证的真心而发起般若智慧到彼岸,最后得以成就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之究竟佛。知道般若波罗蜜多,是大威神咒、是大光明咒、是至高无上的咒
、是没有任何可以与之相等的咒,能灭除众生种种的苦,祂真实存在决不虚
妄。」接着佛就说出般若波罗蜜多咒的内容:「揭谛揭谛,波罗揭谛,波罗
僧揭谛,菩提娑婆诃。」这告诉大众,菩萨证得无智亦无得的真心之后,不
仅可以启发般若智慧,而且能于未来际证得佛地最究竟的无住处涅槃。

什麽叫作「咒」呢?所谓咒,就是把某一些法用名词贯串起来,成为四
句、六句、八句不等,每句有五个字、六个字、七个字不等,可以让菩萨容
易记住所要忆持的法而为人宣说,这就是咒,也称为总持、陀罗尼。譬如《
正觉总持咒》:「五阴十八界,涅槃如来藏,般若道种智,函盖一切法。一
切最胜故,与此相应故,二所现影故,三位差别故,四所显示故,如是次第
现。具足解脱道,及佛菩提道,求正觉佛子,一切应受持。」就总摄了佛菩
提道的所有内涵。《正觉总持咒》首先谈的是五阴,解释什麽是五阴?五阴
的内涵是什麽?它们为什麽是虚妄的?三乘菩提所说的五阴有什麽不同等。
五阴解说后,接着再谈十八界,什麽是十八界?十八界的内涵有哪些?它们
的生起次第又是如何?为什麽它们是虚妄法?谈完十八界之后,再讲解涅槃
、如来藏,般若、道种智……一直到最后的一切应受持,该受持哪些法呢?
为什麽要受持?该如何受持等等。

又,般若波罗蜜多咒,佛说:「是大神咒、是大明咒、是无上咒、是无
等等咒,能除一切苦,真实不虚。」佛是真语者、实语者、如语者、不诳语
者、不异语者,这表示 佛口业清淨,从来没有欺骗过众生,出口一定是真实
语。菩萨亲证《心经》所说一切有情真心之所在,并依此无智亦无得的体性
修行,最后能灭除众生种种苦,是真实而决不虚妄。

总结以上所说,《心经》所说的心,就是指一切有情的真心。而菩萨透过参
禅深入参究,就是《心经》所说的「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菩萨于定力、
慧力、福德圆满具足时,一念相应慧亲证此心,因而有三种情形出现:一、
菩萨亲证此空性心,随时随地可以观察祂本来就自在,成为名符其实的「观
自在菩萨」。二、菩萨现前观照五阴十八界等空相,都是有生有灭、有染有
淨、有增有减的法,都是虚妄法,所以菩萨亲证空性心时「照见五蕴皆空
」。三、菩萨现前观察五阴十八界等空相,都是从真心藉缘而出生的法,是
真心的局部体性。这时,菩萨转依不生不灭、不垢不淨、不增不减的真心时
,诸法空相也就变成不生不灭、不垢不淨、不增不减了,因此就「度了一切
苦厄」。菩萨又发现真心的实际理地,是没有五阴、六根、六尘、六识、四
圣谛、十二因缘等法存在之极寂静的境界;祂离见闻觉知,不会六尘,所以
无智亦无得,菩萨因此转依无智亦无得的真心,就成为《心经》所说的菩提
萨埵,也就是菩萨摩诃萨。菩萨依真心无智亦无得的体性深入去修行,渐渐
发现已经没有种种罣碍,也不会有种种的恐怖事相出现,所以能够远离种种
颠倒与梦想的境界;最后尽三大无量数劫之后,可以证得最究竟的涅槃—无
住处涅槃—既不住生死、也不住涅槃,成为无上正等正觉的究竟佛。以上就
是《心经》的概略意涵。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升级   56%

6

主题

60

帖子

156

积分

注册会员

Rank: 2

积分
156
发表于 2020-2-6 00:57:15 | 显示全部楼层
南無妙法蓮華經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电话:647-830-8888|多伦多六六网

GMT-4, 2024-4-25 11:41 PM , Processed in 0.068803 second(s), 2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