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伦多 六六网  www.66.ca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扫描二维码登录本站

搜索
查看: 49|回复: 0

独生子女移民加拿大 父母与孩子一起生活的烦恼

[复制链接]

升级   53%

12

主题

13

帖子

53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53
QQ
发表于 6 小时前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老李和李嫂年轻时赶上计划生育,只有一个女儿。这个女儿从小就争气的,成绩总在前面。后来考出去,又自己来到加拿大读书、找工作、结婚、生娃。老李两口子常说:“她走的路,我们一个字都没帮上。”
女儿现在工作很忙,在单位也算骨干,手上的项目压着,产假还没过一半就提前回去了。Jason也一样,早出晚归。双职工的日子节奏快,不留空隙。
老李和李嫂来之前没多想,只觉得能帮女儿一把是好事。刚落地那几天,他们买菜、煮汤、给外孙添衣服,像久别重逢的人,有劲儿、有盼头。
真正住下来之后,节奏完全变了。清晨六点多,李嫂就下楼做早餐。灯开得很轻,抽油烟机开低档,她怕吵到楼上睡觉的人。老李负责收拾客厅,把孩子的玩具从地上挨个捡起来放进篮子里。七点不到,女儿和Jason已经各自赶去上班。之后是一整天的家务:洗衣、做饭、扫雪、收快递、接孩子、再做晚饭。日子忙,但不苦,他们能接受。
难受的是气氛。

081314izmsshwv0hv.jpg

081314izmsshwv0hv.jpg

Jason下班回家的脸色常常不太好。不是冲谁,更多像一种绷着的疲倦。李嫂起初以为他累,后来知道他这样是常态。他对老人没有恶意,只是不会套近乎,不会顺着话,也不太会笑。话说得少,表情也不多。
年轻人累是真的累,但对于住在别人家的老人来说,那样的脸色还是让人不自在。女儿其实一直看在眼里。她知道Jason紧绷,也知道父母拘谨。但她也是普通人,左右都顾不到,只能尽量平衡。
老李接到家乡邻居的电话,他拿着手机靠在墙边。家乡打来的电话往往内容简单:邻居谁又生病了,地里今年收成怎么样,过年要不要回来一趟。他听得很认真,却总是很少插话,只用几句短句回应:“嗯,我知道。” “那你们注意身体。” “行,我这边都好。”偶尔对方说起某件老事,他会轻声笑一下,但那笑也是压着的,不敢太大声。电话挂断前,对方总会问一句:“你那边过得咋样?”他停一秒,然后照例说:“挺好的,别担心。”挂断后,他并不会马上回去。
他习惯把手机握在手里一会儿,屏幕亮光反着他的脸。他抬眼看一眼客厅——孩子在玩积木,女儿在回信息,Jason 在看电脑。
他轻轻吸口气,把刚刚家乡的温度、小小的乡愁、还有那句“挺好的”一起压回胸口里。然后把手机放回裤兜,整理了一下衣角,走回客厅,像是刚刚只去倒了杯水。那种淡淡的沉默,不是悲伤,是一种不愿给别人添情绪的体面与克制。
Jason并不是坏脾气的人,没啥心眼子,想到什么就说什么,不会拐弯,想表达感谢时 最多就是 “辛苦了” 这种话。老人不一定需要夸张的热情,但需要一点被看见的感觉。这他给不了,更不要说那些哄老人开心的话术。按老李的话说,这个女婿,不会来事。

081314ucgt4frusyg.jpg

081314ucgt4frusyg.jpg

生活里这种细碎的摩擦越来越明显。
比如 Jason整理一些旧衣服准备捐掉,被李嫂拦下来:“别捐,还好好的。给我吧”。Jason不知道怎么拒绝,也不想争。最后衣服被搬进了李嫂的房间,堆着。渐渐的李嫂房间甚至有外面捡的家具。对此,女儿也是颇为不满,和老李两口子说了,但他们依旧是你说你的,我做我的。
事情不大,但积累够了,就变成彼此都难受。时间长了,谁都不说破,但空气里有一种紧张的沉默。那天吃完饭,李嫂跟女儿提了搬出去的事。“我们想就在附近的房子里租个房间。离你们近的,走几分钟那种。以后接孩子、做饭,我们还照做,就是不住一起了。”
女儿怔了一下。李嫂补了一句:“以后还能常来往。”那晚女儿一个人在客厅坐了很久。她不是难过,只是突然明白,父母的退让,是默默做决定的那种,不吭声,但已经替她想好了后路。第二天早上,Jason下楼,看见老李正给孙子穿袜子,轻声说了句:“早。”老李抬头,笑了一下:“早。”
是很普通的一天,没有突然的变化,只是大家都往更体面、更舒服的位置挪了一步。生活里有些事情,不必指责谁,也不必谁改造谁。能继续一起过下去,就是一种能力。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电话:647-830-8888|www.66.ca 多伦多六六网

GMT-4, 2025-11-17 03:29 PM , Processed in 0.067558 second(s), 3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