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伦多 六六网  www.66.ca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扫描二维码登录本站

搜索
查看: 49|回复: 0

[亲情]「如果重来,我宁愿早点放手」不顾代价延长生命,病人苦,家属也痛

[复制链接]

升级   69%

19

主题

19

帖子

69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69
QQ
发表于 9 小时前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如果重来,我宁愿早点放手」不顾代价延长生命,病人苦,家属也痛



面对死别,有再多的不舍,都要勇敢放手。




参加《康健杂志》办的「重生讲座」,许多位演讲者都是我的偶像。像是知名作家吴若权讲述如何照顾二十年前中风的母亲,他娓娓道来,不用投影片,真情流露,但又像说故事一样,非常感人,因为我也曾亲自照顾母亲,所以更能有共鸣。他更有本事的是,二十年来他还出了109本书。

阳明大学附设医院陈秀丹医师演讲题目是「向残酷的仁慈说再见」。陈医师提到,欧美澳国家是没有所谓的长期卧病老人,也没有为长者插鼻胃管,死前两周才卧床。反观我们国家,总是不顾一切代价去延长末期病人的生命,病人苦,家属也痛。

听完陈医师的演讲,我举手向陈医师请教,我说在听她演讲的时候,感到很矛盾痛苦和自责,或许我应该早一点听她的演讲。我向陈医师表示我母亲插鼻胃管九年,但她可以每天出门,每天洗澡。陈医师安慰我说,插鼻胃管也是医生建议的,我无须难过。

九年前,我母亲因为吞咽困难,医生建议插鼻胃管。一开始母亲很不能适应,常常自己拔掉,我们立刻去医院急诊插了回去。母亲后来渐渐习惯,护士告诉我,母亲爱吃的饺子,我们可以把它打碎灌食,母亲还是能尝到饺子的味道。

母亲可以戴著鼻胃管打麻将,每个月去万里海边游玩,去大卖场买菜,星期天去教会,每天在家里做脚踏车运动与手臂运动,上下午各十五分钟,每天坐轮椅到楼下公园,她几乎哪里都可以去,每晚在家里一边泡脚、一边看京剧。

最开心的莫过于是我,因为我每天早上一早起来,就可以到母亲房间去抱她,跟她说:早安。她会问我:宝贝:今天有什么节目?

我母亲一生都是一个很懂得开心过日子的人,即使她戴著鼻胃管,脑子退化到两岁左右。母亲插鼻胃管没多久,同一年我也发现我罹癌三期,医生宣布我只能够活两年。经过五次复发,共开刀六次,第三次复发,医生就宣判我终身要化疗。我虽然从来没有跟母亲提及,我知道她是知道的。因为她有一次发现我光头,晚上她哭了。母亲是我活下去的动力,她也告诉我:她活著是为了陪我。我俩就那么相依为命的彼此牵挂,很努力的为对方而活。

母亲九十五岁时,还动脑部手术,总算平安顺利。直到去年母亲103岁,因为血氧太低,送急诊后,医生告诉我,她只能够活两小时,除非立刻从喉咙插管到肺部,即是「气管内插管」连结呼吸器,争取时效。过去母亲几次住院,医生给我病危痛知单,必要时插管,我都说到时候再说。这次我「居然」同意了。

听到母亲在病房里的惨叫声,我在护理站跪著哭。母亲立刻被送到加护病房。每天三次去看望她,她非常坚强,我一面帮她按摩,一面放圣诗,告诉我母亲,她一定能顺利拔管。我母亲属虎,跟老虎一样的坚强,我女儿也从国外回来看外婆,母亲虽然是肺部感染住院,感染科主任也是尽心尽力。

我的肿瘤科医生,还有一位肿瘤科医生朋友刘敏医师、好友姚医师、肾脏权威医生林院长,母亲是他十多年的病人,都来加护病房看母亲的状况,都说母亲的各项指数都很好,感染科主任建议母亲「气切」,我一直认为母亲可以拔管,果然母亲顺利拔管,那天下午五点多的时候,我很开心。没想到七点多的时候,医生说要再插回去。又是一次折磨。我挣扎后,「居然」再次同意了。

第二天来看母亲的管子又插回去,母亲做手势要打我,因为她认为「我骗她」,我一方面高兴,证明母亲脑子还是很清楚的;一方面我很难过,因为她又受了一次苦。

终于母亲在不断地练习试著自己呼吸,第二次拔管成功了,母亲不再依赖呼吸器了。母亲也转到普通病房,不久出院回家。但母亲的糖尿病血糖飙高破表,因为感染还没有控制好,再度住院,可是我决定不要插管了,医生要我决定母亲「气切」,医生说,这样她还可以再陪我几年。

我的癌症医生说:「那只是延长母亲痛苦。」我那五十天,内心情绪崩溃,外表也是行尸走肉,瘦了五公斤,我问我的医生我是否又复发了。医生说是因为我太忧心母亲。住院医师说:「让妳过了一个母亲节。」的确我戴了红色康乃馨,因为我知道这可能是最后一次戴了。

五月十九日下午,发现母亲呼吸急促,立刻找护士、找医生,医生宣布母亲可能就在今天走。我内心说怎么可能,立刻通知教会长老和殡葬业好友。长老正在为母亲临终祷告,感染科主任说还有一个方法,就是再博一次,我立刻告诉长老停止安息祷告,我母亲还要再打仗!

突然间,母亲坐起来,睁开眼睛,看著我一直笑,我天真地以为母亲好了,我手舞足蹈,我不知道这就是回光返照。接著母亲的心跳渐渐停了,和我相处六十四年的母亲就这样离开我了。

千金难买早知道,如果重来一次,我宁愿当医生说出她两个小时后会离开我时就放手,虽然心中有那么多的不舍,我也不要她为我受那么多苦。

讲座中,前卫生署杨志良署长演讲「生死学」,如此严肃的题目,署长却用很轻松生动活泼的方式解释著他的看法,一个人真正健康与否,虽与遗传有关,但是生活方式很重要,运动、饮食外,最重要的是和亲人亲友的良好互动,彼此关心,才会活得开心,活得好。他谈到,现在的人都很长寿,重要的是要活得好,目前台湾八十岁以上的老人,有60%可以出门的。

杨署长的母亲九十四岁了,每天还煮饭给他吃,他觉得很幸福,但是也曾急诊室、加护病房到住院,三次都有惊无险。这就是署长说的老人的「第三阶段的道路」,多次循环。我请教署长:「我母亲因吞咽困难,插鼻胃管九年,但我们仍带她到处去,她于去年103岁过世,您的看法是什么?」署长说:「那很好啊!她可以活到103岁不容易啊!」

我发现署长真的很了解家属心情,并且很会安慰人。困扰我多年的问题终于可以释怀。因为每一个人的情形是不一样的,得看当时的情况来决定。很感谢母亲的勇敢,用她自己的身体跟勇气来激励我,无论是鼻胃管,甚至最后的喉咙插管,她都为我而接受,勇敢地活,为的是想多陪伴我。

我的一生受母亲的影响很大,不管面对任何事,都要表现勇敢。面对生死,每次和她讨论,她都只告诉我「妳帮我决定吧」,我放弃为母亲作「气切」,让她安心的离开,不要再为我受苦。谢谢母亲如此信任我,没想到最后,她还是用自己的生命及勇气,来为我上最后的一课。

《活一天乐一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电话:647-830-8888|www.66.ca 多伦多六六网

GMT-4, 2025-11-17 06:20 PM , Processed in 0.066381 second(s), 2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