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因为从幼儿园开始就送孩子们上周末中文学校,对国外长大的孩子学中文路程中的艰辛更有深刻体会。首先要让孩子牺牲周末玩耍的时间去上课,就得要给个理由。对小不点儿的孩子讲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毫无意义;说是中国人必须会中文,孩子也强调我是加拿大人。
我们最后的杀手锏就是你长的是中国人的脸,流的是中国人的血,不管你自己认为是什么人,周围还是把你看成是中国人。如果能会中文,那中国人会认同你,其他民族也会尊重你,你还会对自己的祖裔文化有归属感和自豪感,人不能没有根的。孩子似懂非懂,我们也趁热打铁,每周不管风吹雨打,十几年如一日坚持送孩子们去学中文。
平心而论,由于没有中文的社会环境,华人的孩子们即使读了中文学校,但中文也许还是说得没那么流利,也不可能长篇大论阅读中文文章。如果要拿她们与国内同龄孩子相比,或者在中文方面对孩子期待过高,这对于海外长大的华人孩子是不公平的。
对于任何非华语圈的人来说,要听、说、读、写全面掌握中文的确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而且除了记忆默诵语言以外,我们这些孩子幼小的心灵还必须理解并承载两门语言背景后的不同文化。事实上,凭着孩子顽强的毅力和父母不懈的努力,再有老师的耐心教育,我们周围许许多多的中国孩子都掌握了最基本的中文知识,为今后的工作或事业,也为继承中华文化传统创立了一个良好的开端。
最近有一个Facebook群Subtle Asian Traits非常红火,以各国华人二代或三代为主体,短短几个月就已经汇聚成了超过100万人的大社区(还在以每周几万人的速度快速壮大)。这些20岁左右的年轻人大多生长在海外,有着相似的环境和语言,因此他们互相交流互相调侃,情趣相投乐于其中。
他们在群里主要用英语交流,但也能用简单的中文或者拼音来表达。有时候一句日常华人家庭常用的中文“XIA LAI CHI FAN BA(下来吃饭吧)”或者“ DUO CHUAN DIAN(多穿点)”,都能一呼百应,引起好多共鸣,这共同的经历与文化背景使这些海外长大的孩子有了强烈的连带感。而中文及中华文化是他们交流中的重要纽带,我孩子现在很自豪地说:“我幸亏学了中文,群里好多人都在后悔为什么没有早点学中文呢。”
这是一个不可忽视的巨大群体。尽管有着在文化差异中生存的所谓“香蕉人”的苦恼,但华人第二代、第三代经过努力拼搏已融入当地社会,向着更高层次发展,成为各个领域的精英或领军人物,其所取得的成就是我们这些求生存的华人第一代所无法比拟的。就如这个Facebook群中,将来也一定会出现许多科学家、艺术家、企业家,或医生、律师等优秀人才。
看着这些生存在异国的孩子们在学校努力拼搏的同时,还都在竭尽全力地去学习了解中文和父母祖辈的文化,心中感到无比的欣慰和钦佩,并且深深觉得我们应该给予他们理解,以及更多的支持和赞扬。哪怕只会简单的几句中文,你也可以鼓励他/她“说得很好!继续努力!”给他们力量,相信这些第二代第三代会更有信心去学好中文的。
“叔叔阿姨,请不要说我们中文不好!”让我们多听一下他们的呼声,多给他们一点支持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