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伦多 六六网  www.66.ca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扫描二维码登录本站

搜索
查看: 64|回复: 0

[管理]时间管理就是痛苦管理

[复制链接]

升级   44%

11

主题

12

帖子

44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44
QQ
发表于 4 天前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时间管理就是痛苦管理





一开始,我也不愿去相信自己的分心行为背后真正的驱力是什么,这个真相令人感到不便。但是细细咀嚼了一些科学文献后,我得面对现实,让我们分心的动机真的来自我们自己的内在。所有人类的行为都是如此,而分心只是大脑试图处理痛苦的另一种方法罢了。如果我们接受这个事实,处理分心要先处理不适感这件事就很容易理解了。

「如果说分心的代价是付出时间,那么时间管理就等于痛苦管理。」

但是我们的不适感是哪来的呢?为什么我们总是永无止境地感到不安和不满呢?我们身处人类有史以来最安全、最健康、教育程度最高、最民主的时代,但是人类的心理有某个部分,让我们总是想要替心中那些不停搅动的东西找到一个出口,如同十八世纪的英国诗人塞缪尔.詹森(Samuel Johnson)所说的:「我的生命是一段漫长的、逃离自己的过程。」我也是啊,老兄,我也是。

谢天谢地,我们可以安慰自己,这种不满足的感觉是先天就编织在我们的基因里面的。很抱歉得这么说:我们大概永远无法对生活感到全然地满足。那么,偶尔的喜悦呢?当然会有!偶尔的亢奋和狂喜?也有;时不时想要穿著内衣热唱菲瑞.威廉斯(Pharrell Williams)的〈Happy〉?没问题,谁不会这样?但是你在电影里看到的「从今以后过著幸福快乐的生活」这种持续性的满足呢?算了吧。这只不过是个神话。那种幸福注定是好景不常,千百年的演化让你我的大脑几乎无时无刻都处于不满足的状态。

之所以天生如此,原因很简单,《普通心理学评论》(Review of General Psychology)季刊上曾有一篇研究指出:「如果满足和愉悦是永久存在的,那么持续追寻更大利益或是进步的动机很可能就会变得相当低。」换句话说,满足感对于物种没什么好处。我们的祖先之所以会更加努力地工作和进一步奋斗,是由于他们演化后变成总是忧心忡忡的模样,而我们现在也保持这个状态。

不幸的是,这些演化优势驱动著我们的亲族,让他们总是想要做得更多,因而得以生存,而与此同时,也可能对现今的我们造成不利的影响。

「四项心理因素,让你的满足永远只是暂时的。」

来看看第一项因素吧:无聊。人为了要避免无聊而做出的事情,其夸张程度令人震惊,甚至有些时候可能真的是用电击的方式。二~一四年,一项发表在《科学》(Science)期刊上的研究要求受试者待在一个房间里,独自思考十五分钟的时间,这个房间里空无一物,只有一个让受试者可以自行主动触电的装置,虽然是轻微的,但的确会造成疼痛。你可能会问:「怎么会有人想那样做?」

事前询问受试者的时候,他们都说甚至愿意付钱来避免遭受电击,可是,当他们被一个人留在房里,除了那台机器以外什么也没有的时候,百分之六十七的男性以及百分之二十五的女性都电击了自己,其中有很多人竟还是重复地电击。这项研究的作者在文章的结论中写道:「人比起思考更喜欢行动,即便他们所做的事情非常令人不快,甚至普遍来说他们愿意付钱避免这件事。未经训练的心智不喜欢独处、什么都不做。」因此,美国排名前二十五名的网站都是在兜售那些让我们在索然无味的生活中获得解套的方法,看到这一点,也就没什么好惊讶的了,这些网站所贩售的逃避手段包括购物、明星八卦或是方便参与的社交互动。

第二项让我们分心的心理因素是消极性偏差,「这是一种现象,比起中性或是正面的事件,负面的事件会更容易受到突显且需要更高强度的注意力。」某项研究的作者做出以下的结论:「坏比好来得强烈,这一个事实在心理学中看来是非常基础且非常普遍的。」人出生没多久之后,这种消极主义就开始了,婴儿在七个月大的时候就开始有消极性偏差的表现,暗示了这个倾向是天生的。还有更多的证据:研究人员相信比起回忆美好的时光,回忆不快乐的时光要来得更容易。研究显示,即使认为自己成长的过程整体而言是快乐的,大家还是比较容易回想起不愉快的片段。

消极性偏差几乎无疑地给了我们演化上的优势,有好事发生的话是很好,但是坏事可能会害死我们,这就是为什么我们会注意也更先记得坏事,很有用,但真扫兴!

第三项因素是反刍思维:我们倾向于一直去反复回想不好的经验。如果你曾经在心里重复咀嚼一件你做过的事,或是别人对你做的事,或是某个你没有但是很想要的东西,翻来覆去,感觉一直挥之不去,那你所经历的就是心理学上所谓的反刍思维。这种「被动地把现况拿去跟某个未达成的标准做比较」的反刍思维可能会以自我批判的方式表现,例如:「为什么我没有把事情处理得更好?」,像是某个研究所指出的:「借由反省,思考出了什么错以及如何修正,人可能可以找出错误的根源或是替代的方案,最后就不会重蹈覆辙,未来就有机会可以做得更好。」因此,这也是另一项很有用的优势──但是,也真的可能会把我们搞得很惨啊!

无聊、消极性偏差以及反刍思维,每一项都可能引发分心,但第四项因素可能是其中最残酷的一项:享乐适应。这种倾向,让你不管发生了什么事,满足感都会很快地回降到基础线,这是身为万物之母的大自然所采用的诱购法(bait and switch),所有人生中的重大事件,我们以为那些会让我们更快乐的事,其实都没有真的让我们更快乐,或者应该说,就算有也不会持续太久。

举例来说,曾经体验过非常幸运事件的人,像是中乐透,表示那些曾经让他们感到开心的事情,最终都不再有魅力,实际上他们最后都还是回到事情发生前的满足度。大卫.迈尔斯(David Myers)在《追寻幸福》(The Pursuit of Happiness)里面写道:「所有让人垂涎的经验:炽热的爱、精神上的崇高、获得新东西的愉悦、成功的快感──都只是暂时的。」当然,跟其他三个因素一样,享乐适应带来利于演化的优势。一项研究的作者解释道:「新的目标会不停地吸引人的注意力,而人总是奋力地想要变得更快乐,而没有意识到,长远来看,这样的努力只是徒劳而已。」

我们现在要下任务失败的音效了吗?我们命中注定要徒劳无功吗?当然不是,就像我们已经学到的部分,不满足是我们天生具备的能力,我们可以将其引导成一种助力,让事情可以进行得更顺利,像我们那些远古时代的亲戚一样。

「我们的大脑预设值是不满足和不适感,但是我们可以让它们给我们动力,而不是将我们击败。」

如果我们的物种失去了这种永恒的焦虑感,我们会更惨──甚至有可能会绝种。我们做的每一件事都是由不满足所推动的,包含狩猎、追寻、创造以及调适,甚至是无私的举动,像是帮助别人,都是由我们需要逃离罪恶感和不公义的感觉所驱动的。 正是这些无法满足的欲望、总是想要获得更多的想法,让我们推翻了独裁者,也推进了改变世界的发明以及拯救生命的科技,这也是一种隐形的燃料,让我们得以朝向这个星球以外,更遥远的宇宙去旅行与探索。

不满足这一点,对我们物种的进步有功劳的同时,也需要对我们所犯的错误负责,为了驾驭这个力量,我们得要迅速地否决这个误导性的想法:如果我们不快乐,就是我们不正常──这与事实整个相反。这个观念上的转变可能会让你感到有点违和,但同时也可能是令人难以置信的自由舒畅。

「感觉不舒服并不是件坏事,认知到这点是件好事;这也正是适者生存想要达成的目的。」

从接受这一点开始,我们获得了一个机会可以避免人类心智上的一个隐患,我们可以认清痛苦并且从中跳脱,这是在通往心无旁骛这条路上迈出的第一步。

● 时间管理就是痛苦管理。分心所付出的代价是时间,并且,就像任何其他行动一样,分心源自想要逃避不适感的那种欲望。
● 不满足有利于演化,心满意足则否。我们有著无聊、消极性偏差、反刍思维以及享乐适应的倾向,这几项凑在一起让我们永远无法获得长时间的满足。
● 不满足对于我们物种的进步有著功劳,却也让我们犯错。这是一项天生的力量,可以被引导成助力,协助我们改善事情。
● 如果想要控制分心,我们必须要学会处理不适感。

《专注力协定》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电话:647-830-8888|多伦多六六网 www.66.ca

GMT-4, 2025-8-12 02:21 AM , Processed in 0.065582 second(s), 2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