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伦多 六六网  www.66.ca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扫描二维码登录本站

搜索
查看: 48|回复: 0

[亲情]为什么我们总是对外人比对家人好

[复制链接]

升级   65%

18

主题

19

帖子

65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65
QQ
发表于 昨天 08:14 AM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为什么我们总是对外人比对家人好


常常听到很多人抱怨老公或老婆都对朋友、同事和颜悦色,也很好商量,对另一半却刻薄计较,再不就爱理不理。同样地,父母和子女也会如此互相抱怨,父母总是亲切称赞别人的小孩,贬低自己的孩子;小孩和朋友无话不谈,一看到爸妈就臭脸不耐烦。

大部分人都会解释,就是因为在亲人面前才能不必伪装,做真实的自己。问题是,真实的自己根本就不可能是喜欢这样气嘟嘟的摆臭脸。

有些人又认为,因为在外面伪装太累了,所以回家就不想再装,想任性摆烂一下。

我觉得这种说法也不太精确,按理说家里如果是最舒适的空间,对家人凶巴巴反而让自己也很耗能。



家里如果是最舒适的空间,对家人凶巴巴反而让自己也很耗能

原因一:更多的在乎


我发现真正的原因大多是「更多的在乎」和「期待被包容」。

当对家人的在乎远大于对外人的,就会有更多的要求和期望,想要对方好,但对方无法达到目标,于是失望、担心、焦虑、恐惧的情绪便在自己无法消化时转化为指责的话语传送出来。

常见只要小孩生病就骂小孩「你怎么这么不会照顾自己」、「谁叫你不听我的」、「都是因为你…才会…」就是这种类型。

明明内心是担心、害怕小孩过得不好,当孩子遭遇挫折时,自己的心里很著急,不知如何是好。

干脆先骂再说,好像这样骂了就有一个明确的方法了,像是「你以后给我听话就没事了」,这其实是为了安抚那个不知该怎么办的自己。

可是听在孩子耳中却会认为自己被怪罪了,会很想反驳和骂回去,对话一定是不欢而散。

而这样无法觉察并安抚自己情绪的人,即使下次小孩什么都听了,还是会找出其他的点来骂人。

我记得小的时候,我便常常听妈妈讲这些「关切」的话,明明是关心,老是变成责怪。

长大以后某次我听到一个原住民笑话,内容是有位原住民学台语,好奇为何台湾人说话老爱诅咒别人,不是说「你无听话,病死无欲睬你」、就是「煞煞去,你诶捡角」。

我听了深感同理,也把笑话和妈妈分享,并且跟她说,「你看,这笑话好有道理啊!以后我们不要再互相诅咒了。如果担心就直接说担心,我们才知道要好好说明好让你不用这么操心。」



真正的原因大多是「更多的在乎」和「期待被包容」

原因二:被包容需求


其次是自己有某种很难自我满足的需求,例如想好好休息、渴望对金钱有安全感、向往某种理想生活/理想关系等,

但不想自己去面对追求(可能是没自信、没勇气、没方法),将这些需求投射到家人身上希望家人能够帮自己满足。

常见如「在外交际花,在家哑巴花」、「总是说别人家的老公/老婆/小孩都怎样,你为什么不怎样」,就是这类。

因为在外面不敢做自己,不敢拒绝他人,或是渴望被关注、被照顾、想被认同,却不敢表达出来(这个不敢有可能是真的不敢,也可能是羞于承认自己有这个渴望),回家后就希望家人要满足自己这些需求。

常常听到某些人在挑剔伴侣、怪孩子、埋怨自己的爸爸妈妈,没办法做到和谁谁谁一样。

像这样将自己的需求交给别人去满足的行为,其实是非常儿童的,小孩可以任性撒娇,从成人的角度来看,则是逃避面对自己的不足。

毕竟,若你自己就有办法赚钱满足自己、可以自我认同、可以自我照顾,你何必需要你的家人来「帮你做」「帮你达成这些目标」呢?

上面提到的这两种,很难面对自己的失落情绪,和很难面对自己的失落需求,你是哪一个?

倘若我们能够在看见自己的情绪和需求时,正视它们,用适当的方式去调节或满足自己,自然就不需要臭著脸赋予家人这么困难的任务啰。



自己有某种很难自我满足的需求

来源:回甘心理 BsccPsy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电话:647-830-8888|www.66.ca 多伦多六六网

GMT-4, 2025-9-20 04:24 AM , Processed in 0.066467 second(s), 2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