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伦多 六六网  www.66.ca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扫描二维码登录本站

搜索
查看: 48|回复: 0

[励志]给压力山大的你:别傻傻硬扛,5招维持抗压力

[复制链接]

升级   88%

22

主题

24

帖子

88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88
QQ
发表于 8 小时前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给压力山大的你:别傻傻硬扛,5招维持抗压力






我们的文化,无形中一直要求我们要有责任感、有抗压性、要能承担所有事,以致于我们硬扛惯了,让压力不断堆叠在胸口上,直到崩坏。


精神科医师说,人只要活著,都会有压力。职场,有业绩、升迁的压力,家庭,有管教、关系的压力,运动员,有竞赛、自我突破的压力,连小学生,都有考试、作业而来的压力。而压力,都是负面的吗?有没有压力的正面影响?面对压力,我们要怎样健康地去面对呢?

压力都是不好的吗?其实不然。例如,跟朋友打线上电动游戏,或是球类比赛,我们都可以感受到竞争、比赛的压力,但那些压力,是让我们兴奋,增加了生活中的乐趣;老师为提升参与和转换的乐趣所设计课堂中的竞赛,也为平淡的学习带来调味剂般的动能。

因为这些适度、短期的压力,会让我们分泌肾上腺素,让我们心跳加速,血液循环加快,释放出身体里的资源,增加能量,来面对眼前的挑战,对我们的身体是有好处的。但如果是长期而过度的分泌,会造成精神紧张,血糖上升,免疫力下降,记忆力衰退,对身体则有不良的影响。

所以,重点不是压力的大或小,而是处在压力下时间的长或短,对我们的身心灵会带来正面或负面的影响。如同,伸手拿起一杯水,连小孩子都不成问题;但如果要求伸手拿著一杯水,不能动达半小时或一小时以上,对任何人而言,都是很严酷的要求和挑战。压力的影响,也是如此。


面对压力 绷久了会坏,保持弹性才能保有抗压性


我们的文化,在无形中要求我们要有责任感,要有抗压性,要能有所承担。以致我们无法分辨、不敢放下任何会让人觉得「没有责任感」,或「连这等小事都无法承担」的眼光,以致我们硬扛,让压力一直压在心口上。

例如家庭责任,有些妈妈对自己的角色有完美的期待,一定要亲喂母奶,一定亲手做饭给孩子吃,家里一定要整理得干干净净,这都是很棒的事,但当自己有限制,无法事必躬亲时,对于自己有完美期待的妈妈们而言,就都成了压力源;又或许是对配偶、儿女的成就有所期待的爸爸妈妈,或是对自己的工作事业有高标准高期待的男人,都是如此,用完美的眼光期待自己或对方达成期待,可能是自己不愿意放下,或是不被允许放下,就长期形成压力,久而久之,身心都疲乏、耗竭了。

其实,对抗压力的抗压性,是要能保持弹性、伸缩性,要借由适度的休息,适当地放下,该拿起时拿起,该放下时放下,才能增加自己承担的能力,也能保有抗压的弹性。


压力状态3阶段 看看你走到了哪一步?


加拿大心理学家汉斯薛利,把人承受压力的状态分为3个阶段:


1、警觉反应期

在此阶段,人会感觉到有些压力,有些紧张,这时,会进入选择中:要面对?还是逃避这个压力?要解决或是逃离眼前的困难?


2、适应或抵抗期

在压力下一段时间后,可能已经适应了压力,或是仍在跟压力搏斗。


3、耗竭期或疲惫期

长期、过度的压力,已经导致人感到耗竭了,身心超过临界点,无法再承受了。


别傻傻硬扛 这5招才是上策


要如何维持自己的抗压能力,以下几点值得参考,在警觉反应期和适应期,就要好好开始执行:


一、适度休息 养足精神体力才能面对难题

该睡觉时,好好睡个觉,让自己睡醒时有是一条好汉。适度离开压力的根源,让自己好好休息,才能有精神体力,好好面对难题。有时,短暂让自己离开,散个步、听一段音乐、喝杯咖啡,都是休息。


二、转换情境 可有效纾压

有一位忧郁症倾向的音乐家,心理咨商辅导都没有成效。有次车子爆胎,动手拿工具修车的过程中,他突然发现心情变好了。原来,转换不同情境,脑力和体力互有转换,也达到转换心思意念的果效。对这位音乐家而言,这是一个可以纾压、释放的方式。你也可以找到一种有效转换情境的方式。


三、投入兴趣 帮助放松

当我们投入在另一种兴趣,享受在其中的时候,我们的精神就可以放松,我们的情绪、思想和意志,也就可以恢复。我们需要培养学习或重拾兴趣,爬山、钓鱼、打球、音乐、乐器、电影、下棋、画画、书法等,你想到什么兴趣了吗?


四、别单独硬扛 懂得求助方为上策

功成不必在我,不一定要事必躬亲。不管是在工作事业或家庭中,要寻找资源,形成团队,让彼此合作,互相贡献,寻找互补神队友,彼此帮补,互相扶持,可以让自己更加轻省有力。


五、寻找可谈心的对象 有人支持路更长

我们常因自我的要求,不愿示弱,即使有软弱困难,压力重重,也不愿把难处示人。但是,若能找到一个可以让自己敞开谈论压力的环境,是增加抗压性的重要资源。在这个环境中,可以侃侃而谈自己面对压力的感受、自己的软弱、想望等,是一个很纾压的方式。

如果可以,寻求一个或一群不随意批评论断、不会八卦泄密的伙伴,是非常有帮助的。如果实在找不到,寻求心理医师的咨商辅导,也是很好的方式,他们可以分析、解读、引导我们的想法,进到比较积极正面的方向。

最后,要为自己设立健康的界线。

(果子传媒)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电话:647-830-8888|www.66.ca 多伦多六六网

GMT-4, 2025-11-19 05:39 PM , Processed in 0.066185 second(s), 2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