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伦多 六六网  www.66.ca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扫描二维码登录本站

搜索
查看: 1059|回复: 0

恐慌 加拿大华人超市酱油被查出含致癌物!

[复制链接]

升级   62%

7

主题

7

帖子

62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62
发表于 2016-8-19 01:01:5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20160818_14715061591388.jpg

20160818_14715061591388.jpg

  Luna综合报道:酱油在调味料中扮演重要角色,是家家户户厨房必备品,即使在加拿大也深受华人喜爱。到底几乎每日都会吃进肚子的酱油,除了口味外,品质是否良好安全?
  珠江桥牌等11款酱油含致癌物

20160818_14715061974345.jpg

20160818_14715061974345.jpg

  图为11款豉油被香港消委会指含致物质"4-甲基咪唑"的豉油。

  香港消委会在一月至二月间,从超市及百货公司搜集40款常见豉油、酱油及鲜露,包括4款减盐酱油、13款生抽酱油、5款老抽、5款蒸鱼豉油、4款甜豉油、7款其它调味酱油和2款鲜露,测试可能致癌物质、含菌量等指标,发现8个品牌共11款产品验出微量可能令人类致癌的“4-甲基咪唑”,含量由0.1ppm至15.9ppm不等。其中“御品皇金标老抽”及“同珍王字老抽”为致癌物含量最高的两款酱油,吃半茶匙已马上“爆表”。很多广东、香港人爱用的“珠江桥牌”金标老抽王及蒸鱼豉油也被检出含有致癌物质。目前世卫组织国际癌症研究机构已将“4-甲基咪唑”列为可能令人类致癌物质;美国加州规定,如果产品令人每天摄入多于29微克“4甲基咪唑”,必须在包装上加警告字句。

20160818_14715064784768.jpg

20160818_14715064784768.jpg

  消委会研究及试验小组主席黄锦辉称:“一般生产商在制造酱油的时候,为了增加它的颜色强度,就会加添一些焦糖的色素。酱色Ⅲ与酱色Ⅳ在高温高压情况下,可能产生化学污染物“4-甲基咪唑。”焦糖色素分4类:酱色I、酱色II、酱色III及酱色IV。其中,酱色Ⅲ与酱色Ⅳ在预算包装食物成分表,或配料表上,使用的国际编码是“150c”,及“150d”,市民购买时可留意商品成分,避免购买此类产品。

20160818_14715064331944.jpg

20160818_14715064331944.jpg

  而在菌落总数的测试中,九龙酱园金牌生抽皇每毫升含有1,300万个菌落总数,远超内地标准上限逾400倍,个案已转交食物安全中心跟进。
  测试也验出一款样本每毫升有2,400个蜡样芽孢桿菌,按本港有关指引来说,情况尚可,但消委会建议生产商查究塬因,改善情况。而全部样本均未有检出大肠菌群、沙门氏菌和金黄葡萄球菌。
  此外,香港消委会检测还发现,其中39款酱油的钠含量偏高,每100毫升含2600至9970毫克钠,只有“广祥泰黑甜油”的钠含量较低,每100毫升仅814毫克钠。而所有样本都含味精,含量分别达10.4%及9.4%。专家表示,过量摄取钠会增加患高血压、心血管疾病、中风及冠心病的风险。
  而珠江桥牌的港方代理商就称,在香港销售的豉油产品完全符合香港法例标准和要求。香港制造的“同珍王字老抽”生产商则通过律师事务所表示,产品遵从香港法例及台湾一般酿造酱油的要求。
  大部分酱油在加拿大华人超市有售

20160818_14715062251675.jpg

20160818_14715062251675.jpg

  绿色标签的豉油,是中国制造,所标示的配料不含色素(Caramel colour);黑色标签的豉油香港制造,其标示的成分含色素(Caramel colour),但此豉油不在香港消委会的"癌豉油"名单上。两款豉油在多伦多的华人超市均有发售。

  这些被点名的豉油、酱油及鲜露大部分在加拿大有售,都是香港或中国制造,有些虽与香港牌子相同、产地一样,但在其所注明的成分里,却没有标示含有可产生"4-甲基咪唑"的色素(Caramel colour),反而一款没有被香港消委会点名的港制豉油,则标明含色素成分。
  多伦多区的华人超市,昨日见到一款出售中的中国制豉油,与香港消委会指的11种"癌豉油"牌子相同,正在特价促销,但这款豉油所标示的成分,却没有"色素"(Caramel colour)在内,即没有致癌的"4-甲基咪唑"。

20160818_14715063241808.jpg

20160818_14715063241808.jpg

  图为其中一款含可能致癌物质"4-甲基咪唑"的豉油在成分上并未有列明Caramel(Colour)。


20160818_14715063551031.jpg

20160818_14715063551031.jpg

  图为其中一款含可能致癌物质"4-甲基咪唑"的豉油在本地亦有售。

  反之,一款标明是香港制造的豉油,却注明含酱色(色素)(Caramel colour)。该豉油的牌子,没有在香港消委会的11种"癌豉油"名单上。
  在加拿大,无论本地制作或海外进口的食品中如可乐、啤酒﹑麦包﹑脱脂奶﹑牛油﹑酒﹑烟鱼﹑茄汁等,都含有可演化成“4-甲基咪唑”的色素添加剂。食物添加 剂在加拿大受食物及药物条例监管,有关部门早已列明哪些添加剂可获准在哪些食物上使用及其目的。色素(Caramel colour)在加拿大是允许采用的色素添加剂的一种。至于进口到加拿大的食品若含有食物添加剂,添加剂的类别也只限于已获加拿大卫生部认可的。
  专家:少吃无妨
  香港目前并无法例列明“4-甲基咪唑”在食物的最高限量,但世界卫生组织的国际癌症研究机构已将“4-甲基咪唑”列为可能令人类致癌,而有资料显示,长期进食过量“4-甲基咪唑”会令实验老鼠致癌,但对人体的影响,则要看浓度。
  不过香港消委会也指出,大家不需对这次酱油检测结果过于恐慌。“4甲基咪唑”归类为2B致癌物质,食用到多少份量才致癌因人而异,视乎食用者身体状况、饮食习惯。

20160818_14715063853855.jpg

20160818_14715063853855.jpg

  消委会指,良好的酱油应呈红褐色或棕褐色,并有光泽;鲜露则应为棕褐色的透明流动液体,或许有少量沉淀物;建议市民尽量选择天然酿造的产品,选购成分表中大豆、脱脂大豆、小麦和麸皮排得较前和钠含量较低的产品,减低进食到污染物的机会,以免摄入过量的钠及糖。
  古人造酱有讲究减少污染
  酱油有三千年的历史,源自西周的肉酱(醢),其后渐渐改用大豆来造酱,豆酱在南北朝左右已非常流行。后来,南方人在造酱时加入更多水,造成酱油,并在宋明之间普及至北方(中原)及其它地区,一直流行至今。
  古代造酱有很多讲究和禁忌,在《齐民要术》的制酱方法中,有身孕的妇人吃过的酱会坏,搅酱要面向“太岁位”等;发酵时要够盐,生衣后不可弄走黄衣等。
  在《醒园录》中亦提及,在冷天时把水煮滚收起,留待夏天造酱,作用在于天冷时各种微生物和昆虫等都静下来,污染自然亦较少。又强调“三熟”:熟水调面、蒸熟面饼、熟水浸盐,都是很实际地防止致病微生物的污染。
  现今有的酱油为了速成、量化生产,直接用一堆添加剂。有大陆更有黑心商家,为了降低成本,干脆用头发水制作“化学酱油”。去年大连就爆出7人仓库内造劣质的“毒”酱油风波,大肠杆菌严重超标,涉案200多万人民币。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电话:647-830-8888|多伦多六六网

GMT-4, 2024-5-30 08:35 AM , Processed in 0.075579 second(s), 3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