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伦多 六六网  www.66.ca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扫描二维码登录本站

搜索
查看: 521|回复: 0

(转)论当今中国学术界思维僵化荒草丛生流毒所致可比当年八股文

[复制链接]

升级   30.33%

46

主题

46

帖子

291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3Rank: 3

积分
291
发表于 2016-10-11 06:34:1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一.中国学术六十多年面壁之功练就了炉火纯青之僵化八股学术传统
中国学术从何时开始形成八股传统已经不是本文所要追踪的;本文只从笔者开始参与中国学术活动的时候——即上个世纪八十年代——的时候所接触到的、看到的学术八股现象做一篇文章,剖析中国学术八股现象及其流毒。
我的大学专业是煤矿建设,毕业于1982年;但却偏偏爱冥思苦想许多玄妙而又虚无缥缈的诸如规律啊、因果演化啊、战略预见啊,之类的属于社会科学研究的东西。因此即使在大学期间即关注了许多和专业毫不相干的“旁门左道”的知识。82年参加工作之后,很快就和社会上的一些哲学工作者和其他研究者建立了关系,并开始参加他们召开的学术交流了。
而实际上我从一开始参加中国的学术活动,就立刻感到中国的学术是僵化的和八股的、是毫无活力、实际上是具有巨大压制与窒息真正思想天才窒息真正哲学天才力量的一种所谓的“学术”。
我一踏入当时的中国学术界就很快意识到那些当时的中国学术界的众多所谓“权威”、“专家”其实大多是没什么大能耐的平庸之辈,既不是大师也不是天才:大多都是见识上学识上丝毫没有什么卓越大发现的人物。这是我当时的第一印象,一开始就对他们有这种感觉。我那个时候就思维敏锐非同一般,能洞穿许多事情。而且我自己的许多天才思想天才理论发现也已经出现。
参与当时的“哲学研究学术会议”等学术活动的时候,我首先发现当时全部的中国哲学界都使用重要关键概念和名词的时候是混乱不确定的:包括所谓“权威”、“专家”在内的众多学者在使用一些极重要概念的时候根本就不知道他们是在并没有明白这些概念的确切含义的情况下使用的。举例来讲当时学术界普遍使用的一个哲学概念“本质”:因为我看他们屡屡围绕着“什么是认识的本质”?“人的本质是什么”,等大做文章,而且整个学术界都参与争论,争论相关内容的学术争鸣论文是铺天盖地的多。于是我就认真的研究了这个所谓的“本质”到底是个什么东西?在经过一番仔细调查、研究、认真甄别之后我发现:能够代替众多学者争论不休的所谓“本质”的,除了是那个事物的本身全部之外,竟然没有任何一个别的东西能够代替他们所说的那个“本质”!这样就问题来了:他们使用“本质”一词原本是想以此来“言简意赅”的“高度凝练”的总结一种事物(例如“认识的本质”);而现在却是除非这个事物全部本身以外,并没有任何一个别的东西能代替这个事物的“本质”——于是原本的想“言简意赅”的“高度凝练”的总结一种事物而发明的“本质”一词,其实根本就是个废物,因为实际的情况是一点也省事不了,反而更加啰嗦!
我研究明白了他们挂在嘴边的这些他们非常看重的名词概念,原来是本来他们自己还稀里糊涂的,他们自己还根本就不明白这些概念的确切含义的: 他们真是真正的“以己昏昏使人昭昭”!
换句话说就是:一大帮自己还稀里糊涂的所谓“权威学者”、“专家”、无数的“大学教授”,他们都在使用许多他们自己还没真正确切明白其含义的名词概念在那里互相“争论马克思主义哲学上的”“大是大非”问题!直吵的“昏天黑地”,三尺以外不辩人马。。。。。。原来“权威学者”的水平其实就是一群糊涂蛋啊!
正是因为我有了发现那些“权威学者”连自己使用的“哲学语言”都不确切的事实,所以当我后来看到了西方科学哲学中出现的语言分析流派的时候,感觉到还是人家有见识!因为人家早就注意到了人类语言在研究哲学时候的精密问题。而这样一来我对那些名声显赫的许多著名中国学术“权威”就更加看不起他们了。
我又参加许多学术交流会议,看那些教授和专家一开会就在那里愤愤不平的说什么“你总不能不指出到底什么才是认识的本质吧?”看他们这个样子我就想笑。于是有一次我开玩笑问一个学者:“你能告诉我“本质的本质是什么吗”?”结果那个学者当时被惊得目瞪口呆!他看着我半天没有说出一句话来!
我觉得我的哲学研究确实是非同寻常的;而且具有千古卓绝之大发现:于是便给各个大哲学刊物和报纸的哲学副刊投稿。我心想我这样的哲学天才,在当今中国是一片哲学沙漠的情况下,一旦我的哲学论文发表了那还不“不鸣则已一鸣惊人”啊!但却屡屡投稿都是石沉大海。
我在实在走不通的情况下,便给当时在《光明日报》著名的戴晴女士去信,请他帮助我向《光明日报》的哲学副刊投稿:结果戴晴也认真的处理了,可是报纸的“有经验的哲学副刊编辑”回复说:“你的哲学观点其实在许多国内的学者的研究里都早就有了,只是你是业余研究者对此并不知道”云云,并说“这是许多业余哲学研究者的通病”。 戴晴说:我不懂哲学。你的投稿他们认真的看了,我反馈给你。
当时中国哲学的重要刊物诸如《哲学动态》、《自然辩证法通讯》等等,按照他们的说法都是“国家重要学术刊物”,是权威刊物。而我看上面的研究文章大多都毫无水平,都是“围绕着糊涂的概念争论糊涂的问题”:我从心底里就看不起这些刊物和这些“学术权威”,我认为这些人都是在哲学上太过平庸的。至于报纸副刊和一般的学术交流会议上,也是一群平庸者在那里喋喋不休的争论很平庸、很糊涂的概念和“学术问题”。而且恰恰在这个时候我发现著名作家柯云路的具有天才理论和天才智慧了。可是相比之下我放眼望去看到中国成千上万的学者、教授、“学术权威”、专家等还在那里热烈的争论一些无关紧要的也是毫无价值的“哲学问题”和“思维科学问题”。于是我就对中国的成千上万的学者和教授、“学术权威”、研究员下了结论:他们其实都是不适合搞研究不适合弄学问的一群人;只是由于神差鬼使造化弄人,命运把这些人推到了让他们从事相关职业的地方,于是一群太平庸的人们便被迫的从事起和他们的智力不相符的事业上来了,好比本来种地汉子现在却偏偏让他们来绣花了。。。。。。
说实话,如果这众多的“学者”、“学术权威”、研究员们不去研究他们研究不了的这些“哲学问题”,而只老老实实的从事他们的哲学教学等工作,那么他们的专业素质其实还是相当不错的:我本人是个工程师,知道专业工程师和科学家的区别,当然就知道中国现在众多的学者,其实都是只具有专业工程师的智力,却偏偏他们都要从事科学家的基础理论研究工作,于是成千上万的只有工程师水平的“科学家”的模样就是现在众多“学术权威”、“著名学者”的形象。这些学者有的还是我的朋友,我知道他们的哲学专业素质还是很高的;但他们确实并不具有“研究”哲学的水平:如果硬要他们去“研究”哲学,于是便导致了当今中国的非常平庸的人们彻底垄断了整个中国学术界的结局。
总结中国学术界上述问题的要害有以下这些:
第一是一大批并不具有研究天才、也毫无研究特长者超大量、超大规模的“混入”研究者队伍,而且这些人也处在掌握国家官方各级相关学术机构负责人、“带头人”、编辑人员、采访记者。。。等等的关键岗位上,结果导致大部分报纸刊物从业人员、编辑、评论人员,都是并无学术特长、也不适合“学术研究”的“研究者”,正是这些人垄断了发表、评选、交流评定、和学术评论家的地盘。这些人非常平庸也有平庸的思维方式、平庸的评论方式、平庸的投稿允许发表方式:结果最终形成了一个巨大的、有广泛社会基础的以平庸和八股为特征的特有的中国学术气氛和中国学术环境。并且这种学术八股和学术平庸也自然而然形成了垄断:他们以八股和平庸垄断了一切中国学术话语权、垄断了中国学术思维方式、垄断了中国学术行为方式等等中国学术的一切细节和角落。
第二是中国的众多的研究者、学者、学术论文发表者,他们的“研究”和“论文发表”,目的主要是为了评定职称、晋升职位等所需;而不是真正出于“研究”的目的而作的研究。于是大量的平庸的“研究”就凭空大规模的出现了。这些平庸的“研究”占据了数量极为有限的学术刊物的版面和发表名额。
因为中国的特色就是工厂和企业里、政府各个机关机构中都设有宣传教育机构,还有各地的党校、各机构的党委,宣传报道任务众多、新闻报道多,这样就养活了大量政工、宣传、教育等专职人员。还有大量中学和大学的政治教师、综合大学的文史专业等,都设置有哲学和其他政治课等,需要大量的相关专业的教师教授,而这些人评定职称的时候都需要发表一定数量的论文作为职称和晋升职务的依据,因此大量的相关从业人员都争相挤进“研究者”和“学者”的队伍,势必造成全民参与学术研究的态势。而其实这些从业人员并不真的具有研究特长和研究才能,但他们必须挤进研究者的队伍才能评定职称和解决升迁,所以中国的“学者”的队伍是天文数字般的数量了。这直接造成了中国学术界的必然平庸。而且这种平庸的影响力很大,具有无限的传染性和垄断性,结果中国的学术界就不得不平庸:即使你想出类拔萃也办不到了。
第三是中国官方的特点就历来是政治第一,做什么都要讲政治:宣传要讲政治,学术研究更是要讲政治。因此严格的政治要求把学术研究严格的限制在了一定范围、一定的题材、一定的方向。就是为了当时的政治路线、方针政策、领导人的讲话、领导人的精神和领导的指示等等,都是学者们争先恐后“研究”的内容和领域:为当时的政治需要服务。这种情况必然产生某种“学术导向”的作用,使得学术研究包括哲学研究等蒙上了特定时代的色彩。众多的学者本来就平庸;现在又多了许多的限制:指定他们要在限定的范围内挖掘出“新思想”、“新注解”,又一次阉割了这些人的大脑,于是使得中国的学术界是平庸加上平庸,更上一层楼的平庸了。
第四是众多的为了评定职称而必须发表论文的“研究者”,和不是为了职称而是为了别的目的的学者,为了能够在数量有限的刊物上发表论文,或者能获得参加学术会议的资格,就拼命揣摩编辑和“权威人士”的心态和学术爱好,想方设法的去迎合编辑和权威人士,“量体裁衣”的去“研究”,于是形成了单纯为发表而“研究”的普遍现象。中国的学术界弄到这般境地,哪里还有真正的学术研究啊?
由于以上种种原因,使得中国众多的学者、研究者,既不是真正研究者的坯子,也无真正研究特长,也非“为了研究而研究”,却是为了职称评定、为了名利、为了完成上级布置的任务,而产生了超大量的“研究者”、“学者”。其中稍微有点才华的,再加上个人官场活动能力大一点的,就成了后来的“学术权威”、“大师”、“学术带头人”之类。并以高高在上的姿态俯视着脚下人山人海的数不清的“学者”、“研究者”。。。的膜拜。下面那些更平庸的众多教授、学者、专家则跪倒在前辈“学术权威”的脚下,极尽赞美钦佩之能事,并对这些“权威”诚惶诚恐。。。这就是今天中国学术界的一幅真实的场景图画。
由于中国特色制度下需要发表论文评定职称等的“学者”太多,结果造就了历来世界上的最大“学者”群体。这种情形使中国表面上看起来是异常“学术繁荣”,“学术”异常活跃,参与学术者有空前的数量。实则却是平庸压倒天才的格局形成了:是世俗、名利、平庸等以压倒性的优势垄断了学术,形成严重而史无前例的世俗、名利、平庸等以压倒性威势压迫摧残天才的大学术环境。
今天的宣昶玮已经不是一般意义上的哲学家,而是已经成佛:今天的宣昶玮早已具有全世界最高的哲学大智慧,所有的哲学根本大问题在他那里都已经解决,根本就不存在“还没有弄懂的哲学大秘密”了。可是即使这样的史无前例的大突破,却在中国学术界丝毫“波澜不惊”的:可以想象,今天的中国学术界已经是什么样的抵制新思想抵制新哲学的“金钟罩铁布衫”了?
二.已练成中国学术界之“金钟罩铁布衫”油浸不进拒斥一切中国新思想于国门之内
中国学术界的这个样子,实际上迄今为止还没有人如此真实和尖锐的指出过。
造成中国学术界如此这般的总根子,固然和中国的政治体制有大关系,但是形成的过程与细节也不得不引起人们的深思。因为太多的平庸之人挤进学术界来,并长期的自说自话,“以己昏昏,使人昭昭”。其间又有政权、权力、官员、世俗关系等扯进来,使本来就不正常不是真正学术的学术界更加的不正常了。由于有超乎想象数量的平庸之人在那里自说自话,“一群糊涂人”在那里“说着糊涂话”争论“糊涂事”:结果开始是随大流、后来是习惯、再后来就是惯性和自然而然了,于是整个中国学术界都被世俗、名利、权力、平庸。。。总之被完全是学术之外的东西所笼罩、所垄断了。到了这个样子的中国学术界,已经完全和学术无关,而是完全和学术有害的了。情况发展到今天,“以己昏昏,使人昭昭”的学术界;超乎想象数量的平庸之人在那里自说自话,“一群糊涂人”在那里“说着糊涂话”争论“糊涂事”; 超乎想象数量的平庸之人为了职称、名利、其他世俗需要而挤进的中国学术界,危害真正学术、压迫真正天才的“金钟罩铁布衫”、油浸不进、“刀枪不入”、拒斥一切中国新思想的中国学术界已经形成,所谓“撼泰山易,撼中国学术界难”:是再也不容易改变的了。
这个样子的中国学术界,他们对毫无意义的东西毫无价值的事情可以长期喋喋不休争论得不可开交;却对真正有意义、真正有巨大价值的新思想丝毫也不关心、丝毫也无兴趣——因为本来中国学术界就和真学术无关,而是对学术以外的东西才万分热心的吗!
中国学术界的这种情况,应该非常和过去的中国八股文时代很像;说起八股文(注意韩愈时代的时髦骈文是另一种“八股文”),我想起了唐代韩愈的遭遇:非常和今天的中国学术界的压制天才相像,让我们来看看。
我们知道中国历代朝廷设置选拔民间知识分子到朝廷来做官的进士考试,目的就是防止官员推荐做官的自私自利等弊端,以文章即以才华为标准来选取文人做官的。所以如果一个人的才华很好的话,那么理论上通过进士考试的途径进入官僚阶层就是相当容易的了。
唐代著名的文章泰斗韩愈年幼时期就已经才华盖世,少年即有凌云之志。因此按照一般的想象,象韩愈这样的人参加当时的进士考试来觅取官职来做,简直就是“探囊取物”一般容易:而当时的韩愈也正是这样想的。
在《赠族侄》中韩愈这样写道:“我年十八九,壮气起胸中:作书上云阙(上书朝廷提出重大建议),辞家逐秋蓬(意思是入世奋斗觅取朝廷官职)”。
唐德宗贞元2年,一个风尘仆仆的青年,带着简单的行李和仅有的几本书来到了当时的京都长安。这个青年的行李寒仓,却掩饰不了他脸上的自信和气宇轩昂的神态:这就是第一次进京赶考的韩愈。
可是到现实世界中“辞家逐秋蓬”的韩愈却发现:现实中的博取功名的捷径即进士考试,并不是他想象的仅仅凭借才华那样简单:因为韩愈一经参加进士考试,才发现当时的主考官们普遍的并不懂什么样的文章才是有才华的:因为他连续三次的进士考试统统名落孙山!
是韩愈的文章没有才华么?
不是。
是朝廷的进士考试不依据才华取士了么?
也不是。
那能是什么原因呢?
其实就是当时的把持朝廷把持整个中国社会的主流文人包括哪些主持进士考试的主考官们个个都是“有眼无珠”和“不识泰山”的平庸之辈!他们统统不知道什么样的文章才是“才华盖世”的文章!什么样的知识分子才是“才华盖世”的知识分子!而这些人只知道当是流行的时文即骈文的善于玩弄文字玩弄辞藻是最高境界——这就是当是中国主流知识分子包括主考官和满朝文武的评定文人才华和水平的标准。
这一条和现在中国的哪些垄断着中国学术界话语权的学术权威们是非常相像的。
韩愈有没有盖世才华呢?
历史已经证明韩愈确实是有盖世才华的。
但韩愈的这种盖世才华却完全得不到当时主流知识分子和主流主考即权威们的认可。
当时韩愈把自己的盖世才华写出的文章呈报给当时的许多通过进士考试录取的知识分子出身的官员,在向他们显示自己的盖世才华的同时也极尽拍马逢迎之词,想通过这种方式取得做官的机会:但是在当时平庸遍地的主流知识分子出身的官员完全不理解不欣赏韩愈盖世才华之文章的情况下,韩愈到处碰壁。直到十年以后韩愈的文章在民间已经声名显赫了,于是才从民间传到官员的耳朵里去,韩愈才勉强被任命了一个教书的官职。
从自己才华盖世到到处得不到赏识、到处不被认可,到后来的进士考试屡屡失败、自己的才华根本就不被官方看重,韩愈从当初刚刚到京城来时的“壮志凌云”、“气宇轩昂”、“作书上云阙”,结果被现实社会普遍不认可自己的盖世才华普遍对自己的冷遇,韩愈被兜头一盆冷水把他的梦想泼灭了。冷酷的现实使他认清了现实中的社会究竟是一种什么样的情况:就是整个社会的主流知识分子、把持朝廷的知识分子包括众多的通过进士考试获得官职的知识分子出身的官员们,其实几乎都是平庸之辈识不得天才的、都是不知道什么是盖世才华的!于是韩愈愤而写下了名扬千古的著名《马说》: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祇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才华盖世的韩愈的遭遇,其实就是平庸压制天才摧残天才的遭遇。
正是因为这种平庸垄断社会对天才的压制与摧残太刻骨铭心,于是才使韩愈能写出千古传诵的名文《马说》:《马说》倾述了中国社会平庸对民间天才的刻骨铭心的压迫与摧残啊!
被后人誉为“仰之若泰山北斗”的韩愈才华盖世,却屡屡应试不中;中进士之后又屡屡求官不得的经历,证明了专门为选拨有才华的知识分子而设置的进士考试,实际上是压制天才摧残天才的东西。而各个时代当时主持考试的主考官当然都是代表了当时的文化势力和学术势力的真实才华和真实水平的:其实他们统统是一帮平庸又无能透顶的一群;而整个中国就是由这样一群平庸无能者者统治着当时中国的最高文化和最高学术层面的。
而现在呢?大概完全不会有人想到:在进入现代社会以后,没想到今天的中国竟然又衍生出一大帮和古代八股文时代一样的完全压迫和摧残天才的一个新的中国学术界,而且其思维僵化、观念八股、毫无真才实学、专门和天才为敌。。。等,都和古代八股文时代压迫天才摧残人才是有过之而无不及!
要说“学术繁荣”那历史上那个朝代也没有今天的中国“学术繁荣”;而要说压制天才摧残天才现在的时代中国压制天才也真是没的说的:因为自从有了网络,民间自由在网上发布自己的新思想已经是官方、即正统的“中国学术界”所完全无法控制的了;可是就在这种情况下,中国正统的学术界对网上出现的新思想新哲学还要采取装聋作哑的和视而不见的态度应对之,那不是他们的能耐;而确实是他们的卑鄙与无能了。
今天的宣昶玮已经不是一般意义上的哲学家,而是已经成佛:今天的宣昶玮早已具有全世界最高的哲学大智慧,所有的哲学根本大问题在他那里都已经解决,根本就不存在“还没有弄懂的哲学大秘密”了。能够证明上述宣昶玮所言不虚的,是宣昶玮公开批评龙树的三法印学说结果中国佛教界无言以对;公开批评权威法师济群不懂佛教世界观而济群一个字也说不出来。
而且宣昶玮的才华却又不是韩愈的那些文采和聪明所能相提并论所能比拟的:看你中国学术界怎么应对这样的天才吧!
宣昶玮还有其他的天一般的大发现,例如发生在中国的人类第二次文艺复兴思想运动事件:都早就公开发表在中国的网络上了。尽管官方也有人也在千方百计的企图全部封锁宣昶玮的上述所有发现,但是海外还是能够发表一部分的。宣昶玮的这一天大发现尽管许多民间思想家一百个反对,可是却就一个认真反对的字也说不出来!
可是即使这样的史无前例的大突破,却在中国学术界是丝毫“波澜不惊”的:可以想象,今天的中国学术界已经是什么样的抵制新思想抵制新哲学的“金钟罩铁布衫”了?
中国的被吹嘘到天上去的中国学术界,是不是已经为彻底压制住中华民族的所有思想天才而做好一切准备了啊?



中华思想家 宣昶玮 2016年10月10日草于安徽淮南八公山下之茅草屋中
信箱:xchwei84@gmail.comx-ch-w@hotmail.com
微信号:laotianjiaan
Skype: xchwei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电话:647-830-8888|多伦多六六网

GMT-4, 2024-5-3 02:52 AM , Processed in 0.067740 second(s), 2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