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伦多 六六网  www.66.ca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扫描二维码登录本站

搜索
查看: 955|回复: 0

【云游随录】苏小小考 - 其诗、其墓、其人

[复制链接]

升级   36%

11

主题

11

帖子

36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36
QQ
发表于 2017-7-11 19:21:4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IMG_0034.JPG

IMG_0034.JPG





【云游随录】苏小小考 - 其诗、其墓、其人


唐白居易在杭州做太守,修浚西湖,建白堤。离开后写了十几首【忆江南】,他最忆是杭州,次忆是吴宫。是杭州的山水和吴宫的歌女使他留连忘返。


在白居易点赞杭州寄刘禹锡诗【余杭形胜】中,更是特有所指,梦儿亭古传名谢,教妓楼新道姓苏:谢灵运爱山水,苏小小重才情。他在灵隐山上的凉亭能梦到客儿(谢乳名),在烟花楼里能遇见学艺的苏小小。只是他,独有使君年太老,风光不称白髭须,走不动心有余而力不足了。而刘禹锡答:报白君,相思空忘嵩丘云。其奈钱塘苏小小,忆君泪点石榴裙。我思念你就象苏小小思念她郎君那样啊!


历唐宋元明清,仕人墨客商贾,来钱塘游湖山、凭吊怀古苏小小的无数,诗辞赋骈留传不少。相传苏小小本人做的诗,有近十首。但据我考证,只有一首是靠得住的,就是南朝梁时编汇的历代情诗总集【玉台新咏】中的那首:


妾乘油壁车,郎骑青骢马。
何处结同心,西陵松柏下。


注意苏小小墓在当今西泠,南齐时是杭州西郊墓葬之处,现在附近还有岳飞、武松、秋谨墓留存,所以当时叫西陵。陵泠同音,为后来文人所改。如现存的西泠印社,叫西陵印社就大煞风景。


此地唐朝还称西陵,李贺【苏小小墓】中就称西陵。历宋元,到明朝,和马浩澜诗的【和马浩澜游西湖诗】中,仍称西陵。


所以,苏小小诗中凡用西泠者,皆后人附会。


南齐时,诗歌正从元嘉体演化到永明体,诗歌格律到唐朝才成形。元嘉体以前,五言七言有韵无律,是到永明体才初步形成。特别是七言律诗,形成更晚,三国曹丕的【燕歌行】七言诗还是每句入韵,到南齐时,鲍照正在尝试七言隔句入韵。而苏小小诗中的多首七言律诗,皆隔句入韵,而且格律已经非常工整。所以,这些决非苏小小所作,必为后人所附。


此外,所传苏诗中,还有一首提到【黄金缕】。黄金缕是词牌名,又名蝶恋花,是唐朝教坊曲名。苏小小生于二三百年前,那时候的人决不可能搞穿越。


但就凭这首五言绝句,就能品出苏小小的诗品。俗话说,人有九等,诗分九品。比如庄子的人有九等: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真人无为、仙人无穷、再加上他谈及到的贤人、凡人、庸人、小人。诗的九品,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只可意会难以言传。


苏小小的诗才,主要体现在唐诗之前的永明体时期,她诗的格律已经非常完美,句中的平仄,句间的对粘,句尾的隔句入韵,已与唐诗格律相差无几。注意,她押的是仄韵,而非唐朝流行的平韵,在古风到永明体,押不押韵、每句押还是隔句押,押平韵还是仄韵,一直在演化中。


诗意的排比和对仗,也很工整,第一二句是工笔对,妾对郎、乘对骑、油壁车对青骢马。第三第四句是宽式流水对,一问一答,自然天成。


后人称作诗讲究赋比兴,苏诗能早在南齐时就显露端倪。首两句的对是赋,描述铺垫烘托出场景:同中有异、异中有同,你是男我是女,你骑马我乘车,但我们在同一个时间同一个地方偶遇了。第三句是比,把不同与同推向了进一步:用一个同心结来比喻,不同的人互相接受了对方,在心灵上达到了统一。第四句是兴,是化龙点晴:就在那荒郊野外的西陵,在墓场那儿的松柏林中。


做诗的技巧,不外乎择律、立意、练句,苏诗达到了非常精湛的地步。比如立意,所谓诗言志,苏小小这首诗,淋漓尽致地表达了她的想往和憧憬,设想一下,苏小小只活到19岁,又有哪位正当豆冦年华的年青女子能不想往这种美丽的、纯正无邪的、上天的赐予呢?


至于苏小小的墓,至少到唐朝,有两处。因为唐诗中,就有提到西陵一处,嘉兴县衙前一处。而且提到两处墓的诗人,分别都曾为仕于嘉兴(唐 徐凝 :【嘉兴寒食】 嘉兴郭里逢寒食,落日家家拜扫回。唯有县前苏小小,无人送与纸钱来。又唐 罗隐:【江南行】西陵路边月悄悄,油壁轻车苏小小)。


有人就认为,有两位苏小小,一个在嘉兴、一个在钱塘。一个葬于嘉兴县前、一个葬于西陵桥边。嘉兴这位,【方與胜览】记载是两晋时代人,但有人考证是宋代人。葬于西泠桥的比较肯定,是南齐人氏(约479-499)。


我猜测,应该有两位。一,苏是大姓,二,小小是昵称,所以应该非常常见。


葬在当今西泠桥的那位,应该就是那位乘油壁车诗的作者。当年西陵是杭州西郊陵区,非常荒凉。唐·权德舆:【苏小小墓】万古荒坟在,悠然我独行。蔓草映寒水,空郊暧夕阴。可见那儿自古就是荒凉的坟场。


那么,苏小小和她一见钟情的郎君,干嘛骑着马乘着车到那荒郊野外?


我认为,可能是清明节后一天的寒食节(清朝时改为前一天)。寒食节在两晋时代才慢慢推行至全国,南齐离东晋不远,民间已经盛行把踏青、寒食、扫墓都并在清明。所以虽然远在西郊,男女老少都会去,非常热闹。


如此算来,那应该是公元497年4月5日傍晚的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电话:647-830-8888|多伦多六六网

GMT-4, 2024-5-2 06:19 PM , Processed in 0.072821 second(s), 3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