帖子详情
日前,麦克马斯特大学与多伦多公益金发表一份调查报告,指出在过去20年中,不稳定就业职位增长50%,在大多区和咸美顿地区仅有60%的人具有稳定、安全的职位,而其余的都在从事没有长期全职或福利保障的工作。在全球化经济的冲击之下,“铁饭碗”的比例正在减少。

近日,一家右翼媒体刊发了一项民意调查,称70%的加国人赞成限制移民数量。有批评人士指出,这一调查在问卷题目设计上就有陷阱。事实上,加国政府目前每年都对移民已经设有移民定额,不存在是否需要再设限制。而反对移民者所希望的,是借移民所遭遇和出现的各种问题,诋毁移民的作用,提倡减少“非我族类”的移民。  


5_09455R10.jpg


每每谈到就业困难,社会上就有言论把眼光聚焦在移民,抱怨联邦政府吸纳的移民过多;每每谈到经济困难,就有人认为移民抢走本地人的饭碗,拖累本地经济。这类言论并不新鲜,早年极右的改革党就主张反移民。再早一些年代,1885至1923年人头税期间,当华工用生命和血汗劳动修建了横贯东西的加拿大铁路之后,政府就利用人头税和后来的排华法案限制亚洲移民,当年的卑诗省省长Richard McBride就曾露骨地主张保持白人的王国,“英属哥伦比亚(卑诗)省必须保持白色,……我们有权利说:只有与我们同种、同肤色的人,才配享受我们劳动的果实。”

令我疑惑的,是有少数华人也随这种政治势力而动,在大肆抨击自己的同类(也许不包括他们自己)有种种问题的同时,主张限制、减少亚裔移民!

持有这样的观点的人,不论是有意无意,似乎只把社会看成一个封闭的系统,把移民看成社会的累赘,而没有看到移民在经济中所起的正面作用。

“外来户”是否有助于本地发展?我们可以看一看华人所熟知的深圳。

深圳曾是个不起眼的渔村,是改革开放的思维令其出现翻天覆地的变化。国家政策的倾斜固然使得深圳获得了得天独厚的历史契机,而外来移民确实把深圳这块“蛋糕”做得巨大。1980年深圳只有60万人口,如今发展到了1千多万。深圳成为全中国最大的人才磁石,深圳飞速发展的历史,其实也就是大量吸纳全国优秀人才、吸纳国际资金的历史。

我们可以假想,如果深圳的民众和当局持有反对外来户的心理,深圳可能依然守旧,保持小渔村的封闭姿态,而不会成为如今的国际化大都市。如果深圳居民当年担心外来户会抢夺他们的捕鱼资源,他们可能一辈子继续做渔民,而 看不到那些伴随外来户而产生的各种高科技公司、制造业和服务业、各种旅游业和景点、以及全内地除上海之外的唯一证券交易所,更看不到这些新来的产业创造了多少就业机会。如果深圳渔村当年担心的是“外来户”分走自己的一杯羹,令自己分得的蛋糕变小,它也许就看不到本地人和外来人可以一同打造新的深圳,令其经济总量成为仅次于上海、北京、广州之后的第四大经济火车头。

大多伦多与深圳有相似之处,深圳是中国内地最具多元化、最少地域歧视的地区,经济极为活跃;而大多伦多也是全加拿大最具多元化、最少种族歧视的地区,安省是全国经济的龙头省份,新增就业全国领先。最新一起的数据统计,安省创造的新增就业数远远超过其他省份,占全国新增的就业职位的70%。华裔移民同样也为本地经济和就业做出很大的贡献。

其实移民不一定是坏事,重要的是看社会和主政者是否具有“做大蛋糕”的开放心态,也看联邦政府把移民部视作吸收人才部、还是累赘管治部。

暂无评论,快来抢沙发
我也说一句
朕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