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伦多 六六网  www.66.ca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扫描二维码登录本站

搜索
查看: 647|回复: 0

榫卯结构和比萨斜塔

[复制链接]

升级   82%

21

主题

21

帖子

82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82
QQ
发表于 2018-4-27 15:01:3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001.jpg

001.jpg

  1979年,我从老家、河北井陉县的一个大村庄,到千年古城正定府上高中。行前,老人们说,那可是大地方,还有大佛寺。河北有三宝,“沧州狮子定州塔,正定府的大菩萨”。对一个没出过远门儿的乡下少年来说,能见着河北一宝,也是兴奋得很。
  入学不久,学校就组织参观大佛寺。叫大佛寺,是因为寺内有一尊通高19.2米的铜铸观音菩萨像,号称亚洲最高、最大。在宋代、也就是千年之前,铸造如此体量的铜造佛像,非有举世无双的工艺和技术,是做不到的。也因为此,亚洲最大的称号,一直保持了上千年。直到近年,才被屡屡超越。但,此一时彼一时也,因为,时代不同了。今人胜古人,才是必然。古人比今人还厉害,不是古人多厉害,而是后人太衰!
  观音菩萨铜像建好了,不能栉风沐雨啊。于是,再造一座面阔七间,进深五间,五重檐三层之木构楼阁,叫大悲阁,阁楼高33米,将铜铸大佛包在里面。大悲阁,是大佛寺的另一个奇迹,为什么?因为,通高33米,却不用一根铁钉。岂不是奇迹?
  这是我第一次了解中国木构建筑,也是第一次听说“不用一根铁钉”的奇迹。之后,关于中国古建“不用一根钉子”的炫耀,不绝于耳。紫禁城三大殿,不用一根钉子;五台山,不用一根钉子;避暑山庄,不用一根钉子;应县木塔、悬空寺,凡是我去过的中国古迹,无不在讲述“不用一根铁钉”的故事。
  不用钉子,用什么?榫卯结构。不论大尺度的房屋,还是小尺度家具,榫卯结构都是将不同组件联系在一起的主要工艺。没有榫卯,梁柱枋檩,就无法连接,也就没有中国古建;没有中国古建,也就没有挑檐、大屋顶、斗拱和勾心斗角了。
  问题在于,我听了无数遍“不用一根钉子”的宣传,却从来没有听过一句为什么不用钉子的追问。换句话讲,“不用一根钉子”就了不起吗?就是奇迹吗?越是别人深信不疑的,我越是狐疑。因为,我是胡适信徒,胡适先生说:学问要在不疑处有疑。要是旁人不提,也就罢了。喋喋不休的说教,反倒引起我捅一捅马蜂窝的好奇。
  在我看来,中国古建不用一颗钉子的原因,大致是:
  第一,人类最初是穴居、巢居或是住在自然形成的山洞中,建造居室是一项划时代的技术进步。可是,当时,只有石器等非金属加工工具,没有青铜器和铁器,也没有钉子。木柱草顶、土墙泥壁,是房屋的主要类型。南方以木,北方以土,合称土木,“大兴土木”,是也。
  青铜器、文字和城市,公认为人类进入文明时代的三大标志,远在人类进入文明时代之前,世界各地的人民,就“大兴土木”了。此时,不是不想用钉子,而是没钉子。青铜还没出现,钉子更加遥远。要有钉子,像半坡文化那种半地下式、圆锥形、直径4-6米的小草屋,分分钟即可搞定。
  但,半坡人没有钉子。
  世界各地的先民,都没有钉子。没钉子,也要造房子啊。于是,榫卯结构,就成为唯一选择。以中国境内而言,居住在西南地区的苗、壮、彝、侗、白、纳西、傣、藏等少数民族之民居,多是木制和榫卯连接。东南亚之泰国、缅甸、老挝、越南、柬埔寨以及东亚之朝鲜、日本,也是如此。以木为本之民居,榫卯势所必然。榫卯既不是中原华夏所独有,也没有任何证据表明是华夏首创。比如,苗人以蚩尤为祖先,其历史和汉族一样久远,苗族民居,也都是榫卯结体的。
  第二,即使在冶金技术发达之后,青铜和铁器,也是稀有的。青铜冶炼在商代,技艺已经十分高超,但是,数量十分有限。所以,仅限于制造礼乐祭祀等国家重器,如九鼎八簋、如编钟等。
  铁器的出现,要晚于青铜器。《国语·齐语》中,管仲对齐桓公说:美金以铸剑戟,试诸狗马;恶金以铸钼夷、斤,试诸壤土。美金是青铜,恶金指的是铁。恶金所铸的钼,即锄,除草工具;夷,即削草平地的锄类;斤,形似锄而小,主要为砍木工具。
  好钢用在刀刃上,好铁用在武器和农具上。和青铜一样,铁数量有限,物以稀为贵,善于经营的管仲首创盐铁专卖,也就不难理解了。铁,是各诸侯国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被官府集中控制和买卖。老百姓手里没有铁,更何况铁钉了!
  秦始皇统一六国,为了享万世太平,其中一条就是,收缴天下兵器,铸成十二铜人,立于咸阳。铜人之尺度,受限于当时的冶炼和铸造水平,规模能有多大,可想而知。普天之下,能有多少青铜,也可想而知。铁器和铁钉,比青铜出现得更晚,也更稀有。今日之废铜烂铁,于古人,不亚于核弹;今日泛滥成灾的玻璃幕墙,在古人,是视若珍宝的彩色琉璃。铁器之稀有和贵重,岂是遍布四野的木头,可以相提并论的!或言之,铁钉是对铁金属的巨大浪费,无异于当下用金子作马桶!
  第三,当冶铁技术进步、铁产量规模可观之后,发现:铁钉还是不能用,为什么?因为,铁钉会生锈。中国的冶铁技术,一直没进步。直到1894年,洋务重臣张之洞在湖北汉阳建立了第一座现代意义上的炼铁高炉。之前,中国的冶铁,和1958年大炼钢铁所用土窑,一样,既没有规模,也没有质量。
  铁钉有一个致命伤,生锈。一生锈,钉子就瘦了一圈;一瘦,连接就会出现松动;一松动,受力就不均;受力不匀,势必造成部分构件过载、倾斜和垮塌。为此,在没有防腐技术之前,木作器具,是不能用铁钉的。受力越重的连接,越不能用铁钉。
  大木作,不用铁钉,还有一个重要原因,是古人之计算还远达不到精确,即:木质榫卯如果不匹配,可以现场加工。但,榫头要是巨大的铁钉,和卯口衔接不上时,如何是好?只有木制榫卯,才能允许一定程度的误差,才是非精确时代的连接技术。不妨对照一下,螺丝和螺母之连接,是不是要比榫卯精密得多!丝丝入扣,分毫不差。榫卯和螺丝,是两个不同时代的技术代表。
  去年底,第一次去欧洲,看到了举世闻名的比萨斜塔,突然有一个奇怪的想法——中国人常常骄傲于“房倒屋不塌”,因为,有榫卯结构。既如此,用榫卯结构仿作一个完全木制的比萨斜塔,然后,也像比萨斜塔一样地倾斜放置,试试塌不塌,如何?造一个1:1的,没必要;缩小到1/100或更小,如何?
  如果有人愿意做,我愿意赞助。有兴趣的,可以和我联系。人生就是Game,一起Play,ok?仿作一个木制的比萨斜塔,以证明榫卯结构之威力,也是对中国文化之贡献啊。
  丰子恺先生在《西洋建筑巡礼》一书中,对古希腊之帕特农神殿,有以下论述:
  (帕特农神庙)各部石材接合的地方,绝对不用胶(如水泥、石灰等),全用凿工镶合,毫厘不差,天衣无缝。故帕提侬全体好像一套积木玩具。假如有巨人来玩,可以把它全部一块一块地拆开,再一块一块地搭拢来,而且,希腊人非常讲究力学,虽然,构造上全不用胶,但非常坚牢。试看现今的遗迹的正确,即可确信这神殿倘无人力的破坏,二千四百年来一定完好如初。
  总之,希腊神殿建筑的形式美,可谓十全。其中,变化非常多样,而全体非常调和统一,可谓“多样统一”(“variety in unity”)的至例,故美术史家称这神殿为“理想在彭特利库斯大理石上的结晶”,又称之为“人类文化的最高表象”,“世界美术的王冠”。
  因此,不要过分夸大榫卯结构,因为,再高级,榫卯也只是木材之间的连接技术,与此相比,西方的建筑是石材,石头的连接技术,要比榫卯难度大得多。榫卯连接之后,有了木构建筑;石材连接之后,有了西方建筑。石头建筑和木材建筑,各有千秋。一味地宣扬榫卯,或许是一种建筑文化不自信的表现!
刘云枫,男,天津大学劣质毕业生,还在北京交通大学混了一个博士。本是自动化专业,可听不了电动机之嗡嗡声,改行写程序;程序写不下去了,转写文章。妄想以科学思维,阐释历史、社会和文化,其实是一场梦。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电话:647-830-8888|多伦多六六网

GMT-4, 2024-3-29 03:28 AM , Processed in 0.067965 second(s), 3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