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伦多 六六网  www.66.ca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扫描二维码登录本站

搜索
查看: 429|回复: 0

日本滴血能测出13种癌症 准确率99%

[复制链接]

升级   30%

9

主题

10

帖子

30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30
QQ
发表于 2020-4-2 10:03:1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2017年,一则“90后大学生团队研究滴血验癌,12项检测结果立等可取”的新闻火了,癌症是国人之困,是全球致死率极高的一种疾病,如今想要查癌,得照CT、做胃镜,不仅贵还麻烦,很多人为此很是抗拒,如果真能滴血验癌,可能会让癌症死亡率降一倍,不过,这到底是不是真的呢?

  滴血验癌由来已久
  2003年,后来被称为“女版乔布斯”的伊丽莎白·霍姆斯创立了革命性公司Theranos,号称可以通过指尖采血的方式,进行血液检测,可以检测出数百种疾病,包括癌症。这应该算是“滴血验癌”的鼻祖了。但是,令人遗憾的是,Theranos公司的创新最终被证明是一场骗局,虽然他们经历了十轮融资,共计融资金额达到14亿美金,公司估值曾一度高达90亿美金,但是霍姆斯的团队出售的其实只是一个想法,并未真正通过医学技术实现。
  不过,作为医学界难以攻克的难题,很多科学家一直致力于研究“滴血验癌”的可实现性。2017年10月25日,东南大学MxHealth团队的研究结果受到了很多关注,通过一滴血就可以完成12种癌症的早期筛查,这一研究结果震惊医学界,还获得了第三届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的“银奖”。他们的研究主要是运用了光子晶体微球技术,设计出一款自动化的血液检测仪,目前这个检测仪也还处于进一步的研究和验证种,还未用于临床使用。
  2019年6月,日本跨国化工集团东丽工业株式会社发表了一项最新的关于“滴血验癌”的研究成果,并开始申请制造销售许可,如果投入生产,据说患者只需要几千块钱就可以通过一滴血一次性检测多种癌症,准确率超过95%。这个研究成果也受到了医学界的质疑,那是否可以投入生产并达到宣传的效果,我们还得拭目以待。
  据日本《每日新闻》2019年11月25日报道,东芝公司日前开发出一款滴血验癌的新仪器,可检测出十三种癌症,时间不到两小时,检测费用2万日元,准确率可达99%。据了解,这个仪器是由日本国家癌症研究中心和东京医科大学合作开发的,主要基于血液中癌症微小RNA信号。
  滴血验癌,验的到底是什么?
  一滴血就可以检查出癌症患者,这样的预期真的是非常的诱人,但是目前这样的技术真的可以实现吗?滴血验癌的依据是什么?滴血验癌验的到底是什么呢?
  从血液种提取元素来进行癌症的检测,这是癌症早筛比较普遍运用的一种方式。东南大学常宁博士的研发的检测仪器,是采用光子晶体微球技术,检测是12种癌症的肿瘤标志物,检测仪器可以非常快捷、准确地检测,所用的血量也很少,这项技术真的非常领先。
  而日本东丽公司,采用的是基因解析芯片,检测血液细胞种的小分子核糖核酸,也是只需要一滴血就可以进行检测。东丽公司据说已经成功剖析了乳腺癌症、大肠癌等多种癌症关键的小分子核糖核酸,通过解析对比就能实现癌症的早筛。而日本东芝公司检测的是血液中癌症微小RNA信号。
  虽然检测的物质、准确度都有所不同,但到底哪种更靠谱,还要留待事实验证。
  滴血验癌真的能实现吗?
  既然有过失败的经验,为什么还是会有这么多医学界的专家专注于“滴血验癌”的研究呢?
  滴血验癌对人类健康的意义非常重大,如果真的可以实现的话,可以帮助全世界的人们提前筛查和了解癌症情况,真正做到癌症的早筛查早治疗,可以极大的提高癌症的治愈率和生存率,对提升民众的健康意识,实现癌症的早筛有着非常重大的意义,对医学界来说,也会是非常重要的研究突破。
  但是,目前很多医学专家认为,一滴血检验出来的指标,对临床的指导作用不大,不能作为诊断指标。即使不提现在“滴血验癌”的技术还不成熟,即使技术成熟,也只能作为一种参考指标,或者是用于病人的自检。癌症的最终诊断还是要依靠病理,包括病理切片、CT、核磁共振、超声波等多种检查的联合结果诊断。
  总之,医学在不断地发展,不断的进步,我们可以期待未来的癌症诊断和治疗的技术会越来越先进,那“滴血验癌”的可实现性、可运用性,我们也可以期待一下。当然,医学的发展是一个漫长的、严谨的过程,我们在尊重科学的基础上,也要注意自身的健康,做好日常的防护,尽可能地远离癌症。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电话:647-830-8888|多伦多六六网

GMT-4, 2024-4-16 05:58 PM , Processed in 0.066297 second(s), 2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