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伦多 六六网  www.66.ca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扫描二维码登录本站

搜索
查看: 1120|回复: 0

[管理]放假才能纾压?日常的简易恢复力,让你立即舒缓情绪!

[复制链接]

升级   56%

13

主题

14

帖子

56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56
QQ
发表于 2023-1-28 06:56:1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放假才能纾压?日常的简易恢复力,让你立即舒缓情绪!


微复原力的技巧可以让一天不再那麽令人精疲力竭,更容易保持良好的巨复原力习惯:选择吃健康的食物、运动、好好睡觉,与亲朋好友互动。每天重复练习微复原力,将可累积成长期效果。





所有人共通的处境


伊莲天生是好胜的完美主义者,在她眼中,世界上只有一种做事方法:努力再努力,直到使不上力。

其实大家都一样,不论是在压力极大的企业环境中工作,或是努力销售房地产、做好律师治工作、治疗病人,又或是做个辛苦的全职爸妈,在21 世纪这个资讯随时流通的全球社会,每个人都被迫加紧脚步加入现代生活,而大部分的人会感到速度快到要被抛弃。许多企业为求「瘦身」,将员工数砍半,留下的人得做双倍工作。

我们的孩子大学毕业後不得不搬回家,还有年迈的父母需要照顾。我们一个人当好多人用,无暇去想任何事,只有撑了又撑才有可能做好所有的事!然後就体力不支倒下。

我们有可能抵达终点吗?除非永远有办法像以前那样硬撑下去,否则不可能。我们和伊莲一样,把自己操到过劳,还想着可以趁晚上、周末或放假时间多做一点。

然而,我们仅存的一点休息时间,又被不断发出提醒的各种科技产品占据,如电子邮件、简讯、脸书更新、Instagram、Snapchat,一周7 天,一天24 个小时永不停歇。

我们该怎麽办?外在压力不太可能消失,所以唯一的选择,就是往内在心理层面想办法,善用人类天生的资源,让自己适应环境。

既然生活之中总有被压垮的时刻,我们必须想办法让自己拥有复原力,快速重振精神。如果生活的步调慢不下来,就只能加快恢复的能力来跟上脚步。


五大架构


我们的确有可能靠着重新训练大脑,帮身体充电,改变生活方式,迎向21 世纪的挑战。本书从神经科学、心理学和生理学领域着手蒐罗研究,了解哪些事会消耗精力,接着量身打造出快速、有效恢复活力的五大策略。

我们的工作坊将这些技巧称为「五大架构」,因为它们从全新角度看生活,打破原本的思维模式,重新看待情境与问题。我们举办的工作坊一共整理出五大面向,这些架构下的技巧,全都能在日常生活中「每次得分之间」快速重振精神:

1. 大脑重新聚焦(Refocus)
2. 重设原始警报(Reset)
3. 转念(Reframe)
4. 恢复活力(Refresh)
5. 提振精神(Renew)

这五大架构合在一起就会带来微复原力,让我们在一天之中靠着种种小改变,大幅提升精力与生产力。


「小」支撑「大」


首先,重要的是辨识出「微复原力」不同於「巨复原力」(macro-resilience)。巨复原力指的是较为耗时、可以增加长期精力与促进健康的习惯,例如运动、冥想、维持均衡的营养。

身心要健康的话,就得养成相关习惯。这些维持身心健康的重要「积木」,无法靠微复原力取代。

然而,养成巨复原力习惯花的时间较长,通常需要努力数周至数个月才能见效,而人们常常就是因为缺乏长期毅力,无法建立好习惯。

我们幻想「有一天」会生出时间让自己变健康,然而目标却不断改变,那一天永远没有来。有多少次你听见别人(或自己)说:「等我们搬新家……等我升官……等孩子上大学……我就会做这件事」?

微复原力则是完全相反,几乎不花时间就立即见效,一个小时或一天就能看到不同。各位现在一边阅读,一边就能立刻运用微复原力,马上感受到效果。

在这个我们连站在微波炉前都要不耐烦抖脚的世界,一定得提供适合速食文化的方法。巨复原力与微复原力可以互补。不论我们有多完美的良好健康习惯,日常生活中总是会碰上五花八门的挑战。

度过工作特别不顺心的一天後,就连最勤於保养身体的人也会想瘫在电视机前,抱着一袋洋芋片或一桶冰淇淋疗伤,而不是硬啃有营养的食物。

微复原力的技巧可以让一天不再那麽令人精疲力竭,更容易保持良好的巨复原力习惯:选择吃健康的食物、运动、好好睡觉,与亲朋好友互动。每天重复练习微复原力,将可累积成长期效果。文/邦妮.圣约翰,亚伦.海恩斯

《微复原力:结合科学与正向心理的幸福生活习惯》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电话:647-830-8888|多伦多六六网

GMT-4, 2024-5-12 09:43 PM , Processed in 0.067316 second(s), 2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