帖子详情

完美主义的陷阱






你可能会觉得疑问,想要变得完美有什么不对吗?做一个完美主义者,正是一个人追求上进、注重细节的表现。


想要变得完美当然没错,这是每个人都会有的心态,我们也正是因为想要变得完美,才有动力不断向那个理想的自己靠近。但问题是,大家通常只热爱想像那个完美的结果,却对变得完美的过程和代价缺乏预期。只幻想最后的完美结果,却不肯面对变化的过程。这个时候完美主义就会变成一个陷阱,不但没有让我们变得更好,反而会阻碍发展,甚至成为自我演化过程中最大的绊脚石。

基于对过程的恐惧,通常会让完美主义者极其想要控制过程中的每一个环节。完美主义者在做一件事情时,无论是开始前的计划,还是过程中的执行,都希望能够如自己预期般进行,一旦出现丝毫偏差,就会产生自暴自弃的心理机制。

举个例子,许多人其实都曾经尝试早起计划、减重计划或者阅读计划。在制定计划的过程,我们获得对事情满满的掌控感,这让我们感受很好,好像接下来只要按照计划走,就一定会有完美的结果。但现实情况经常是,中间只要有一天中断,我们就不想继续了。

为什么会这样呢?因为对完美主义者而言,这些计划和行动的背后,包含他们对完美自我的幻想,因此必须小心翼翼地控制一切,不能允许过程有任何偏差。一旦行动、计划和预期偏离,那个完美的自己也就跟著破灭。既然不「完美」,那还不如归零、重启。

但问题是,这个世界上并不存在按照预期「完美」发展下去的事情。绝对的完美只存在于理想之中,出现偏差本来就是追求完美的宿命。


完美主义背后:被忽视的过程


为什么这么多人希望追求完美,却对成就完美的过程有这么多抗拒的情绪呢?

总而言之,这是整个社会合力施加影响的结果。很少有人能够向我们展现完美结果背后的过程。外界的更多声音,反而是在强化「要不就完美、要不就失败」的极端思维。

在我们对完美的过度追求当中,有两个推波助澜的重要角色,一个是父母师长的权威角色,以及社会上的评价系统;另一个就是现代社会泛滥的媒体资讯。

有些小孩就算考了九十五分,父母也忍不住追问:「这剩下的五分是怎么扣的,怎么这么不小心?」在他们看来,被扣掉的五分比拿到的九十五分还要重要。很少有父母会陪孩子耐心反思取得结果的过程,他们更习惯确认考卷呈现的结果。

长大后,社会上的评价系统也同样在告诉我们:完美的结果比过程更重要。企业强调业绩,一个员工的价值必须透过业绩呈现,只有苦劳等于没有价值。新闻媒体几乎只呈现极少数人职业生涯中的巅峰时刻。我们只看得见年少成名的天才运动员,一亿元只是个小目标的大企业家,或是拿了无数奖项的作家等等。而荣誉背后无数次失败的尝试、曲折艰辛的过程统统都被剪辑掉了。

如今,社群媒体的流行也加剧了人对完美结果的渴望。社群上到处都是去国外度假的人生赢家、和产业大佬谈笑风生的风云人物,还有每天运动打卡的自律狂人,以及容光焕发的美颜照片。我们经常反复地看到各种轻松成功、永远吃不胖、天天廿四小时敬业的完美形象,然后我们也下意识地要求自己下一分钟也变成这样。

这些我们反复看到的完美结果,不知不觉中让我们形成对完美的狭隘认知:误以为完美是一步到位,不接受过程。但是我们却忘记,大多数运动员在成名之前可能连登上竞赛擂台的机会都没有,大多数企业在上市前都经历过大大小小的危机,大多数作家在写出成名作之前往往无人问津。其实,大多数人的生活跟你我差不多,有辉煌时刻,但绝大多数时候也很平凡。缺陷和不完美才是绝大多数人的人生真相。

因此,所谓的完美主义,更像是一个由社会合力包装出来的谎言。这个谎言放大了完美的结果,抹去过程中反复的尝试和无数次的试错。

好人出版《无行动,不幸福:45个正向心理学练习,掌握幸福感关键》

暂无评论,快来抢沙发
我也说一句
朕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