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伦多 六六网  www.66.ca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扫描二维码登录本站

搜索
查看: 1183|回复: 0

算叶落归根吗? 加拿大一个欧裔移民家族的故事

[复制链接]

升级   60%

14

主题

14

帖子

60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60
QQ
发表于 2023-10-31 08:16:0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加拿大这个“从大洋到大洋”的移民国家,虽然年轻,但跨越太平洋而来的华裔亚裔移民先辈和跨越大西洋而来的早期欧裔移民们共同构建了这个国家的历史。我们也许熟知华人淘金热时期“金山伯”的故事,或太平洋铁路时期的华工的故事,那么,同样也是离开故乡而登陆北美的早期欧洲移民的生活又是怎样的呢?他们的迁徙,安顿,婚恋乃至终老,和我们华人有什么不同?
我有个关系很近的白人朋友艾拉。她父亲刚刚去世了。老人家走之前,艾拉接到医生通知后连夜从温哥华飞去卑诗省内陆小城,那是她爸爸入住的医院,也是他生前曾居住的老人院所在地,艾拉的哥哥和姐姐也安家在那里。
艾拉有幸赶在了父亲弥留之际抵达。两天之后,父亲松开了紧握艾拉的手,离开了。格伦.巴伯先生享年88岁。
和哥哥姐姐商量了后事安排,疲惫的艾拉就马不停蹄地赶回了温哥华,她在这头的家还有一大堆事要处理 ...... 为迎接她归来,也为填补她虚空了几天的胃,我们约着去一家中餐厅会面。就在那个下着小雨的下午,艾拉给我讲了她父亲和他们家族的故事----从英国漂洋过海来到加拿大东海岸的纽芬兰,又辗转迁徙到西海岸的卑诗省而最终很可能要魂归东岸的故事 ......
那就让我们跟随艾拉分享的她父亲及其家族的故事,近距离一瞥那个时代的移民世界吧 ...... 故事的时空跨度很大,跨越两个世纪(到疫情前后)和加拿大东西两岸,希望读者朋友们享受这份“穿越”之旅。
备注:到加拿大东岸旅游的朋友,大多会被推荐去参观爱德华王子岛省的“安妮的小屋”,那是缘于1908年出版的一本著名小说“绿山墙的安妮” (Anne of Green Gables)。小说出版后很轰动,随即被翻译成36种语言行销世界各地,发行了数千万册并一版再版,故事也曾被搬上荧屏或戏剧舞台,当之无愧成为加拿大东岸民俗生活的一个生动写照。
而艾拉父亲及其家族的故事,历史起源比“绿山墙的安妮”还要早一个世纪,纽芬兰省也比爱德华王子岛省更贴近大西洋 ...... 朋友们如果下次去加拿大东岸旅行,有兴趣可追踪一下纽芬兰的巴伯家族历史,至今仍保存完好并一直对外开放的。

081602y4ym41ju4td.jpg

081602y4ym41ju4td.jpg

(加拿大东西两岸示意图:纽芬兰省的圣约翰到卑诗省的温哥华,中间红点为多伦多)
从英国漂来
故事的时间线有两百年之久。先来追溯一下历史。
在加拿大纽芬兰及拉布拉多省(下面简称纽芬兰)南端,靠近省会城市圣约翰(St. John's) 的波纳维斯塔湾 (Bonavista Bay),有一个叫纽顿(Newtown)的小镇,镇上有个类似于博物馆的 "巴伯生活遗产村"。两百多年前,巴伯一家从这里开始了他们的捕渔业并世代相传,成为镇上最大的海豹和渔业商家,至今仍是纽芬兰省著名的渔商之一。
这个遗产村已成为当地的旅游景点之一,因保留了百年祖屋的原样,让游客能一瞥19世纪初大西洋渔民的生活,也可深入了解巴伯这一显赫家族当年的生活情景 ......

081602du5eo2ml435.jpg

081602du5eo2ml435.jpg

(红色小点为Newtown纽顿镇,下方是圣约翰城)
这个家族始于一个叫本杰明.巴伯的年轻人。他于1809年出生于纽芬兰的波纳维斯塔湾的平查德岛(Pinchard's Island)。
那他父母是怎么来到当时属于英国殖民地但仍是一片荒凉的纽芬兰的呢?(纽芬兰的英文名Newfoundland直译就是“新发现的陆地”)
家谱里没有记载太多,只是后来听本杰明向晚辈说起一些零星记忆:当美洲大陆被发现后,英国法国西班牙等欧洲国家迅速抢来作为自己的殖民地,并在欧洲民间掀起一股到新大陆买地投资的狂潮(就象我们今天的房地产开发热一样)。靠纽芬兰最近的爱尔兰苏格兰英格兰就有很多富商参与了这种投资。
然而,那时的纽芬兰除了有大西洋的鳕鱼资源别无所有,天气恶劣,土地贫瘠,完全不是人们想象中的新乐园。富豪们眼见自己的钱砸进去了难以回报,怎么办?
很快就有人想出个好主意:向平民大众转嫁风险。于是欧洲各国(尤其是不列颠岛)的商家和媒体向老百姓大肆吹捧新大陆的诱人美景,让饱受当地地主或贵族压榨的草根阶层彷佛看到一丝希望,纷纷砸锅卖铁购买富商们抛售的股份。就这样,所剩无几的穷人们孤注一掷地上路了,带着对拥有“自己的土地”的梦想,登上了跨越大西洋的航船,一路飘摇抵达了纽芬兰 ......
这其中就有本杰明的父辈。至于他具体来自于不列颠岛的哪一个旮旯地,已无从得知,只知道他们比1880年从中国到加拿大来修建太平洋铁路的第一批广东工人早来半个多世纪。
登陆纽芬兰之后的生活无疑是艰难的,但父辈们已经没有退路了,唯有“靠海吃海”活下去 ...... 多年后,在海边出生长大的本杰明也和父辈一样成了渔民。
1841年,32岁的本杰明.巴伯和附近另一个岛上的21岁姑娘瑞贝卡.格林成婚。婚后,他们生下了十一个子女(九男二女),并于1873年迁移到附近的纽顿小镇,在那里建立了他们的商船业务,同时继续从事海豹捕鱼业。

081602uxomutd5fxe.jpg

081602uxomutd5fxe.jpg

这所房子就是最早的祖屋,是为本杰明·巴伯船长夫妇和他们的十一个子女一家人建造的。1875年,他们从纽芬兰的另一个小岛迁居到纽顿镇,搬进了这个有十二个卧室的新家。
此后的一百多年间,巴伯家族成了纽顿镇乃至纽芬兰省的富商。
本杰明·巴伯的后裔中有十四人成为船长,其中十人是海豹船长,其余的大多数人都在纽芬兰及拉布拉多外海地区从事渔业。1960年代,家族也涉足了海豹捕猎以外的行业,在纽顿镇以及首都圣约翰城都设有据点。在巴伯家族商业的鼎盛时期,纽顿镇的海岸线已完全开发,有仓库、钓鱼台、码头、肝脏工厂和杂货店等等。可以说,巴伯家族对于这个居民不足 600 人的小社区的经济福祉至关重要。
巴伯家族的显赫以及历史传承可以从保存完好的巴伯遗产村略见一斑。除了作为“鼻祖”的本杰明.巴伯祖屋,他的后代也发展得毫不逊色。下面这座“阿尔法乌斯.巴伯之家”就成为了巴伯遗产村的两座遗产住宅之一。

0816020cfdt2rjav3.jpg

0816020cfdt2rjav3.jpg

阿尔法乌斯·巴伯船长是本杰明的孙子之一。这房子于 1904 年动工,到 1907 年才完工。约20年后,房子被传给儿子塞缪尔·巴伯,并最终传给塞缪尔的儿子爱德华.巴伯 ......
1986年,该别墅成为注册遗产建筑。1993年被纽顿镇遗产保护基金会购买,正式成为巴伯遗产村的一部分。1998年,“阿尔法乌斯.巴伯之家”荣获纽芬兰及拉布拉多省“索斯科特“遗产保护和修复奖 (Southcott Awards)。2019 年,别墅再次向公众开放,恢复其原有的英国安妮女王复兴风格,在旅游季节提供导游服务。

0816025vzp33oyr2c.jpg

0816025vzp33oyr2c.jpg

(纽顿镇)
西岸安家
在本杰明.巴伯和瑞贝卡所生的十一孩子中,排行第四的托马斯.巴伯就是艾拉父亲格伦.巴伯的爷爷,也就是艾拉的曾祖父。
用艾拉的话来说,家族最初那十一个子女,每一支线的故事都可以写成一部长篇小说,也许等她退休了可以考虑动笔吧,呵呵。这次她主要分享了她老爸以及排行第十的爱德华.巴伯家两个儿子的故事(见后文)。
托马斯.巴伯的长子亚瑟.巴伯,和邻岛的伊丽莎白婚后生了五个孩子。不幸的是,四个先后夭折,一个残疾。那时候的纽芬兰,没有医生也没有药物,生病了就是死路一条。看着孙儿一个个死去,老托马斯悲痛欲绝。眼见自己这一支就要“绝种”,他沮丧地对儿子说:要不你离开这里去西海岸吧,那边气候好,谋生环境也好些,你到那边了照样也可以出海捕鱼 .....
那时候,横贯加拿大东西两岸的太平洋铁路已经通车(1885年)。于是,亚瑟和妻子带着唯一存活的残疾孩子,一路西行,抵达了温哥华所在的卑诗省。

0816035xohoek0nzd.jpg

0816035xohoek0nzd.jpg

(温哥华岛海滩)
抵达之后,果然如老托马斯所言,亚瑟很快在一个造船厂谋到一份修船工。安顿下来后,夫妻俩又生下了一女一儿,就是艾拉的爸爸格伦.巴伯,和姑妈安妮.巴伯。
1935年出生在温哥华的格伦.巴伯就好命多了。
这里加注一段加拿大历史:1867年,加拿大联邦形成,建国“元老四省”分别为安大略省 (Ontario),魁北克省 (Quebec),新斯科舍尔省 (Nova Scotia) 和新不伦瑞克省 (New Brunswick)。1870年,毗邻安省的曼尼托巴省以及西北极地加入。1871年,西海岸的卑诗省加入。1873年,东海岸的爱德华王子岛省加入。1905年,中部的阿尔伯达省和萨斯喀切温省加入。而巴伯家族从英国飘洋过海来扎根的纽芬兰省是什么时候加入加拿大联邦的呢?二战之后,1949年。
也就是说,在长达八十年的时间里,巴伯家族所在的纽芬兰与已经建国的加拿大是“外国”关系----殖民地纽芬兰要么与宗主国英国的关系更紧密,要么就是在闹独立 ......
所以,离家西去的亚瑟一家就象“泼出去的水”一样被东岸的巴伯家族几乎遗忘。虽然两边的故事都在继续,但彼此多年都没有交集。亚瑟夫妇从此就没有回去过,老托马斯临终前也没见过自己新的孙辈 ......
幸运的是,亚瑟他们到达的西岸(卑诗省)是个物产丰饶之地。儿子格伦一出生,迎接他的就是温哥华的和风细雨。亚瑟夫妇在当地买了房,格伦和姐姐和他们的残疾哥哥从此快乐地长大了。
格伦高中毕业后,进入了一家与船运相关的公司做销售。有一天他乘公车,见到车上有位清丽女子让他心神荡漾,正想搭讪时女孩下车离开了 ...... 他悻悻然的样子引起了司机的注意,人家对他打趣道:“那是琼斯家的女孩,你可得加把劲噢!”
琼斯?好!得知了那女孩的姓氏后,格伦回家后立刻翻阅电话本,把当地姓琼斯的家庭挨个儿打了一遍。还真别说,给他找到了!女孩叫玛吉.琼斯!
几番良苦用心的追求下,琼斯小姐总算答应跟格伦相处一段,但她严词告知:咱俩信仰不同,我是不会跟一个不和我进同一教堂的人结婚的!
其实格伦一家也是去教会的,只是那时的加拿大基督教派别太多,不进同一教堂是很正常的事。年轻的格伦把心一横:反正都是基督徒,换个门进去并不会对不起上帝。于是不久,改换门庭的格伦终于娶到了美丽的玛吉小姐,小两口也把家安在了温哥华。
婚后的格伦很宠溺妻子。而玛吉母亲应该也很认可这个痴情女婿,放心交出手心里的幺儿宝贝。
玛吉的母亲是个孤儿,准确地说是个战乱孤儿。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英国有不少孩子被送出英国本土,以确保孩子的安全和家庭血脉的延申。当时,玛吉母亲和她姐姐,一个六岁一个九岁,被西去的航船带到了加拿大,又辗转送到了西岸的卑诗省。那时候,这些孤儿通常会被分配到当地家庭抚养,做个小保姆小帮工什么的,反正把他们养大就行。
然而,当轮到她们两姐妹被安排配对家庭时,那家人只要了姐姐而拒绝了玛吉母亲,原因是她还太小,分担不了什么家务 ...... 相依为命的两姐妹要分开,那无疑是惊天噩耗,可无论社工人员怎么劝说,对方坚称自己家庭也很困难,只能接收一个 ......
就这样,被残酷分离的小妹妹落入了另一个家庭。也许是上帝有眼,心疼这个几经离别的小姑娘,接纳她的是个比较富裕的家庭,从此她在一个温暖有爱的家庭里长大了。长大后的她又嫁了一个好夫婿,琼斯先生。两人婚后生了六个孩子,玛吉.琼斯是最小的宝贝。
后来,这个宝贝交到了格伦.巴伯手上。小夫妻俩感情很好,养育了四个儿女,就是艾拉和她的哥哥姐姐。
上面提过,离家西迁的亚瑟夫妇后来一直都没回过东岸的家,除了谋生艰难,还因为有个生活不能自理的残疾儿(也就是格伦和安妮的大哥)。而更不幸的是,在格伦十六岁的时候,老爸亚瑟就病逝了,从此永别东岸故乡 ......
家里的经济支柱轰然倒塌,残疾哥哥又不可能“长兄为父”,所以安妮和格伦姐弟俩高中一毕业就出去打工了,亚瑟遗孀也靠帮人洗衣服挣点微薄收入 ......
一晃几十年过去了。一直孀居并照顾残疾儿的老母亲对格伦说:你回去一趟吧,替我和你爸回去看看那边的亲人 ......
于是,在格伦五十岁那年,他携妻第一次踏上了陌生的“拜祖”的路。距离他父亲老亚瑟当年的西迁,又已过了半个世纪。
踏入了纽芬兰“老家”,融入了那个庞大家族,各种激动狂喜自不必说。当年贫瘠的纽顿小镇早已面目一新,家族的显赫和繁衍也亲眼可见----镇上随便一个公司都可能姓巴伯,随便一个家庭都可能有亲戚关系 ......
然而,几番热闹之后,格伦才得知一个揪心的事实:他曾经有四个夭折了的哥哥姐姐,埋在了巴伯家族的墓地里。四个,四个曾经鲜活又枯萎了的生命,长眠在冷风呼啸的海边 ...... 可他的父母,老亚瑟夫妇,竟从未向子女提起过 ......
格伦此时才明白,老母亲希望他回来看看,不仅仅是为拥抱这个大家庭,更是希望他能亲眼一见这些未曾谋面的手足,也替双亲掬起一把娃儿坟前的土,哀悼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电话:647-830-8888|多伦多六六网 www.66.ca

GMT-4, 2024-10-8 11:27 AM , Processed in 0.072181 second(s), 3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