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逃离战争的乌克兰移民在加拿大最大城市居住半年后,发现这里的生活太艰难,现在考虑离开。
据报道,44岁的Oleksii Martynenko在俄乌战争开战不久后收拾行装,逃离了基辅北部一个曾经平静但现在饱受战争蹂躏的城市。他先搬到了斯德哥尔摩,找到一份厨师的工作。一年后在工作签证快到期时,他搬到了加拿大最大的城市多伦多。
从欧洲大陆到北美,对这位乌克兰移民来说是个挑战。Martynenko花了两个月的时间才在多伦多繁华的市中心找到一份工作,距离他在多伦多郊区的公寓大约一个小时的通勤路程。由于收入不够支付账单,他很快找了第二份工作,也是兼职厨师,现在他每周七天在快节奏的厨房里工作。
辛苦的工作和高昂的生活费用让Martynenko无法坚持下去,现在他打算返回瑞典。
他在多伦多每月开支包括大约100元的电话费、150元的公交费、400元的杂货费,以及1000元房屋租金,并且是四名租客共用厨房和浴室。剩下的钱他会寄回给仍在乌克兰的家人。他说,在斯德哥尔摩,至少他赚的钱足够有存款了。
“我现在一直很累,”Martynenko在接受采访时说。“我想回欧洲,因为在加拿大的生活太艰难了。”
长期以来,加拿大一直是新移民寻求在繁荣国家过上更好的生活的的首选目的地。近四分之一的加拿大人是移民,自俄乌战争开始以来,加拿大已经接纳了近20万名乌克兰人。但是,在加国最繁忙的大都市,包括多伦多、温哥华、蒙特利尔和卡尔加里,每天的艰辛生活加上不断飙升的成本,让生活变得越来越困难。
社会服务组织警告说,加国最脆弱的人群往往是新移民,他们受物价的影响最大,尤其是房价。Andrei Zavialov是多伦多乌克兰裔加拿大人社会服务中心的一名安置工作人员,他说,自从战争爆发以来,他知道至少有15名乌克兰人从大多伦多地区返回了自己的祖国,原因各有不同,但开支是提及最多的一个。
他说:“找不到钱,但需要支付非常高的租金和杂货。这些费用对移民造成沉重打击。没有工作,没有钱,他们于是回到一切熟悉的乌克兰。”
新的研究支持了这样的事例,表明近年来住房负担能力恶化、医疗体系紧张以及就业不足,引发了对加拿大机会的幻灭,越来越多的新移民选择离开加拿大,
这也破坏了加拿大总理特鲁多通过放宽移民政策,避免经济倒退的计划。与许多发达国家一样,加拿大的出生率正在下降,如果没有新移民,人口将会减少。过去10年,实际人均国内生产总值(GDP)停滞不前,而房价飙升的速度远远超过了可支配收入的增长速度。
特鲁多政府的解决方案是,通过移民推动加拿大的年人口增长率在2022年达到2.7%,是发达经济体中最快的,并在此基础上每年新增大约50万永久居民。
现在的挑战是留住移民,为新来者解决一系列问题,首先是住房成本。目前,即使是加国小城市也面临租房供应紧张的问题,因为高利率打击了潜在买家,导致租房竞争激烈。研究公司Urbanation的数据显示,今年9月,加拿大的平均租金达到创纪录的2149元,同比上涨逾11%。在多伦多,这个数字是2614元,几乎相当于一个拿最低工资的全职工人的全部税前收入。
其他成本也在上升。蒙特利尔银行(Bank of Montreal)的利率和宏观策略师Benjamin Reitzes表示,尽管通胀正在减速,但仍维持在3.8%的水平,“高得令人不安”。9月份,食品杂货价格同比上涨5.8%,汽油价格上涨7.5%。
可以肯定的是,许多新移民都渴望留在加拿大。Zavialov说,他接触过的大多数乌克兰新移民都对加拿大表达了强烈的赞美之情:多样化的人口、社会化的医疗体系,以及有磨损但仍很强大的社会福利网络。决定是回到乌克兰还是留在加拿大,也受到费用以外因素的影响,战争、安全或爱国责任感。
“想帮助我的国家”
这些考虑促使17岁的Anna-Maria Lyakhovetska计划在乌克兰安全后尽快返回。她在父亲死于战争后搬到了德国,然后又搬到了加拿大,7个月前才抵达多伦多。现在她想回去,一方面是为了逃避在这个新国家的生活障碍,另一方面是为了帮助参战。她说,俄罗斯的入侵促使她要从事政治组织工作。
“住在这里很贵,”她说。“我也想回去帮助我的国家。”
据社会服务组织“乌克兰安全港行动”(Operation Ukrainian Safe Haven)称,加拿大接收的大部分乌克兰移民都集中在安省。根据财政援助数据,最近的乌克兰移民中有40%在安省定居,21.4%在阿尔伯塔省定居,10.3%在曼尼托巴省定居。
今年3月,50岁的Oleksandr Halyk带着25岁的儿子从乌克兰直接来到加拿大。他在家乡是一名工程师,由于没有可转换的学位,他在多伦多北部找了一份橱柜工。与此同时,他的儿子在机场找到了一份薪水更高的工作。他说:“对于我的儿子,我认为他会在这里呆很长时间,可能会建立他的未来,但对我来说,说实话,在加拿大生活比在乌克兰或欧洲要贵得多。在那里,我有经验,我可以找到一份薪水不错的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