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伦多 六六网  www.66.ca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扫描二维码登录本站

搜索
查看: 2154|回复: 0

[励志]快乐多10%?

[复制链接]

升级   46%

11

主题

14

帖子

46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46
QQ
发表于 2024-1-10 09:14:0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快乐多10%?



我们几乎大半辈子都被「要是??就好了」的念头推著前进,然而仍然改不了旧习气。追求幸福反倒成了不快乐的源泉。





快乐多10%?


只要有人问到冥想的事,我要不保持沉默、神情胆怯,;要不就是祭出一大篇煞有介事惹人嫌的演说,强调正念的好处。这些交流的场合里,我其实试著改变一些事,只是手法笨拙的程度不一。我最希望的是维护自己的名声,确保大家不会当我是疯子。但当然还有点别的,我愈是练习冥想,平常环顾四周也愈是能体会每个人内在的猴子心智─每个人有自己的假想敌,以及自己幻想出来的秃头危机(当然,还有林林总总更为悲惨的世事无常交错冲击)。

特别是经过僻静营的洗礼,我觉得必须将学到的分享出去,只是还捉摸不出如何做得有效一点。

就这样过了几星期,我跟朋友克莉丝有了一场决定性的对话。她是「早安美国」的资深制作人。某天,我们在「早安美国」的圆桌旁聊天,她给我一个滑稽表情,并说:「你到底怎么了,这冥想又是怎么回事?」

我委实不想再给出一个过于冗长无效的答案,于是冲口而出,「我这样做呢,是因为如此一来我的快乐程度可以提高10%。」

她的表情马上从那抹隐约的嘲弄变为大感兴趣。「真的吗?」她说:「其实这听起来很棒。」

啊哈!我找到自己的说词了。快乐多10%:这有两层好处,既特别又贴切。这也提出了相当吸引人的投资报酬。

僻静营之后大约一个月左右,我有了个测试新口号的机会,对象是启蒙先生本人。我开了一个数位宗教节目,名叫「信仰」,并安排采访葛斯汀。

访问一开始,我问他是怎么进入佛学的,他告诉我,年轻时他一直相当鲁莽性急。「多数时候都活在自己的脑子里,」他说。

进哥伦比亚大学时,他本来打算成为建筑师或律师,但最终却主修哲学。随后,他参加了和平工作队(Peace Corps),东非是他的第一志愿,然而「业力就是如此」,他被送到泰国,在那里首次接触佛教。他参加了曼谷一处知名寺庙为西方人开设的讨论小组,结果他在小组里成了争议人物。

「很多人因为我,就再也不出席了,」他笑著告诉我。「你或许也参加过这种团体,里面有个人总是滔滔不绝,我就是那个人。最后,带领小组的一名僧人说:『我想你应该试试静坐。』」

于是他照办了。他在自己房里设了五分钟的闹铃,然后马上就「著迷」了。

「我发现还真有个系统性的方法,让你对心智保持觉察,」他说:「这在我看来实在太离奇了。接触静坐之前,我们活著不过就是依照制约来行动,而惯性也主宰我们的行为,你知道吗?」

他实在太兴奋了,于是开始找朋友来看他静坐。「结果看完后没有一个回来的,」他大笑。

离开和平工作队后,他搬到印度,花了七年学习静坐冥想。最终他在一九七~年代中,决定搬回美国,接下来就是写书、教课,以及带领僻静营。

谈到僻静,我问道:「很多人觉得,连吃九天的素食,不能说话,一天花六小时静默冥想,听起来像是─」

「地狱,」他打断我,毫无防卫意味的笑出声。但他补充,只要人们愿意跨出这步,参加僻静,就会尝到「心智实际运作的初体验」。「你知道的,就是真实而贴近的看到我们这一生到底是怎么回事。」

这定义还真打到我了:除非我们直接审视自己的心智,否则我们不会真正明白「这一生到底是怎么回事」。

「还真奇妙,」我说:「我们在世上经验的每件事都会通过心智这个滤镜,而我们却几乎没花时间来研究这其中怎么运作的。」

「一点也没错。只要人一旦尝到个中滋味,就会体会其中迷人之处,因为我们的生命就是心智的显化。」

访问的过程相当顺利,我觉得这是个偷渡新口号的好时机。「很多人都会问我一个问题,通常是我鼓起勇气承认自己也在练习静坐,他们会问:『那么你的生活有好过些吗?』然后我会回答:『大约好个10%吧。』」

「10%对静坐练习的初学者已经很不错了。10%相当不少。我的意思是,如果你的财产多上10%─」

「的确,这是很好的投资报酬率。」

「这个报酬率不错,而且还会更多─报酬只会愈来愈高。」

我说道:「但我对开悟的定义始终抱持怀疑。所以我想请问你,你觉得自己达到这个境界了吗?你会怎么将这些修行带进每天的生活中呢?当你开始掉发,或是你爱的人离世,最喜欢的棒球队不再保持过去胜绩,你都不会因此感到受苦吗?」

「我认为自从静坐之后,这些情况所带来的苦,程度上减轻非常多。并不是因为我的感受不同了,而是我不再执著或是认同这些情感,也不再编造长篇大论的内心戏。你会容许自己的情绪升起,然后平静的消逝。」

「你对死亡有恐惧吗?」

「除非站在死亡的门槛之前,否则永远不会知道答案,但现在我并不恐惧。」


与自己的问题共处


有天我下班后前往市中心,与马克?爱普斯坦共进早午餐。我们认识两年来,已经成了真正的好友。我试著安排每两、三个月见一次面。通常是在我播完周末「早安美国」之后共进早午餐,整个餐厅里只有我穿西装。

这天上午,我们约在另一个常聚会的地点:位于西村的莫兰迪义大利小酒馆。我揣著黑莓机里的「跟马克提问」档案,其中主要问题包括:尽管我能从负面情绪中更快回复过来,但我对工作表现的自我苛责,是否代表我的冥想经验尚浅?保持正念不是应该能更迅速的消灭这类行为吗?

「我该怎么精确的描述静坐给我的帮助?这只是让我退后一步,在瞬间观察一切的发生,然后经由这个过程摆脱掉恼人的杂念?」

「的确,」他答道。

「这不会消灭任何思绪。」我补充。

「不能,但可以让思绪快一点消逝。有可能,只是可能。」他说,一面轻轻摇头,一面思索适当的用词。「至于在程度上,你能够从过去的钻牛角尖或纠结里解脱一些,静坐能让你放下自己对内心戏的执著。」

「我这几天,还试过一些冥想以外的对策,」我说:「我心想,『如果这整件事闹大了,最糟糕的情况会是什么?失去工作?我还有爱我的妻子,唯一能搞砸的只有我自己。』这招有用,但是跟静坐无关。」

「不,那是洞察!」他的声调因为坚持而提高了八度。

「对于究竟实相的洞察?」我讽刺的问道。

「没错,」他没上当。「这是洞察力,因为你不再那么执著于成功。」

「但是,也许我只是执著于碧安卡。」

「这还好些。你执著的起码是更为实质的对象。」

我坐在那里琢磨马克的话。我的快乐多10%这个新口号变得更加有道理了。这提醒了我一年前马克带来的讯息,那时我还不确定韦斯廷是否真要提拔我去「早安美国」。当时,我们在翠贝卡喝啤酒,马克帮我看到事件纷乱表象的后头,并不是有如施法般解决所有问题,而是借由拉开刺激与反应之间的空间,更加妥善的处理这些问题。

这是减轻而非消除痛苦。即使马克经过十年的实修,马克告诉我:「我还是像一般人一样会受苦。」(而我问他最常受到什么样的苦,他只说是自怨自艾之类。)

此外,我现在可以理解马克所谓的缓解减轻的确能在现实生活中发挥作用。例如,这让我理解自己的工作表现,而不是假装它们不存在。也许最重要的是,它让我更能与自己的问题共处。

碧安卡说,她很久没看见我沉著一张脸回家了,即便是我过了特别艰难的一天。她唯一的问题是,我在房里静坐时,她不得不蹑手蹑脚的行动。

若是以「苦」的角度来审视我担任晨间主播的挣扎,那就多了一层新启发。在这个充斥「无常」的世界,一切快乐都倏忽即逝,我曾下意识以为,若是坐上周末「早安美国」的主播位置,就能让我实实在在心满意足,然而事情发展并非如此,这让我感到十分震惊。

正如葛斯汀在僻静营里所说,这就是我们这辈子不停对自己重复的谎言:只要赚得下一顿饭、参加下一场派对、展开下一次度假,只要我们结婚、升职、赶上机场登机、通过安检、吃下一把肉桂糖霜棒,就感到快乐无比了。但等我们走到登机门,还没吃正餐就先吞下四百七十卡路里的糖和脂肪,然后再也不会思索这些支撑我们生活的谎话。

我们会告诉自己,睡醒后又是新的一天,只要去跑个步,早餐吃健康些,然后,最终一切都会没事的。我们几乎大半辈子都被「要是??就好了」的念头推著前进,然而仍然改不了旧习气。追求幸福反倒成了不快乐的源泉。

葛斯汀总说,看到痛苦的实相会「让心智走向解放」。或许,在现实世界中,像我这类「未开化的俗人」,不管快乐多么短暂,依旧努力追求幸福。

我与马克拥别,走向地铁,很有自信的告诉自己,我是尽了所有凡人的努力,从冥想中汲取伟大力量。 文/丹?哈里斯

摘自《快乐,多1 0%就足够》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电话:647-830-8888|多伦多六六网

GMT-4, 2024-4-28 01:34 AM , Processed in 0.066637 second(s), 2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