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伦多 六六网  www.66.ca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扫描二维码登录本站

搜索
查看: 756|回复: 0

《繁花》落幕,思乡梦已被勾起

[复制链接]

升级   71%

19

主题

19

帖子

71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71
QQ
发表于 2024-1-17 09:16:0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温哥华港湾(BCbay.com)专栏作者
克姐
  2024开年,就被电视剧《繁花》吸引,呼朋唤友一起追剧,看得魂灵都快要没了。对于江浙沪人来说,竟然能看到一部沪语版的电视剧,是王家卫导演特别给到的新年礼物。
  电视剧根据上海本地作家金宇澄的同名小说《繁花》改编,却带上了独属于王家卫的个人风格。尤其宝总与四位女性的感情线,暧昧缠绵,起起伏伏,让人捉摸不透,让电视机前的观众情不自禁地代入,欲罢不能。王导独特的运镜方式,凡事追求极致,务必展现演员最美好的一面,因而男帅女靓,各具风情,任谁看了不会动心。
  不过,对于看淡人事,漂泊海外多年的中年人来说,俊男美女养养眼可以,又怎么比得上剧中提到的上海小吃更能抓住人心的呢。
  在王导唯美的镜头前,在剧情的烘托下,那些儿时再熟悉不过的家常饭菜,都仿佛开了美颜,有了神奇的吸引力,也成功打开了思乡的胃,勾起了思乡的情。
  黄河路十只澳龙,也换不来这里一碗泡饭
  看似平淡无奇的东西,也有它的闪光点。
  剧中的宝总出现时,已经是叱咤上海滩的商业奇才。在灯红酒绿的黄河路和众人周旋以后,宝总总要到进贤路的“夜东京”坐一歇。在这里老板娘玲子会端来专门为他准备的泡饭。宝总的泡饭有别于普通市井人家的泡饭,因为“下饭菜”堪称豪华,腐乳、酱瓜只是基本配置,还要有川沙的鸡爪,七宝的糟鱼……

081602fmha1pf3vtz.jpg

081602fmha1pf3vtz.jpg

“宝总泡饭”,《繁花》剧照
  对于宝总来说,夜东京是他的港湾,在这里,他是那个和玲子在日本只有一面之交,却被赠予了“运气”从此打开金手指的阿宝,卸下虚情假意,找到回家的安全感。“黄河路十只澳龙,也换不来这里的一碗泡饭”。泡饭是让他身心放松回到真实世界的佳肴。
  记忆中的泡饭,也曾带给我十足的安全感。它连接着父亲沉默却如大山般的依靠,母亲絮叨却温暖的护佑。泡饭陪伴我走过童年的岁月,陪着我慢慢长大,虽然普通得再不能普通,却代表着抚养我的故乡,也奠定了我的南方胃。
  北方人理解不了泡饭。新米熬成粥不更香么?在物质还不丰富的那个年代,对于精打细算的南方人来说,泡饭是物尽其用的典范。隔夜的剩饭,浇上暖水瓶里的水,在镬里厢滚一滚,时间长短任个人喜好。配一碟酱瓜,或霉豆腐(腐乳),也可以是萧山的萝卜干,海宁的榨菜,或者一枚自己家腌的咸鸭蛋。对于长身体的我,一个白煮蛋,浇一点点酱油,是上好的小菜,妈妈贴心的照顾。用筷子将鸡蛋对半夹开,筷子戳一戳,嘴里嗦一嗦,多少有米道勒。最喜欢的,还是油条蘸酱油。油条极脆,酱油极鲜,泡饭却酥,三者搭配,口味无敌。
  忽然有一天,泡饭吃腻了。白白的水泡饭进到嘴里,寡淡无味。于是再不想吃一口。回想那时,正是叛逆的青春期。命运的齿轮开始转动,注定我要离开家乡,去外面的世界看一看。
  之后北上求学、工作,视野广了,口味杂了。更常吃到的是北方菜系的咸鲜,川湘菜系的麻辣,泡饭的记忆逐渐淡忘。
  可是啊,命运就是一个圈,兜兜转转,那些刻在你记忆里的东西,其实从来不曾离开,总会以奇怪的方式回到你身边。
  来到温哥华,又定居华人众多的解放区,中国胃,乃至南方胃,被不断地放大。以前在北方难得一见的江南菜蔬,大统华、中国世界、丰泰超市(还漏了谁)统统给你安排上。逢年过节,乡愁的滋味浓得化不开时,那些儿时的记忆突然复苏,曾遭嫌弃的泡饭,重新回到了我的“深夜食堂”。
  或许我现在做的才是“泡”饭。“煮”的环节直接跳过,只用开水泡一泡剩饭,达到温热又不烫嘴的标准,泡一遍不行,就泡两遍,然后就着涪陵榨菜,或湖南的辣豇豆,美美地吃上一大碗,相当落胃。
  自然,此时的泡饭,早已不是彼时的泡饭。就连下饭的小菜,也早已走出省界,不一样了。
  幸运的是,那些儿时反复品尝的小菜,如今在华人超市轻易都能买到。不同的是,如今饭桌前,爹娘的身影,只能通过小小的手机屏幕,隔着千山万水传过来。
  排骨是排骨,年糕是年糕
  做人做事,要有原则,泾渭分明。这世界谁也不是离不开谁。
  这是剧中浦西明珠汪小姐的写照。也是她发嗲、作精却依然可爱可亲,让无数观众着迷的标签。
  排骨年糕,是阿宝与汪小姐经常吃的小吃,是独属于上海的味道。两个人相识于微时,彼时阿宝只是阿宝,汪小姐还是小汪,却来自手握外贸出口指标的外滩27号。两人的革命友谊就此结下,就像排骨年糕,互帮互衬,互相成就。虽然最终,宝总无法承诺汪小姐的情谊,汪小姐落难,两人就此了断,从此排骨是排骨,年糕是年糕。

081602dodoslbmsuk.jpg

081602dodoslbmsuk.jpg

“排骨年糕”,《繁花》剧照
  《繁花》尚未落幕,排骨年糕已经火了。我在上海的老同学发朋友圈,“鲜得来”排骨年糕店要排长队,还不一定吃得上。电视剧直接带火小吃,恐怕是第一次听说。
  很久以前去上海出差,曾经慕名去吃过排骨年糕,印象中有着浓油赤酱的外表,带着上海特色的甜。排骨是上海人口中的“大排”,也就是猪排,炸好后铺在年糕上面。年糕也是一大块,有韧劲,类似于我家乡小吃麻糍的做法,用酱油和糖煎过,咸甜口,倒是十分合我的胃口。
  我是浙江人,印象中最好吃的年糕,当然来自我的家乡。每到过年,家家户户都要“搡”(发音介乎sang 和song之间)几百斤的年糕。虽然只是自产的,没有牌子,没有名气,味道却绝不输大名鼎鼎的宁波水磨年糕。
  弄一大块排骨和年糕配,太精贵。我更喜欢的,还是从小吃到大的炒年糕。年糕切成薄薄的片,搭配肉丝、青菜或冬笋,炒到年糕变软,但依然有韧劲,有嚼头,我能干掉满满一大盘。记得小时候独喜欢草籽炒年糕。草籽学名紫云英,农民们春耕之前田里会长的一种野菜,生命期很短,有着野物独有的清香。可惜此菜几乎已成绝品,即使回老家恐怕也吃不到了。
  来到温哥华之初,就欣喜地发现,这里竟然也有年糕卖。真空包装的宁波水磨年糕,虽然不及小时候“养”在水缸里,随吃随取的新鲜年糕,依然给我很大的震撼。果然温哥华是中国人的天堂,再小的东西,都能变戏法似的变出来。
  于是,炒年糕顺理成章进了我的家常菜单。时不时的,就要买回来复习一下。对于我来说,这不是小吃,而是主食,是正经上得了台面的。
  不知道从何时起,大概是随着韩国文化在北美的盛行,韩式年糕片也越来越多的出现在华人超市。尝试几次以后,惊讶地发现,它的韧劲居然不输家乡的年糕。
  从那以后,我吃年糕的频率越来越快。常常一次就买几大包。炒年糕或汤年糕,甚至年糕菜饭,依然是儿时十分熟悉的吃法,稍微有些变化的,可能是其中的配菜。也学着韩国人做泡菜炒年糕,辣年糕,不过最舒服落胃的,还是从小就习惯的那一口。
  每当此时,就感觉仿佛从来没有离开过家乡。内心的感觉,踏实、熨帖。
  惊鸿一瞥的粢饭团、油墩子,是故乡的记忆
  舌尖上的中国好早餐。
  泡饭,家里随时可做。年糕,超市越来越常见。吃这些,抚慰自己的南方胃时,乡愁的滋味常常一晃而过。
  倒是剧中惊鸿一瞥的粢饭团、油墩子,这样地域性极强的小吃,真正地惊艳到了我,也把我的胃口高高吊起。

0816023kxx4vlys11.jpg

0816023kxx4vlys11.jpg

《繁花剧照》
  对于这些记忆中的美食,我有着特别的执拗和坚持。就像煎饼粿子只吃原味的,粢饭团我也只要最基础的。或许因为,简单平凡的小吃里,我们吃的不是味道,而是对家乡的怀念和回忆啊。
  大统华里也有粢饭团卖,但懂的都懂,不一样的呀。粢饭团里其实不需要那么多花头经。一根油条,加点白砂糖,然后紧紧压实,足以。一口咬下去,糯米饭的韧和糯,油条的咸脆,和着一点甜,恰到好处。那是我小时候上学路上偶尔会买的早点,泡饭之外的奢侈,瓷实的分量足以撑到午饭时间。
  奢侈又对小孩子极具吸引力的还有油墩子。剧中来自杭州的范总提了一句,沉浸观剧的我,自然不会放过这个小细节,也属实让我眼前一亮。
  这是更具地方特色的早点小吃。萝卜丝加葱花调料的面糊,倒入一个个椭圆形的铁勺里,放入热油里炸,炸到表面焦黄色,倒出来就可以吃了。外焦里嫩,还有萝卜特有的又臭又香的味道。正长身体的小鬼头,是不怕高油高热量的。那种美味却深藏在心底,永远会记得。
  几年前回老家,看到过油墩子,蔫蔫儿地出现在某个早餐店里,却少有人买。在越来越注重养生的当代,这样原始粗犷的高热量食物,应该是远离人们的食谱了吧。
  随着年岁的增长,健康饮食的变化,有些东西注定会消失,只存活在记忆中。可它们和故乡,和成长紧紧相连,已经刻在基因里,又怎会说忘就忘。
  《繁花》落幕,对故乡的眷恋和怀念永远不会落幕。转眼,又一个中国新年已如约而至。就在这特殊的时期,放纵一把,让思乡的情绪放飞,让回忆中的美食重回人间。预祝新的一年,人人繁花似锦,前途光明。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电话:647-830-8888|多伦多六六网

GMT-4, 2024-4-28 11:03 AM , Processed in 0.072811 second(s), 3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