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伦多 六六网  www.66.ca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扫描二维码登录本站

搜索
查看: 2268|回复: 0

[励志]第三次尝试才会遇见幸运

[复制链接]

升级   45%

9

主题

9

帖子

45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45
发表于 2024-2-14 09:14:0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第三次尝试才会遇见幸运


我承认我是一个乐观主义者,任何疑难杂症在我看来都能够迎刃而解。—比尔.盖兹(Bill Gates)





第三次尝试才会遇见幸运


我父亲是我认识最成功的人之一。他白手起家,沿途也受到不少幸运的眷顾。

我出生时,家境并不富有,连小康都称不上。家里没有厕所,只有一间跟左邻右舍共用的茅房。房子是违章建筑,紧挨著铁道,盖的不是很好。火车每经过一次,家里就「地震」一次。

当年,我父亲因为口才好,获得机会主持一个全新的益智节目,叫「分秒必争」。他从主持、撰稿、出题全都一手包办,经常工作到深夜。每次节目开始,父亲会面对镜头做个简短的励志开场,稿子都是自己写的。过了一段时间,累积了不少篇这种小段子,已可集结成册,他便投稿给台湾许多出版社,但全被退回来了。被拒绝的原因:「篇幅太短,份量不足」。

父亲并没有放弃,直接跑去印刷厂,拜托老板算他便宜些,以最廉价的纸墨、最阳春的装订,印成小小一册。印完第一刷,版子就拆了,根本没指望会再版。

但很奇妙,这本书卖得愈来愈好,询问度愈来愈高。某天甚至接到一通电话,是国防部打来的。那个年头,国防部打给你,八成没什么好事。

「刘墉先生,我们读了您的著作。」电话另一头的声音说:「我们觉得篇幅简短、内容合适,且携带方便,适合国军阅读,想跟您订购几本。」岂知,其他出版社拒绝的原因,正是国防部看上的原因。收到订单,我父母亲都落泪了,因为那「几本」的订单,其实是好几万本。

这本名叫《萤窗小语》的书,改变了我们全家的生活,也让我原本计划以绘画维生的父亲,无意间成了畅销作家,影响了好几代的年轻学子。假如当年父亲收到那些出版社回信,就打消了出书念头的话,一切都会不同。

而当我问父亲:「你觉得成功的关键是什么?」他毫不犹豫地回了我四个字:「锲而不舍」。

「锲而不舍」,英文解为一字:Persistence。

无论中外, 几乎所有成功人士的传记中, 都会提到persistence是成功的关键之一。而英文有句谚语「Third time's the charm(第三次尝试才会是幸运的)」,而企业巨匠的坚持和毅力往往远超过三次。爱因斯坦在相对论之前发表过上百份研究;爱迪生做了上千次实验才发明了电灯泡;毕卡索画过上万张作品;理查.布兰森(Richard Branson)的维京集团(Virgin Group)成立过400多家公司;Google推出过上百种数位产品,连现在被外界视为「百发百中」的苹果,在研发过程中也淘汰了90%的点子。


相信自己是幸运的开始


锲而不舍的人的确比较幸运吗?英国的韦斯曼博士就曾经做过一个实验:他找到一群自认为幸运的人和一群自认为歹运的人,邀请他们个别到实验室,看一个几何形状的谜题。韦斯曼博士向他们解释:这个谜题有两个版本,一个很容易解开,另一个几乎不可能解开,而每个人会拿到的是其中一个,并问大家光凭目测,是否能判断那是简易版,还是困难版呢?事实上,这些人拿到的都是同一个谜题,根本没有两个版本,但自认歹运的人,有六成认为自己拿到了「困难版」,而自认幸运的人,却有七成认为自己拿到「简易版」。韦斯曼博士于是写道:「面对挑战时,许多不幸运的人似乎还没开始,就已经放弃了」!

不仅如此,韦斯曼博士还让两组人个别尝试解开另一个3D积木谜题。这次,他并没有说这个谜题有多么困难(事实上,它几乎不可能解开)。当这些实验者与谜题独处时,自认歹运的人试了不到20分钟就放弃,但几乎每一位自认幸运的人都研究了超过半小时以上,很多还要求多给他们一点时间,因为他们就是不信自己解不开!

显然,「锲而不舍」是幸运人的特质之一。他们的毅力让他们能够撑过瓶颈,当多半人都放弃时,他们还能继续坚持,直到某一个Lucky Breaks让他们扭转乾坤。

「幸运」就是当「准备」遇上了「机会」。

—欧普拉(Oprah Winfrey)

「锲而不舍」听起来简单,但做起来却相当困难。长辈们常说:「咬著牙撑过去」、「吃苦当吃补」,似乎成功需要的就是超级的耐力、坚强的意念,或是愚公移山的傻劲。但如果成功的关键就仅是刻苦耐劳的话,那应该有更多人成功才对。我们都认识一些善良老百姓,一辈子埋头苦干,像水牛似的头低著,默默地拖著犁,在一个工作岗位守到退休,也没等到良机?许多人靠著傻劲打拚,也未必能碰上运气敲门?

毅力和运气是否有更准确的座标呢?我们除了凭耐力奋斗,撑不下去的时候责怪自己没骨气之外,是否有其他的关键因素,能更有效率地锻炼自己的毅力,并让这种毅力更能够对抗失败呢?

我在心理学的文献中,找到了一个线索。它来自20世纪最有影响力的社会心理学者之一,班杜拉博士(Dr. Albert Bandura)。

班杜拉博士在1960年代研究恐惧症患者。当时「行为心理学」称霸,许多治疗师都认为只要反复训练,任何人都能克服恐惧,但班杜拉博士发现病患是否能克服恐惧,似乎取决于他们是否相信自己有克服恐惧的能力。这种观念挑战了行为学的基本理论,于是班杜拉博士悄悄自行研究,在1970年代终于发表了他的理论,取名为Self Efficacy。根据班杜拉博士的定义,Self Efficacy是「对自己是否能够应付某种状况的能力的信心」。这听起来相当饶舌,直接引用Self Efficacy的测验反而比较容易懂:

--我能冷静地面对困难,因为我可信赖自己处理问题的能力。

--有麻烦的时候,我通常能想到一些应付的方法。

--如果我付出必要的努力,我一定能解决大多数的难题。

Self Efficacy较高的人,就会比较同意以上的话。

中文将Self Efficacy翻译为「自我效能感」,我在此简称为SE。它与「自信」不同,因为没有能力的自信只是「自我感觉良好」。SE也与单纯的毅力有差,因为它讲的是能够解决问题、应付状况的灵活脑力,而不是蛮力。SE强的人会持续努力,是因为他们觉得自己有能力,也势必会达到目标。

如今,Self Efficacy是正向心理学非常热门的研究议题,有无数个研究证实了它的效果。尤其在教育、职场表现、自我管理、运动健康方面都有明显的关联。

以我对我父亲的观察,他的「锲而不舍」有一部分来自于不服输的心态(他真的很好强!),另一部分则是他的好奇心。有时他很像小孩子,喜欢做各种实验。以前住在纽约郊区时,我父亲想在后院种菜,邻居告诉他别试了,那里的土壤种不出什么好东西,我父亲却去查书、跑到花店请教店员,还叫我跟他去森林里挖土,一袋一袋抱回家倒在后院。经过了各种尝试,我们竟然在十坪不到的后院种出了十几种蔬菜,而且黄瓜有一个手臂长,番茄有两个拳头大!

所以,我父亲的「锲而不舍」,其实跟「自我效能感」比较像。

我承认我是一个乐观主义者,任何疑难杂症在我看来都能够迎刃而解。

—比尔.盖兹(Bill Gates)    文/刘轩

摘自《Get Lucky!助你好运》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电话:647-830-8888|多伦多六六网

GMT-4, 2024-4-27 09:45 AM , Processed in 0.072863 second(s), 2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