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伦多 六六网  www.66.ca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扫描二维码登录本站

搜索
查看: 83|回复: 0

自认为年轻 老得慢

[复制链接]

升级   87%

22

主题

23

帖子

87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87
QQ
发表于 3 天前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年龄是生理事实,但活得像多少岁是心理选择。近日,一项发表在《英国医学杂志·老年医学》的新研究显示,认为自己比实际年龄年轻的老人,更愿意参与社会活动。
该研究从“中国健康与养老追踪调查”中选取2165名60岁及以上的老人。复旦大学等机构的研究人员以“主观年龄减去实际年龄”计算出“年龄认同偏差”,来衡量老人的主观年龄感。
差值越负,表示老人觉得自己越年轻。研究人员将社会参与分为劳动参与、志愿服务、政治参与(如村委会投票等),分析主观年龄感与老人社会参与之间的关系。
结果表明,主观年龄感越年轻的老人,参与社会活动的概率越高,在继续就业和志愿服务方面表现得更积极主动。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老年心理研究中心主任李娟指出,主观年龄感会深刻影响一个人的行为选择和生活方式。觉得自己年轻的老人不仅行为更活跃,在自我健康感知、心理状态和生活满意度等方面也表现更好。
建立健康的生活习惯。李娟指出,自认年轻是一种内在驱动力,会强化老人对身体健康的责任感与掌控感。在行为上,他们更愿意坚持散步、锻炼、规律饮食,减少不良生活习惯,身体出现不适时也更倾向于主动就医、早期干预。因此,认同自己“还可以”,是老年人保有行动力的重要前提,积极的认知倾向有助维持更好的身体状态。

增强心理韧性。自认年轻的老人往往情绪调节能力更强,更少出现孤独、焦虑和抑郁,更容易维持乐观、平和的心态。当他们面对疾病、退休、人际疏离等问题时,自认年轻可作为心理韧性的资源,帮助其保持内在稳定,降低自我否定的风险。
激发社会参与热情。社会参与需要意愿和行动力,而自认年轻恰恰提供了这种心理基础。主观年龄较低的老人更倾向于认为自己“仍有能力、仍有贡献”,因此更乐于参与公共事务。无论是继续就业,还是参与社区志愿服务,这些行为都反映了“我依然有用”的内在价值感,也能增强人际联结和生活意义感。
李娟表示,有些老人过早服老,常表现为主动减少社交、不再关心外部事务,甚至逐渐放弃自我照顾和自我发展。研究和临床观察发现,这种消极观念可能带来一系列负面影响。心理上,这类老人更容易出现孤独感、无助感和抑郁倾向;行为上,往往缺乏参与动力,不愿锻炼、不主动求医,健康管理意识薄弱。部分老人还会在无形中接受社会对老人的负面刻板印象,认为自己“不中用了”“老了就该歇着”,陷入心理和生理的双重退缩。
李娟强调,自认年轻不是“盲目乐观”,而是一种持续的内在激励。让“年轻感”内化为生活状态,比追求容貌上的年轻更可贵。这不仅需要老人自身的努力,也离不开家人和社会的支持。老人应做到不给自己贴标签,可以从语言习惯的改变开始,少用“我老了”“不适合我”这样自我限制的表达,多尝试新的生活内容,如学习技能、参与社区活动等。同时,关注仪表、规律生活、维持社交等也是强化“心理年轻感”的有效方式。家庭成员要避免过度关心,而是应鼓励老人继续做决定、表达观点、尝试新事物,并给予积极反馈。社会层面,应建设更有温度的老龄友好环境,如提供“无年龄上限”的社区参与项目、支持银发就业、发展适合老人的学习平台等,让老人在公共生活中看见自己的位置。

081314pxt3rtlhpxl.webp

9.64 KB, 下载次数: 0

081314pxt3rtlhpxl.webp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电话:647-830-8888|多伦多六六网 www.66.ca

GMT-4, 2025-7-14 08:37 PM , Processed in 0.069088 second(s), 3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