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伦多 六六网  www.66.ca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扫描二维码登录本站

搜索
查看: 46|回复: 0

[励志]范伯伦效应─炫耀需求让产品备受青睐

[复制链接]

升级   78%

17

主题

17

帖子

78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78
QQ
发表于 昨天 08:14 AM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范伯伦效应─炫耀需求让产品备受青睐





一家中高级服装连锁品牌的老板经营了很久,但衣服销量一直不愠不火。为了提高销量和利润,他打算重新定位产品,这时有两个选择:第一,全线降价,把定位拉低一点,用低价格带动高销量;第二,逆向涨价,反正卖得不多,不如多赚一点是一点。

有人也许会想:以现在的价格都卖不好,再涨价不是更卖不出去了吗?当然应该降价!

真的不能涨价吗? 有没有可能愈涨价反而卖得愈好呢?

有一种神奇的现象:在某些特殊情况下,商品愈贵,反而卖得愈好。这种现象叫「范伯伦效应」。

举个例子,一位商学院老师为了启发学生,给学生一块美丽的石头,让他拿去菜市场,看看能卖多少钱。菜市场的顾客看著这块漂亮的石头,想著可以给孩子玩,还能当秤砣,愿意出几元买下。于是学生回来告诉老师:石头最多只能卖几元。老师让他再拿到黄金市场试试。从黄金市场回来,学生很高兴,因为居然有人愿意出一千元买下这块石头。老师又让他拿到珠宝市场卖,不可思议的事情发生了—有人开出了五万元的价码,甚至还有开价更高的。

这个故事是虚构的,但它试图说明一个道理:商品的价格可能差异很大,关键是看卖给了谁,满足了什么需求。有些商品是专门满足消费者的特殊需求的,比如炫耀需求。炫耀需求的神奇之处就在于,东西愈贵,愈值得炫耀,就能卖得愈好。

一八九九年, 美国经济学家托斯丹. 范伯伦(Thorstein BundeVeblen)在其著作《有闲阶级论》中提出「炫耀性消费」。书中说道,消费者购买某些商品,并不仅仅是为了获得直接的物质满足和享受,更大程度上是为了获得心理上的满足。这就出现了一种奇特的经济现象,即一些商品的价格订得愈高,就愈能受到消费者的青睐。

回到那家服装店的问题上来。那位老板或许可以大胆地做个尝试:把店铺重新装修一番,愈奢华愈好,赋予产品一个神奇的品牌故事,然后在价格标签上直接加两个零,这么做也许会收到意想不到的热卖效果。
炫耀性消费,是感性消费的一种。我们不从道德或伦理的角度来判断它的好坏,只把它当成一种纯粹的心理需求。正是这种需求,让消费者的消费观念从理性购买过渡到感性购买。经济愈发达的地区,消费者经济条件愈好,范伯伦效应就愈有可能被有效转化为提高市场份额的行销策略。

范伯伦效应或许会让很多人感到激动:原来价格愈贵,卖得愈好!那我也把自己的商品标价改得高一些,生意不就好做了吗? 当然没有那么简单。

运用范伯伦效应,有以下几点需要注意:

第一点,贵不是目的,炫耀才是。贵但不能炫耀,是不会有人买的。贵的商品必须做到让别人一看就知道它很贵。LV(路易威登)的包如果没有LV图案,Burberry(博柏利)的围巾如果不是米黄色方格条纹,销量就会减少。如果没有这些经典标志,别人怎么知道我买了名牌呢?

第二点,穷人也有炫耀需求。这种需求有另外一个名字—「装」,这是一种刚需*,一种就算没有钱,也要展示自己优越感的强烈需求。比如,网上随处可见的美图照片,大家都知道是用修图软体美化过的,但有人就是装作不知道。一到年底,朋友圈里就会有人晒书单,但实际上,中国百分之四十二的成年人一年都看不完一本书。遇到「装」的消费者,商家千万记住:帮助他装,不要揭穿他。

第三点,医生甚至可以用范伯伦效应治病。曾经有研究者对十二名帕金森氏症患者进行实验。他们把患者分成两组,分别用两种药,一种一千五百美元一针,另一种一百美元一针。但实际上这两种药都是生理盐水,都是安慰剂。实验结果显示,「贵药」对患者病情的改善情况比「便宜药」高出百分之九~百分之十。人们喜欢「贵」的心理甚至能帮助治病。

* 刚性(硬性)需求:相对于弹性需求,是必须的、基本的需求,在商品供应关系中受价格影响较小。

范伯伦效应 一种因为「炫耀性消费」心理导致的特殊现象:东西愈贵愈好卖。运用范伯伦效应时要注意,贵不是目的,能让消费者恰到好处地炫耀、不露声色地「装」,才是核心。商家做到了这一点,商品就能愈贵愈有人买。

《每个人的商学院?商业基础:客户心理是一切需求的起始点》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电话:647-830-8888|多伦多六六网 www.66.ca

GMT-4, 2025-7-31 06:51 AM , Processed in 0.067228 second(s), 2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