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伦多 六六网  www.66.ca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扫描二维码登录本站

搜索
查看: 46|回复: 0

[管理]结果偏见─避免错误归因,看清事物本质

[复制链接]

升级   66%

16

主题

18

帖子

66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66
QQ
发表于 13 小时前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结果偏见─避免错误归因,看清事物本质


结果偏见─避免错误归因,看清事物本质




经典的经济学有两个基本假设:第一,资讯总体是对称的,也就是说,你知道的,我大概也会知道;第二,人总体是理性的,总是能做出对自己最有利的选择。

可是,行为经济学的研究却告诉我们:其实,人在很多情况下并不真的那么理性。

假设某销售经理在公司管理一个销售团队,到了月底,他拿到销售月报表一看,大吃一惊:一个看起来自由散漫、不太可能有业绩的员工,这个月居然做得非常好;而另一个非常有打法、业绩也一直很稳定的员工,这个月的业绩却令人失望。

对销售经理来说,这两个员工的奖金该发多少就发多少,这不是问题。但是他还面临另外一个特别重要的选择:这个月的「优秀员工奖」该发给谁?

有人可能会说:当然是发给业绩最好的员工了,不但要给他发奖,还要请他向全体员工分享工作心得,让所有人都学习他的成功经验。

如果经理真的这么做,他就犯了一个很可怕的错误,叫「结果偏见」。结果偏见,指的是我们看到一个人获得了成功,就立刻认为他的所有行为都是正确的、有道理的。可是,成功者就真的有经验吗? 有没有可能,他自认为的经验恰恰是阻碍他获得更大成功的绊脚石呢?

后来,销售经理做了调查,发现这个月业绩突飞猛进的员工其实是选择了一种非常危险的打法,获得成功的机率只有百分之二十;而另一个员工选择的是一种非常聪明的打法,有百分之八十的机率获得巨大的成功。如果销售经理号召所有人都向前者学习,就相当于号召所有人都把未来的业绩押在小机率事件上,这会把整个公司置于非常危险的境地。

成功是由努力和运气共同决定的。正确的做法应该是克服结果偏见,分清楚哪些成功是靠努力得来的,哪些是只凭运气。不能有「不管黑猫白猫,抓住老鼠就是好猫」的心理,因为有时候瞎猫也会碰到死耗子,但瞎猫一辈子能碰到几回死耗子呢?

有一份调查显示,百分之六十一的企业会在创立五年左右退出市场,百分之七十九的企业会在创立十年左右以失败告终。失败企业的数量要远远多于成功企业的数量。结果偏见会让我们从正确的结果推出错误的原因,又因为坚信并且执行这个错误的原因,从而滑向失败的深渊。结果偏见,让很多企业最终死于「错误的归因加上正确的执行」。

在商业世界里,结果偏见的例子随处可见。当某家公司如日中天的时候,我们会觉得它做什么都是对的,它的每一位员工都值得称赞,公司创始人在任何公开场合分享的观点都值得仔细研究,比如,「招人的七大法则」、「开发软体的六大工序」、「对未来世界的四个判断」等。在结果偏见的影响下,很多人最后「死」在了这种因果错乱的学习之中。

既然非理性的结果偏见如此可怕,我们应该如何避免这种心态呢?

第一,要在归纳法之后加上演绎法。从结果推导出原因的过程叫「归纳」。不管是成功者自己归纳,还是别人帮他归纳,得出原因之后一定要再做一件事,就是运用「演绎法」,从原因推导看是不是真的能得出原来的结果。比如,很多人说谷歌(Google)之所以成功,是因为招到了最优秀的人才。我们在接受这个原因之前,不妨试试推导,在谷歌刚刚创立、并不被看好的时候,真的有那么多优秀的员工加盟谷歌吗? 再比如,在阿里巴巴创建早期,有些人甚至觉得电商都是骗子,它到哪里招最优秀的人才呢? 可能恰恰是这些被外部认为不怎么优秀的人创造了成功,然后才吸引了很多优秀的人陆续加盟。

第二,用三个问题武装自己。「这个结果真的有人为可控的原因存在吗?」、「这位分享人真的知道人为可控的原因是什么吗?」、「他如此引以为豪的东西,有没有可能恰恰是宝玉上的瑕疵呢?」


结果偏见


我们看到一个人获得了成功,就立刻认为他的所有行为都是正确的、有道理的。这种非理性的结果偏见,会让我们从正确的结果推论出错误的原因,又因为坚信并且执行这个错误的原因,走向失败。要避免结果偏见有两个方法:归纳之后再演绎,以及扪心三问。

《每个人的商学院?商业基础:客户心理是一切需求的起始点》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电话:647-830-8888|多伦多六六网 www.66.ca

GMT-4, 2025-8-4 09:22 PM , Processed in 0.067264 second(s), 2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