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伦多 六六网  www.66.ca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扫描二维码登录本站

搜索
查看: 73|回复: 0

[管理]努力求得的「幸福感」却难以持久?科学表示:大脑程式的问题

[复制链接]

升级   57%

15

主题

15

帖子

57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57
QQ
发表于 昨天 08:14 AM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努力求得的「幸福感」却难以持久?科学表示:大脑程式的问题




很多人都将「追求幸福快乐」当成努力不懈的目标,我也是对这压力锅做出回应的其中一人。

在追求幸福的过程中,我也像许多人一样踏入量化这个愿望的陷阱,我会把带来快乐体验的各个层面量化。举个例子,我喜欢冥想。为了「增进」我的冥想体验,我买了一台能测出神经反应的设备,这样我就可以测知我的冥想有多「好」。

然而,这种体验很快就变质了,因为装置软体不断督促我进行改善,而不是让我简单享受冥想体验。就如现今人类做很多活动,但我们都受到鼓励使用app和小工具来追踪生活的各层面,从睡眠、运动,到与爱人亲密的天数等私密事情都要计算一下。

我们不是按照自己方式享受这些活动,而是将它们转化为可供分析的统计数据。我们将今天的自己与昨天的自己比较,同时也将自己与隔壁的老王比较。

我们纠结在当前状态与偶然欲望之间的差距,但这些差距很可能只是偶然的问题。但若我们想走向真正能滋养我们、能帮助我们成长的有意义经历时,幸福变成了海市蜃楼,远远地看还满清楚的,可一旦我们到达,就会发现那里什么都没有,只能再次从地平线上搜寻,最后变成无限循环

这不是你的错:科学表示,情况对我们不利

我们的大脑程式从一开始就设计成专注于现况与期待幸福之间的差距。学术界用来描述快乐体验的专业术语是「享乐」(hedonic)这个字,当我们谈论享乐体验时,通常有两个组成要素──预期的快乐和最终的快乐。

过去的科学认为,人类行动的主要动力是为了追求完美的愉悦──这是把人类追求幸福的目的界定为「为了让自己感觉爽」的奇妙说法。

但现在科学已经认识到,真正驱使我们追求快乐的,往往不是让我们感觉良好的事件本身,而是追求快乐可能得到的潜在奖励或正面回馈,以及当我们的期待没有落空时,随之而来的良好感觉。

原因有三:

一、我们会期待

如果你之前读过幸福相关的文章,很可能听过多巴胺(dopamine)这个物质。

多巴胺是一种神经传导物质,它有个更常见的别名「快乐荷尔蒙」,因为发现之初就认为它可以帮助我们体验到愉悦、快感。但正如神经学家布莱克?波特(Black Porter)在回答我的采访时所说,「多巴胺快感的故事在目前的神经学领域几乎快消失了。」

科学家研究多巴胺时注意到一些让人惊讶的事:多巴胺激增的时刻是在我们做快乐的事之前。我们曾认为要体验快乐和愉悦,多巴胺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但现在我们知道,那种强烈感觉之所以产生、主要是因为我们期待。

事实上,期待与快乐感受根本没有必然连结。现今科学家认为,多巴胺的演化目的是在提高你的兴奋程度,让你为意想不到的事做准备。

至于「这件事情」本身的品质如何?多巴胺不在乎。现在,多巴胺也被认为与追求目标有关,它为我们冲向终点提供动力。

在多巴胺的推动下,我们兴之所至地追求幸福,而不是真正享受幸福本身这个礼物。在设计上,想缓解这种渴望本来就被设定为不可能。因此,我们觉得自己就像坐在仓鼠跑步轮上,科学恰如其分地把它称之为「享乐跑步机」。

类似的相关术语还包括:享乐适应(hedonic adaptation)、享乐相对性(hedonic relativism、幸福设定点或幸福原点(happiness set point)。

这些概念在在显示,生活变化和事件会对我们的幸福感受产生影响,而我们倾向高估这些影响。通常情况下,一旦改变的事物变成熟悉的事物,我们的幸福感就会回到我们各自设定的「原点」──与改变之前我们既有的幸福水准相同。我们并不比以前更快乐,所以我们又开始追求更多东西。

在享乐跑步机上还有另外两个「欺骗人类的花招」,让幸福变得更加难以捉摸。

二、我们会适应

人生中的任何结果,无论好坏,通常影响有限,对我们主观认定的幸福感受都是暂时的。当我们自以为抓住幸福的时候,幸福就会溜走。

几十年来科学界一直用「适应水准理论」(applying adaptation-level theory)来探知为什么美好事物不会持久,但真正引起关注的是社会心理学家在1978年发表的一篇论文,研究者布里曼(Philip Brickman)、科茨(Dan Coates)和贾诺夫-布尔曼(Ronnie Janoff-Bulman)针对彩券中奖者做了一番研究。

他们发现,人生可能出现某些让人惊奇、意想不到的经历──例如中乐透,当下生活会暂时充满兴奋感。但我们有适应的倾向,最终会适应新的现实,回到我们最初习惯的幸福预设水平。

事实上,当我们不以理性思考的态度面对不断变化的境遇时,我们依然会变得不快乐,只要新的并发症出现了(例如,中乐透之后出现了想要分一杯羹的朋友和家人),或出现了新的问题要处理(就像饶舌歌手Notorious B.I.G. 唱的,「mo money,mo problems──没钱,没麻烦)。

好消息是,最近的研究表明,即使对于乐透中奖者来说,也不会失去所有希望。如果我们能够有效地吸收好运,我们确实可以提高生活满意度。如果你中了乐透,只要有正确的工具,仍然可以「智取」适应水平。

三、我们会比较


快乐感受往往与我们的实际经验关系不大,却与我们与他人经验比较后出现的认知有关。


我们对幸福的看法绝大部分取决于共同经验。以此看来,幸福就像集体幻觉。无论何时何地,共识现实出现的当下,我们就会把自己经验的现实与他人经验的现实进行比较。

例如,法国做过一项社会人口学研究指出,如果人有选择,他们通常要的不是抽象意义上的「更多」,而是比周围的人拥有更多。

研究人员询问研究参与者希望选择下列哪一项:一种是自己的智商为110,而周遭他人的平均智商为90;另一种情形是自己的智商为130,但他人的智商则为150。

研究参与者多半选择第一项,尽管自己的智商较低。其他状况也是一样的,若问参与者想要有几周假期,一种情形是当别人放假两周时,自己放假四周;另种情况是自己可以有六周假期,但别人却有八周假期,研究参与者多会选择四周假期。

进化机制根生蒂固在人类身上,让我们偏好选择享乐跑步机。你终于休假了,但休假并没有像你想的那么快乐,因为它没有达到羡煞众人的效果。你终于获得晋升,但随著你适应新角色,你的喜悦逐渐消失。更糟的是,你发现那根本不是你期待的。

你的孩子享受著节日礼物带来的兴奋,但当他们将自己的好运与表弟比较、发现运气更好的表弟恰巧收到更酷礼物,他们的世界就会崩溃。


经验的正向感受是短暂的,我们会回到原来的状态,那个令人讨厌的幸福设定点,甚至会让你感觉更糟。


《放意人生》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电话:647-830-8888|www.66.ca 多伦多六六网

GMT-4, 2025-9-9 06:29 PM , Processed in 0.068433 second(s), 2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