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伦多 六六网  www.66.ca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扫描二维码登录本站

搜索
查看: 55|回复: 0

一个华人移民从工程师到卡车运输公司老板的故事

[复制链接]

升级   57%

13

主题

13

帖子

57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57
QQ
发表于 昨天 08:16 AM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一、初来乍到:移民起点
2010年的夏天,小艾带着妻子和一个还在蹒跚学步的女儿,从上海浦东机场登上飞往多伦多的航班。那时的他,手里攥着的是一纸让他兴奋不已的 技术移民签证。他本科毕业于国内的一所电气工程学院,曾在一家外资电子厂担任工程师,生活在国内虽算不上大富大贵,但稳定体面。
像许多走技术移民路线的同胞一样,小艾当时满怀憧憬,加拿大需要工程师,他正好是电气专业出身,加拿大承诺工程师在劳动力市场紧缺,他相信自己能够顺利对口就业。妻子辞去了国内的会计工作,带着孩子随他远赴重洋,他们在亲戚朋友的欢送中,开始了这段全新的旅程。
然而,理想丰满,现实骨感。落地多伦多后,小艾第一件事是去各大招聘网站和职业介绍所投简历。几个月下来,除了几次面试电话,基本没有下文。加拿大公司要的不是“工程师头衔”,而是本地工作经验和行业人脉。即便有人愿意试用,也往往非常低的薪水,基本上都是最低的labor工。房租、账单、孩子费用,都让小艾越来越焦虑。
在多伦多华人圈子里流传一句话:“工程师来了干不了工程,博士来了开不了教授班。”这话扎心,却极其现实。

081602u2idjiiujti.jpg

081602u2idjiiujti.jpg

二、意外发现:高薪的卡车司机行业
一天,他在士嘉堡的一次华人聚会上,偶然和一位湖南老乡聊天,得知卡车司机在加拿大居然是高收入行业。老乡说:“兄弟,你别看卡车司机是蓝领,在这边可是吃香的职业。一年开个七八万加币没问题,跑美国东海岸更高。”
小艾一听,心里颇受震动。他在国内从没想过会和“卡车司机”三个字挂钩。可是移民后的现实让他不得不重新评估未来的路。工程师的身份在这里一文不值,反而是“开卡车”这样在国内并不体面的活,在加拿大却意味着生存的可能。
他开始查资料、问朋友,渐渐了解到卡车司机行业的生态:在安省,要取得 AZ牌照 才能驾驶大型货车,学费不便宜大约在 7000—10000加币,学成后可直接就业。公司会安排货运线路,从多伦多到蒙特利尔是常见路线,收入稳定。如果能跑跨境美国线路,单趟收入更高。对小艾而言,这几乎是条“救命稻草”。他和妻子商量了好几次,最后咬咬牙,决定报名学习。
三、考证过程
考取卡车司机证的经历,是小艾移民路上的一次重要转折。
首先,他找到一家在密市靠多伦多国际机场的印度人开的口碑不错的卡车学校。学费近万元,这对当时经济紧张的小家庭来说是一笔巨款,但小艾没有退缩,他相信这是“投资未来”。
课程分为理论与实操两部分。理论课包括交通法规、货运安全、北美高速规则、长途驾驶注意事项,以及最重要的 log book(行车日志) 记录方法。老师们一再强调,在加拿大,卡车司机不能随意超时驾驶,必须严格按照政府规定休息,否则一旦被查到,罚款和吊销牌照是轻而易举的。
实操部分更艰难。小艾第一次坐进那辆庞大的18轮卡车驾驶室时,心里直打鼓。车身比国内的公交车还要长一倍,挂倒挡、调方向、观察后视镜、倒车入库,每一个环节都让他紧张。
他最怕的是倒车入仓。每次练习都要在教练的吆喝声中反复调整,常常把车身摆成“剪刀状”,差点撞到仓库围栏。练到最后,汗水湿透了后背。
经历了三个月的高强度训练,他终于通过了路考。那一刻,拿到AZ驾照的小艾,心里百感交集:他知道,这意味着自己从一个“失意工程师”真正跨入了加拿大社会的谋生轨道。
四、多伦多—蒙特利尔的运输生活
拿到驾照后,驾校的老师给推荐了一家货运公司,那个时候卡车司机非常缺,没想到马上就有了工作,虽然工资在行业内也算低的,但是这个已经很好了。最初的路线是 多伦多—蒙特利尔往返,大约550公里单程。货物多是超市食品、机械零件和电商货品。
每天凌晨五点,他就得起床,去公司调车、检查轮胎和刹车,再到仓库装货。上午八点左右开出,沿着401高速一路向东,经过金斯顿,抵达蒙特利尔时已是下午。卸货后,通常会有返程货,再开回多伦多。这样一趟来回,往往要到晚上十一二点才能收工。
日子虽然辛苦,但比起在国内,他感到一种“劳动换收入”的踏实。公司按趟计算工资,一来一回大约 400-500加币,一个星期跑三到四趟,月收入可达 6000-7000加币。虽然要扣油费和税,但比起餐馆打工、仓库搬货,高出好几倍。
妻子起初对他开卡车心存担忧,毕竟长途驾驶危险性大,但看到家庭经济逐渐好转,孩子生活有了保障,她慢慢也理解并支持了。
五、跨境美国东海岸
在公司干了两年后,小艾开始跑更长的线路——跨境美国。公司接到不少美国东海岸的订单,像纽约、波士顿、费城、巴尔的摩、华盛顿,都是常见目的地。
这些路线比加拿大国内要复杂,过海关需要 报关文件,货物种类必须与报关单完全一致,驾驶距离更长,一次单程可达1000公里以上,美国高速虽发达,但治安与检查严格,尤其在纽约、新泽西地区,经常遇到警察抽查。
每次出发前,小艾都会准备一箱矿泉水、速食面、面包罐头,还有一个电饭煲。妻子陪他同行,成了名副其实的“卡车伴侣”。她在车里煮饭,热一锅米饭,配上咸菜和腌肉,有的时候两人在停车区对付一顿,竟也有几分温馨。
最辛苦的是在美国休息点洗澡。卡车司机休息站通常有简易淋浴间,需要投币,水压忽大忽小。小艾和妻子常常轮流,一个人先守车,一个人进去洗,等出来再换。夏天尚可,冬天会选择住汽车旅馆。
在美国跑车的收入确实更高,一趟下来可有 1500—3000加币。但也有惊险时刻。一次深夜,他在新泽西的服务区停靠休息,突然有人敲车门。他心头一紧,透过玻璃看见两个黑人青年围着车转悠。幸好他锁死了车门,没下车,最终那两人悻悻离去。从那以后,他更加小心,凡是休息都挑大站,不敢随便停靠。
夫妻俩在卡车上度过了数不清的夜晚。但他们知道,这是为了未来更好的生活。卡车驾驶室狭窄,吃住全在里面:一张折叠床,两个人有时轮流休息,有时挤在一起,风雨飘摇的路途中,彼此就是唯一的依靠。
六、创业老板
随着经验积累,小艾逐渐萌生了创业的念头。他发现,给公司打工虽然稳定,但收入天花板很明显。很多老司机都说:“要想真正赚钱,就得买自己的车头。”
车头价格不便宜,一辆二手Freightliner卡车也要 6—8万加币,全新的更是十几万。但小艾夫妻节衣缩食,加上贷款,终于在2015年咬牙买下了人生第一辆车头。
从那天起,他不再是“公司司机”,而是自负盈亏的 Owner-Operator。公司只提供货源,他自己负责车头、油费、保险、维修。虽然压力更大,但利润空间也更高。跑同样的线路,以前打工是每趟1000加币,现在可以净赚1500加币以上。
创业初期,他几乎没有休息时间。白天偶尔替班开车,晚上还要处理维修、账单、客户对接。车头坏一次,就可能吞掉数千加币。他学会了自己动手修理小故障,换油、检查刹车片,渐渐成了半个机械师。
几年后,他的生意逐渐上轨道。凭借诚信和准时交货,他在货运公司圈子里建立了口碑。后来,他甚至接触到美国客户,直接签运输合同。
随着业务扩展,小艾买了第二辆、第三辆车头,并开始雇佣司机。雇工虽有风险(有人偷懒,有人违规),但在他严格管理下,团队逐渐稳定。
他终于从一个“开卡车的工程师”,变成了“拥有几辆卡车的小老板”。
如今的小艾,生活已大为不同。住在多伦多一栋四居室的独立屋里。妻子不再跟车,而是帮他打理账务,车队基本上固定有五六个司机,日常运营基本不需要他亲自出车。
每到周末,他喜欢开着SUV带家人去多伦多湖边散步,看孩子在草地上踢球,心里满是欣慰。他常说:“如果当年坚持要做工程师,可能早就把人熬垮了。走到今天这一步,不容易,但值了。”
在华人朋友聚会上,他成了励志典型。有人打趣道:“小艾啊,你算是把移民生活开明白了。”他笑着回应:“是卡车把我的人生重新拉上了正轨。”
七、尾声:移民与选择
小艾的故事,并不是个例。加拿大的卡车行业长期缺人,很多移民靠它养家糊口,甚至发展事业。
移民的本质,是 重新选择。专业、身份、过去的光环,到了新环境都可能失效。唯有敢于放下身段,拥抱新的机会,才能在异国他乡扎根。
小艾从工程师到卡车小老板,走过的每一段路,都承载着移民的辛酸与坚韧。他的故事,也许正是成千上万移民故事的缩影。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电话:647-830-8888|www.66.ca 多伦多六六网

GMT-4, 2025-10-13 01:22 AM , Processed in 0.074801 second(s), 3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