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伦多 六六网  www.66.ca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扫描二维码登录本站

搜索
查看: 45|回复: 0

[励志]受不了别人比自己优秀?接受平凡,力所能及的拥有更踏实快乐

[复制链接]

升级   79%

19

主题

19

帖子

79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79
QQ
发表于 6 小时前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受不了别人比自己优秀?接受平凡,力所能及的拥有更踏实快乐



我们生而平凡,却都有一颗不甘平凡的心,总认为自己是最特殊的存在,应该得到命运的眷顾,拥有万众瞩目的人生。然而,唯有接受自身的平凡,才能成熟起来,勇敢地面对这个真实且残酷的世界。





何必与自己的平凡为敌


网路上流传著有一句耐人寻味的语:「我用尽了全力,过著平凡的一生。」我们生而平凡,却都有一颗不甘平凡的心,总认为自己是最特殊的存在,应该得到命运的眷顾,拥有万众瞩目的人生。

然而,真实情况却是,没那么多人在乎我们努不努力,
没那么多人在乎我们成不成功,也没那么多人将我们的生活当成电视剧,会每集不漏地看著。我们做不到与众不同、独一无二,也成不了焦点,只不过是芸芸众生中毫不起眼的普通人。


奇怪的是,看不清这点的人不在少数,他们不愿意承认现实,一直跟自己较劲,试图用偏执来得到旁人的认同,但这种把自己神化的手段,往往会让自己目空一切,看到别人比自己优秀,又会下意识地百般否认,还会忍不住发狂忌妒。

某次聚会,有个朋友跟我讨论了一个特别有趣的现象。他说,那些将就在一起的夫妻,在结婚初期往往充满剑拔弩张的氛围,喜欢互相指责。

而这种负面状态,并非全都起源于他们遇到的生活困境,也有部分是因为,各自认为原本可以过得更好,但都怪对方拖累了自己。

直到他们接受了彼此都是普通人的现实后,也认同了另一半对感情的付出,方能收兵停战,携手共进。

说来可笑,有的人活了大半辈子,才突然认识到人生需要脚踏实地、轻装上阵,不需要有太多的想法来限制自己,更不需要给自己过度施加压力。


在二十岁时接受父母的平凡,在三十岁时接受自己的平凡,在四十岁时接受孩子的平凡,把自己当成一个平凡的人,烦恼会大大减少。


这也算是从另一层面与自己达成了和解。每个人都会经历生老病死,在喜怒哀乐的情绪中沉溺或翻腾。唯有接受自身的平凡,才能成熟起来,勇敢地面对这个真实且残酷的世界。

一些无法直面问题的人,会选择埋怨一切,用过度追求不属于自己的东西,来营造自己强大的假像。明明只有一千块钱,偏偏要享受上万块钱的生活。

实力赶不上野心,就只能不停地虚张声势,在拮据的境地中偷偷痛苦。

然而,有的人知道自己能力有限,便力所能及的努力,力所能及的拥有,既感到踏实,又觉得快乐。

当然,接受平凡,并不意味著要自甘平凡。接受平凡,是让你认清自己的生活边界,因为你大多数的迷茫都与之相关。

如果你的生活边界不清晰,就不知道自己具体拥有什么,实际上能做到什么。

如此,那种自命不凡、孤芳自赏的想法,就会像韭菜一般不断地冒出来,导致你固执地认为自己能够拥有一切,能够做成任何事。

可是,结果呢,你蹉跎一生,最后什么也没做成,什么也没拥有。那种落差所带来的打击,特别令人伤神。

深耕于尼采学说研究的哲学家周国平说:
「人世间的一切不平凡,最后都要回归平凡,都要用平凡生活来衡量其价值。伟大、精彩、成功都不算什么,只有把平凡生活真正过好,人生才是圆满。」


我们最大的勇气,就是接受了自己是个凡人这件事实。但平凡并不意味著平淡,平凡中也有很多有趣的事随时在发生。

我们可以在平凡中过著自己的小日子,守著自己的小确幸,陪著自己的小可爱。人生的至高境界,也许就是能在安于平凡时,依然活出热忱。


人生哪来那么多的别无选择


生活中,每当人们陷入两难困境时,就喜欢用「鱼与熊掌不可兼得」来安慰自己的窘迫。其实,这是一种将复杂事物过于简化的惰性思维,容易陷入「非此即彼」的心理偏误中。

虽然我们的人生中有得也有失,但很多时候「失」并不意味著彻底失去。很多人面临的问题根本不在于取舍,而是在于「兼得」存在一定的困难。

实际上,这份困难并没有到达无法解决的地步,只要有耐心,多花一点时间,就能柳暗花明又一村。

道理每个人都懂,但为什么因小失大的例子还是屡见不鲜呢?

因为太想得到,在与别人竞争时不惜使用肮脏手段;因为太想得到,宁愿找个什么都有唯独没有感情的人将就过一生;因为太想得到,二十多岁就想要六十岁时才有的财富和自由。

对这些人来说,人生的进度条实在跑太慢,与其吃苦耐劳,不如钻研捷径,用现有的东西去交换,好加速前进。

然而,现实是残酷的,偷懒节省下来的时间与精力,必然会在其他地方还回去。

可惜,目光短浅的人意识不到。他们只在乎短期利益,不知道命运赠送的礼物早已在暗中标好了价格。每次遇到稍有难度的抉择,他们的想法都惊人的一致:「我必须放弃……,才能拥有……」

举例来说:很多人追求理想与自由的同时,片面地认为家庭是羁绊,害怕被家庭绑手绑脚,拖累自己去更远的地方。

于是,他们开始冷漠亲情,不与家人联络。他们觉得只有放弃家庭才能走得更远,才能拥有更大的世界。

结果,他们出去闯荡一圈才发现身边的人才是自己的世界,应该要拿出更多的时间陪伴和呵护身边的人,但意识到的时候,已经留下遗憾。
在诸多类似的放弃里,所有问题都变成了二选一。


在这种错误认知里,当人们做出了极端选择后,心中的欠缺感愈来愈严重。

「我想要自由,所以必须完全放弃社交,拒绝跟亲朋好友来往。」
「我害怕孤独,所以必须放弃自我,去讨好别人。」
「我的恋情遇到一些问题,解决方法唯有放弃对方。」

……

于是,各种光怪陆离的情形出现了,譬如缺爱的人,会把所有靠近的人都当作救命稻草,哪怕对方是个感情骗子,也会说服自己接受对方;譬如缺钱的人,会为了金钱利益蒙蔽双眼,甚至不惜出卖亲朋好友。


因为欠缺感所引发的极端渴求中,有些人逐渐变得盲目、短视、贪婪甚至不可理喻。他们追求事业,就要丢弃理想;他们追求爱情,就要丢弃面包。

然而,现实并非如此,也不该如此。工
作和理想并不冲突,面包与爱情也并不冲突。它们都在生活的一个集合,本就交互,不是非得放弃一方才能拥有另一方,顶多是得到一方的时间比较漫长。


所以,更应该寻找好的方式,合理分配时间和精力找到两者之间的平衡点,而不是以完全牺牲掉一方来达到目的。

一天二十四小时,工作八小时,如果你真有理想,怎么样也能挤出几个小时做自己喜欢的事吧?一辈子那么长,哪怕暂时没有面包,只要与恋人一起努力,怎样也能奋斗出个更好的生活吧?为什么你做不了喜欢的事,奋斗不出更好的生活?真的是因为你别无选择吗?


说到底,还不是因为嫌麻烦、想偷懒,还不是因为得到的速度太慢,觉得焦虑,就忍不住抄捷径,想用现有的一切来加速补足自己的欠缺感。


然而,即使你能够补足这些欠缺的事物,也不会感到痛快。因为在补足欠缺的过程中,你又在重复经历失去,而这些失去本来不会失去。

为此,你反而被遗憾充满,无论重新得到了什么,内心都还会有巨大的欠缺感。

那么,如何能够不陷入二选一的矛盾难题中呢?从欠缺感造成的问题来看,健康的生活态度与思考方式尤为重要。以生活方式为例子,简单分为三种:

第一种是受到的束缚太多,进而疯狂渴望自由,一生竭力想要摆脱牵绊,最后成为浮萍,无依无靠,无尽空虚。

第二种是过度自由,脚不落地,导致生活犹如空中楼阁,没有实感,为了填补内心的「黑洞」,开始不断寻求牵绊,不惜白费力气。

第三种是找到自由与牵绊之间的平衡点,既守住牵绊,又享受有限的自由,让鱼与熊掌兼得。

可是,多数人的一生都是在前两种生活方式里打转。在不同人事物的欠缺中,他们以为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就能得到自由或填补内心的黑洞,获得人生圆满。

然而,事实却是,无论是谁,都没无法用新问题来覆盖旧问题,不断用放弃甲来换取乙,只会陷入欠缺回圈的焦虑循环之中。

所以,在面临两难困境问题的时候,先别急著放弃。请扪心自问,问题是真的无法解决,还是解决起来有难度,需要花费时间和精力。如果是后者,就请试著拚尽全力去解决。


一步到位的确很诱人,但那往往不是康庄大道,而是通向悬崖的跳板。


如果你畏惧麻烦,吝啬付出,用二选一来逃避生活,用欠缺回圈伪装成你拥有。那你有没有想过,你只是看上去填补了空洞,而你放弃的拥有又成为了新的欠缺。

当你后悔的时候,你又准备拿什么把失去的换回来呢?正确的方式应该是,守住基本盘,再去追求更多的东西,而不是过度牺牲现有的一切,然后去弥补欠缺。

明明鱼和熊掌可以兼得,你遇到的困境也不到二选一的程度,为什么要放弃已拥有的呢?要知道,就算不得不放弃,也是为了过上更好的生活,而不是故意造成欠缺。

愿你永远不会有两难困境的选择,即使有,也希望你能想方设法做到两全其美。

《勇敢断舍离,不再为难自己》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电话:647-830-8888|www.66.ca 多伦多六六网

GMT-4, 2025-11-12 03:48 PM , Processed in 0.082315 second(s), 2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