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官方并未发布消息,但中国首艘国产航母“将在4月23日下水”的消息似乎已被网络和国内外媒体人士认定。不过,中国军事专家近日接受《环球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4月23日海军节当日并不是航母下水最好的“窗口期”,因为“潮汐不答应”。考虑到水文环境等因素,对于航母这样的大型船舶来说,必须要安全吃水和可用水深满足一定标准才可安全下水。 一位了解情况的相关人士18日对《环球时报》记者表示,大连造船厂的水不深,潮汐对航母行动有至关重要的影响。另一位匿名的专业人士也认同这种观点,他告诉《环球时报》记者:“在干船坞中的大型船舶下水时对当时的安全水深有着很高的要求,当安全吃水和可用水深满足一定标准后,大型船舶才能安全下水,而可用水深除了与船坞的深度有关外,与当时的潮汐大小也有着很大的关联,如果潮水较小或达不到要求,大型船舶则不能安全下水。” 4月23日恰恰不是大潮日 根据介绍,潮汐是沿海地区的一种自然现象,指海水在天体(主要是月球和太阳)引潮力作用下所产生的周期性运动。一般每日涨落两次,也有涨落一次的。按照一般规律,不论哪种类型,皆有大潮和小潮之分。一般而言每月农历初一、十五以后两三天内,各会发生一次大潮,那时潮水涨得最高,落得最低。在每月农历初八、二十三以后两三天内,各有一次小潮。大潮小潮潮差每个海区不一样,潮差大的有数米,潮差小的只有几十厘米。 4月23日是农历三月二十七,不是大潮日而靠近小潮日。上述专业人士对《环球时报》记者表示:“首艘国产航母下水是重大盛事,除了它本身具备了下水的各项条件外,如何保证安全就成了重点。同时,它设计的一些指标和参数还需要实际检验,如空载排水量时的最大安全吃水就需要在下水时来实际进行验证。所以航母应该要择大潮日下水,以确保安全可靠。而4月23日恰恰不是大潮日,不是最好‘窗口期’。” 按照潮汐规律,从本报发稿日到4月结束这段时间内各有一次小潮和大潮。4月19日是农历三月二十三,20日至22日会是小潮日。4月26日是农历四月初一,27日至29日都是大潮日。如果说航母下水日定在4月份,那4月27日至29日是最适合航母下水的日子。否则将要等到下一个大潮日。 “献礼工程”已是陈旧思维 除此之外,还能提前判断航母是否会下水的标志是什么时候悬挂满旗。大型船舶下水时要举行隆重的仪式,悬挂满旗满灯是军舰特有的庆典方式,庞大的舰艇悬挂满旗通常需要提前一天进行,这也是判别航母何时下水最为简单直观的判断。 除了被外界忽略的下水日期的科学性和技术性,将4月23日海军节和颇具象征意义的中国首艘国产航母捆绑在一起也是一种陈旧思维。过去,每逢重大节庆日,总有一些地方的重大项目要刻意选择在节日前后成为“献礼工程”。但事实上,这种“献礼工程”并没有出现在中国航母建设上。2011年7月27日中国国防部首次确认中国正利用一艘废旧航母平台进行改造,用于科研试验和训练。当时有外媒猜测为了向八一献礼,航母将会在8月1日进行首次海试,但实际上中国首艘航母的海试在8月10日进行。 接受《环球时报》记者采访的几位业内人士都表示,航母建设更注重科学建设,比较务实,讲求科学精神,按照工程实施进展和条件有序开展,而不会不讲究实际,冒着风险下水。 |
电话:647-830-8888|www.66.ca 多伦多六六网
GMT-4, 2025-9-16 10:43 PM , Processed in 0.055046 second(s), 2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