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伦多 六六网  www.66.ca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扫描二维码登录本站

搜索

中国的移动支付好疯狂 日本人傻眼

2017-4-20 11:30 AM| 发布者: 冒牌小班長| 查看: 89| 评论: 0

1c5d0005f704f19ddfc0.jpg

  意生君有个朋友,常年在深圳香港两地生活,一次聊天他告诉我,人生中第一次他觉得在香港消费不方便了,原因是香港还有很多现金交易,经常要拿着硬币,而深圳的移动支付早已深入生活得方方面面。

  诸如此类的栗子还有很多。回想一下,曾经那些“兜里不揣个千八百出门都没有安全感”的日子已渐行渐远,现在只带一个手机就能全须全影的活好几个月。连库克造访中国时都表示:“卖西瓜的都用移动支付,中国在这方面很有远见。”

  据3月27日日本经济新闻报道, 2016年中国智能手机支付额比上年翻一番,超过了600万亿日元(约合人民币37.1万亿元),而日本2016年全年的GDP总量为539.7万亿日元。2016年,中国移动支付规模已超过日本GDP总量。

  同时,根据英国《金融时报》提供的市场数据显示,去年,中国移动支付的规模是美国的近50倍,中国目前已经成为全球最大的移动支付市场。

  不是有这么一条搞笑新闻吗,两个歹徒千里迢迢从云南跑到杭州实施抢劫,在凤起路一带连续持刀抢劫了3家便利店,最终只“收获”了1800元,还不够来时的路费。知道被抓后才光然大悟,原来杭州早已进入手机支付时代,谁还会带着大把现金出门呢。

  移动支付的发展轨迹

  说到这里不得不提一句,之所以移动支付的用户增长和应用场景呈井喷式增长,和近两年互联网产业的迅勐发展密不可分。

  阿里的支付宝凭借强大的网购生活应用场景,迅速渗透到各种互联网支付领域,并且随着网购移动化趋势越来越强,对传统银行账户构成重大冲击。没过多久,腾讯利用微信强大的社交性,借力节日微信红包快速切入移动支付领域,不仅对商业银行形成冲击,也让阿里始料不及。

  经过几年时间,支付宝和微信支付已然成为互联网支付领域的两大巨头,并且开始从线上走向线下,深入到生活的方方面面。

  据日经中文网数据显示,微信和支付宝两大巨头正在瓜分和蚕食我国移动支付的市场近90%份额,二者你争我赶,谁也不甘落后。

  根据中国互联网数据咨询中心显示:截至2016年12月,我国使用网上支付的用户规模达到4.75亿,年增长率为14.0%。手机支付用户规模达到4.69亿,年增长率为31.2%,面对如此巨大的市场,硬件厂商也有点坐不住了,纷纷加入抢占移动支付市场份额的阵营中来。

  今年2月底,苹果支付(Apple Pay)正式宣布与中国银联进行合作,鼓励客户办理绑卡,开通苹果支付业务。其他智能手机厂家如三星、小米等也相继推出各自的移动支付功能。

  从移动支付看互联网金融未来发展趋势

1c630000471ee15146ea.jpg

  作为互联网金融行业的分支,移动支付凭借良好用户体验和多元化的应用场景正逐步被广大消费者所接受:

  线上支付:涉及民生类缴费环节陆续打通,从个人的水电费、煤气费、物业费、网费、有线电视费,到社会公共的就医挂号、交通违章费缴等,切实解决了消费者现场缴费困难的问题。

  线下支付:由于获得第三方支付平台的大力培养,用户的移动支付习惯已卓见成效,餐馆、便利店,甚至路边摊等均可实现无现金交易,建立了使用粘性,甚至颠覆了人们的生活方式。

  受此影响,多种力量聚焦金融创新,各类金融产品层出不穷,曾经保守的银行家们也开始学着用互联网思维审视行业未来发展。余额宝就是个很典型的栗子,把实现T+0功能的货币基金,嵌入拥有海量客户的支付平台,短短半年多时间,规模突破5000亿元,一举改变了十多年来的基金公司格局。

  截止目前,货币基金用户规模达3.7亿,

1b860005f2166f79fbaf.jpg

  占互联网用户比例为26.17%

  至此,互联网理财、互联网融资、互联网保险等概念如雨后春笋般在大众心里生根发芽。

  在互联网平台高效运作的助推下,数以千万计的投资者蚂蚁搬家式地把钱转入互联网金融平台。而在此之前,这些资产不多的投资者很难得到银行的垂青。毕竟,对传统银行业来说,服务低净值客户的成本远大于收益。但是,在互联网金融领域,这些传统成本消失不见,中小投资者也拥有了更多的投资机会。

  可以预见,互联网金融带给传统金融产业的冲击远没有结束。在良性竞争的背后,将是更多的用户选择、更好的消费体验以及更好的服务水平。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最新评论

电话:647-830-8888|www.66.ca 多伦多六六网

GMT-4, 2025-9-13 06:34 PM , Processed in 0.061403 second(s), 2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