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伦多 六六网  www.66.ca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扫描二维码登录本站

搜索

从文化层面解决虐儿问题

2017-11-12 05:00 PM| 发布者: 漂石| 查看: 75| 评论: 0|来自: 定风波

  上海携程亲子园日前发生骇人听闻的老师虐待幼儿事件,喂孩子吃芥末、推撞、殴打小孩、用消毒水狂喷、不让吃饭,令人触目惊心。事实上,这只是问题的冰山一角,类似的暴行愈揭愈多,不少人质疑“亲子园”是否有必要更名为“虐子园”。

  官媒发表评论质疑,教师资格认证是否存在混乱不堪,让恶师混入队伍残害幼童。另一方面,类似虐儿事件几乎无一例外地由家长揭发,校方监管形同虚设,至于事后惩处,往往只是开除涉事教师了事,头痛医头,脚痛医脚,无法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在制度上加强监管及惩处,老师一旦造次,饭碗不保尚在其次,随时要锒铛入狱,甚至学校方面也要“上身”,如此这般,教师对学生自然“不敢打”。不过,光是畏法“不敢打”是不够的,如何做到“不能打”、“不想打”更是关键所在,这恐怕得从深层次的教育文化着手。作家柏杨就曾强调,任何体罚都造成伤害,人们在开揍时都先要肌肉扭曲,目眦俱裂,而这种邪恶的神情和眼中冒出的凶光,还没有动手,就已造成伤害,加上过程当中展示的绝对权威的感情蹂躏,只能令孩子与教师之间互相仇恨。内地教师虐儿歪风禁之不绝,会不会就是柏杨所说的互相仇恨,一代一代流传不息?

  中西方教师观的最大不同,是前者将教师视为权威象征,后者的角色则更多地协助孩子身心成长。英国教育家梅森认为,家庭和学校教育应该是儿童、父母和教师不断学习与成长的场所,易言之,如果父母和教师想要成功地教育孩子,必须不断地理解自我教育。这里强调的是“教学相长”,而非高高在上的“施予者”,只有在观念上的彻底转变,“不能打”、“不想打”自然可期。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最新评论

电话:647-830-8888|www.66.ca 多伦多六六网

GMT-4, 2025-11-15 05:31 AM , Processed in 0.055981 second(s), 2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