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的救济粮,委内瑞拉吃还是不吃,这是一个问题。 委内瑞拉军队在防着什么? 图源:政府网站 由于委内瑞拉的军警与公职系统至今仍效忠于马杜罗政府,为避免遭到没收,美方“应瓜伊多之请”,准备将大批物资集中到巴西、哥伦比亚的“前线基地”。 瓜伊多也透过媒体向军方、边境警备队喊话:“请不要接受马杜罗政权的错误命令!这些食物与药物是要救苦救难的,诸位将士们,你们的家人、你们的姐妹、你们的母亲、你们的妻子——真的都亟需要这些救命物资” 那些锈迹斑斑的铁丝网和工事是哥伦比亚早前修的,不存在所谓“委内瑞拉重新开放大桥”这个说法。 也就是说,救济粮是美国人为马杜罗精心准备的两杯毒药。喝与不喝,真是一个问题。 不喝,马杜罗就要背上不顾人民死活的罪名。 那要是喝了呢? “特洛伊木马” 2018年3月的一天,叙利亚首都大马士革北郊,政府军发现了一队朝着东郊东古塔地区方向行驶的人道主义救援车辆行为异常。东古塔是叙利亚内战中反政府军占据的最后一个据点,为拔掉这个钉子,政府军集结了6个师三个旅,及地方民兵部队再加上俄军“顾问”,共计6万余人包围东古塔。 在围城期间,美国不断向俄罗斯和叙利亚施压,唿吁俄叙遵守停火协议,开放人道主义通道,向城内平民运送救援物资。叙政府军发现的车队,正是人道主义行动的一部分。 不过,多留了一个心眼的政府军士兵,对这队车队作了仔细盘查。 在物资车辆中并没有发现什么异常,都是各种医疗用品和粮食以及医疗器械。但救援车辆后面跟随的两辆大卡车上的物资却让叙利亚人大吃一惊。 经过仔细查封搜查,政府军发现其中部分物资混装的不是药品,而是大量武器弹药,包括约300箱共50万发子弹,以及德国和美国制造的火箭筒、大口径机枪、无声手枪和俄罗斯产的迫击炮炮弹、狙击步枪以及突击步枪等各种枪械武器。 据统计,这批武器大约能武装2万名军人,美国这样瞒天过海“夹带私货”想要武装谁,结论不言而喻。 对美国“救济粮”说不的,不止叙利亚。 2018年9月28日,印尼中部苏拉威西地区相继发生2次强震,随后引发大规模海啸。灾难发生后,美国总统特朗普在白宫玫瑰园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表示,将派出快速反应部队帮助印度尼西亚应对“最严重的自然灾害”。 不曾想,对美国派出军事人员和医疗船进行援助的提议,印尼政府予以拒绝,并表示在灾后重建工作中会优先考虑外国援助。 事实上,美国积极援助印度尼西亚有其政治考虑,印尼作为东南亚最大经济体,在东南亚有重要地位,且一致坚持独立自主的外交原则,与美国关系相对微妙。 美国如要实行南海政策、增强自身在东南亚影响力,就必然需要拉拢印尼。借助救灾改善美印关系,派遣军事人员进入印尼,也是美国的考量之一。 但印尼对美国染指历来有所警惕。上世纪50年代美国在苏门答腊地区支持地方武装对抗苏加诺政府,中央情报局为包括“伊斯兰教国”运动等在内的分离主义势力发动叛乱出力甚多,印尼政府和军方因此对“美国援助”一直心有余悸。 这也就难怪,在委内瑞拉“救济粮”事件发生后,有媒体把这批物资比作美国送给委内瑞拉的“特洛伊木马”。 美国的利益 如果把美国的对外援助掰开来仔细分析,其实除了“救济粮”——经济援助之外,还有一个重要部分就是军事援助。两者的资金比例大概是,经济援助占三分之二,军事援助占三分之一。 虽然两者的援助内容和形式都有区别,但是背后都有一个相同的核心目标——为美国的国家利益和国家战略服务。 在对外经济援助方面,美国虽然一定程度上为受援国提供了粮食、药品等必需物资,解决受援国老百姓的燃眉之急,但是要从美国人手里拿到“救济粮”,首先不得不同意美国人附带的一些政治条件或经济条件。所以,实质上“救济粮”是美国外交政策的重要工具之一。 对外军事援助则更露骨一些,包括销售武器和提供军事培训,是美国传统对外力量介入的主要表现形式,这也是美国外交战略的体现和谋取霸权的主要工具之一。 比如我们可以看到,美国人此前不断地对叙利亚境内的反政府武装实施军事援助,以及对乌克兰进行军事援助,提供的武器都十分具有针对性,就是帮助叙利亚反政府武装与巴沙尔领导政府军作战,或者帮助乌克兰军队对付那些乌东部地区民兵。 由于2008年金融危机之后,美国国力出现相对衰弱,美国很多老百姓对武力干涉和军事援助表现出越来越多的反感,所以美国政府在军事援助方面表现得比较“克制”。再加上特朗普成为美国总统以来,更不愿意多花钱给盟友“送武器”。 在这种情况下,美国近年的对外援助更多是给自己营造一个“良好形象”,因此主要出现在维持和平和安全、健康、人道主义救援、经济发展等众多领域。 从历史上看,美国大规模经济援助的确曾经给世界带来了正面和积极的作用,这一点不应该否认。但是,同样不容否认的是,美国的经济援助从一开始就带有意识形态和建立“盟友圈”的色彩。以马歇尔计划为最主要代表,美国大规模经济援助开始于二战之后,而且一开始就集中于西欧地区。当时为了防止“红色苏联”在欧洲扩大势力范围,美国在对外援助中以军事援助为主。通过军事和经济援助,美国在欧洲建立北约,也形成了对抗苏联的“前线”。 直到上世纪60年代,美国对外经济援助逐渐规范化,并把援助区域从西欧地区拓展到亚非拉地区,援助形势转变为经济为主,军事为辅,私人援助为主,官方援助减少。同时,美国开始以“人道主义援助”为旗号干涉他国内政。 “救济粮”的套路 总结一下美国人的对外援助“套路”,大致分为三个: 第一,花小钱办大事。上个世纪七八十年代,美国更加注重对外援助的经济和政治效益,再次调整对外援助政策,从双边援助向多边援助发展。 在这时期,美国在对发展中国家进行经济援助前提出了许多“前提条件”,要求受援国进行政策改革。上世纪90年代后,美国借助对外援助向他国输出意识形态,专门援助某些不发达国家,企图用一些小钱令这些国家听从于美国。 比如这一次美国炒作的“援助委内瑞拉”一事,媒体上闹得声势浩大,但最新的信息显示,美国仅向委内瑞拉提供了2000多万美元的援助物资。跟美国相比,其邻国加拿大出手倒是显得阔气不少,援助物资的总价值高达5300万美元。 第二,空手套白狼。随着时间的推移,美国在对外援助上也变得越来越“小心眼”。借对外经济援助,满足美国自身的发展需要,维护美国的根本利益,这个目的越来越公开、越来越不加掩饰。 很多时候,美国政府虽然公布了援助计划和援助金额,但要得到这个“救济粮”,可能比登天还难。因为美国给对外经济援助附加非常多、非常多的前提条件,例如要求受援国进行经济和政治改革,改善人权,放弃对反对派的打压等等。 可以这么说,即便能拿到这笔“救济粮”,这个国家也被颠覆得差不多了。第三,台上台下两张“皮”。在2008年金融危机后,美国为了给自己的经济带来活力和收益,在对外经济援助方面,塞进了很多有利于本国经济的条件。比如,受援国要对美国削减关税,加强与美国的经济贸易,援助物资和运输工具必须从美国采购等。 因此,表面看上去,美国对这个国家投入了一笔经济援助,但是实际援助产生的附带经济行为和经济利益,必须回到美国的“篮子”里,越来越变得“不容他人染指”。另外,还借此像外界展现美国的担当,提高国际影响力,其实并非诚心实意为了他国发展和繁荣。 再回到马杜罗,面对美国的“救济粮”,他看似有两个选择,但实际上只有一个选择,他根本就没得选。 |
联系电话:647-830-8888|多伦多六六网 www.66.ca
GMT-4, 2025-7-22 04:47 AM , Processed in 0.057845 second(s), 2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