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记者:感谢您的时间,首先针对近期几件新闻事件问您几个问题。第一,联邦快递承运的华为包裹中有没有什么特别的东西?联邦快递说这个事情属于操作失误,您相信吗? 任正非:我们每年有大概一千多亿美元的货物都是由DHL、联邦快递等向全世界运输,都是正常的货物,没有秘密。至于联邦快递为什么把寄送地址不是美国的包裹寄送到美国,我们搞不清楚,只有联邦快递自己才能搞明白。
孟晚舟和任正非
2、记者:您能不能解释一下美国Futurewei这家公司呢?之前您多次表示不会把华为哪一块进行分拆,似乎在Futurewei上面不是如此,未来是否可以预期华为有更多类似的举措呢?
记者:这是华为未来去解决其他问题的模式吗?把公司的一部分拆分出来在全球各地进行布局?
3、记者:您以前也说过,华为不会跟军方在研究方面合作。但今天我们看到有报道称,华为几名员工跟中国军方一起联合发布了研究论文,自称为华为工作,似乎证明了华为在研究上跟中国军方合作?
记者:这几个人现在还在华为工作吗?他们会被开除吗?
记者:剩下的还在华为工作的人会被开除吗?
记者:针对这个事情您会给华为其他员工传递怎样的信息呢?公司不允许这件事情、不要做这样的事情会给警告吗?
记者:与军方合作,在华为是被允许,还是不允许?
4、记者:我们知道,华为有几家重要的合作伙伴(包括Google、Arm)在积极和美国相关方面进行游说,在华为“实体清单”事情上做例外的处理,您对此有何期待?您是否在为华为完全被禁止与美国公司合作的情况做准备?还是说你预计部分关键供应商可能获得特许为华为供货?
记者:您认为华为美国供应商的游说工作不会成功吗?华为是在做他们无法继续供货的准备吗? 第一,内部高度团结一致。在特朗普没有打击我们之前,我们公司内部还是比较松散的;特朗普打击我们以后,我们内部“求生存、求发展”,更加团结一心,而且意志更加坚强,大家工作干劲和热情更加高涨。 第二,建立广泛的统一战线。比如美国公司不供应器件给我们了,我们并不迁怒它们,我们能理解它们,还是要积极与它们合作。无论外国企业还是中国企业,我们都会敞开怀抱,以更大规模合作;只要能给我们提供帮助的企业,都要加大合作。这就是“得道多助,失道寡助”,我们是建立了一个广泛的统一战线。 第三,坚持“大方向要正确”。美国打击我们的5G,只是我们网络联接产业的一部分,我们不只是5G领先世界,光传输、光交换、接入网和核心网也是远远领先世界的。这个产业依靠我们自己的芯片和软件,完全可以独立存在,不受美国影响。 目前受影响多一些的是终端,我们努力用一、两年来调整,也能完成终端的持续增长。即使受到美国实体清单影响,我们的P30手机在发布后85天内销售了1000万台,说明用户对我们的信任并没有减弱。截止5月30日,我们的终端已经销售了1亿台。所以,终端遇到的困难,我们会在下半年或者明年逐步得到克服。
5、记者:您刚才提到,在接下来一、两年会努力去调整适应新的环境,一、两年之后会完全调整过来。您能否解释一下“完全调整过来”是什么意思?是那时候华为完全不依赖美国的技术和专利就能完整生产出产品吗? 但是,我们永远都不想离开美国的技术和部件、产品给我们的支持。因为我们用了美国的技术、部件来组成华为产品,会更加先进,能更好地为人类服务。我讲的是,两年以后我们应该没有生存的困难。
记者:为什么会没有生存困难呢?从现在到两年之后会做哪些调整? 6、记者:今年年初您提到,即使没有美国芯片华为也能够继续生存,5月中旬时说美国事件对华为的增长有小幅影响,最近又提到,美国事件对华为收入的影响规模可能在300亿美元,似乎这个影响还是蛮大的,这个阶段到底什么发生了变化,有哪些变化比我们预想的更加恶劣? 任正非:第一,所有核心的尖端芯片,我们都没有问题,都可以完全自己供给,保持产品的高度领先;第二,少量的部件更替需要更换版本,在版本切换期间,产能上不来,这对发展有一些影响;第三,关于300亿美元,外界可能认为是很大的数字,在我们眼中是一个小数字。因为我们原本预测今年能实现1350亿美元收入,下降300亿美元,还有1000亿美元左右。这是我们的预测,实际上,现在财务报表反映出来的真实情况比我们预测的要好一些。
记者:您意思是说今年收入下滑的预期,相比原来的预测,不会达到300亿美元这么多吗?
记者:大家很关心数字,现在有没有最新的预测?会受到多大的冲击?比如说200亿?
7、记者:美国政府后来给了华为90天的宽限期(临时通用许可证),华为现在肯定也在做准备,90天到期之后华为会怎么做?90天到期的那一天到底会发生什么?之前说华为有“漏洞”,不断在弥补加强,到底有那些需要补?会发生哪些变化?是否意味着90天到期之后,会有一些华为产品市场上客户买不到?在实体清单完全生效的那天对华为意味着什么? 目前的根本问题,是美国要取消实体清单,而不是延缓。延缓实体清单最痛苦的是美国公司,而不是我们。我们照样热火朝天地生产,员工人数从18.8万人扩展到19.4万人,因为要做版本切换磨合,需要增加工程师。如果你有机会,可以去看一看生产线,生产线上的技术人员都是忙忙碌碌的。但是,美国公司不能供应器件之后,会对它们的财务报表产生影响,痛苦比我们大,我们很同情它们,因为毕竟同甘共苦二、三十年了。因此,延缓90天没有什么意义,我们早就做好了准备。
8、记者:您刚才提到华为的员工从18.8万增加到19.4万,增加了6千人,规模很大,可能很多公司总的员工数量都没有这么多,增加的人做什么?做软件开发、代码开发还是别的?
9、记者:之前很多记者采访时,一直想问您到底“洞”有哪些?我其实不太想问这个问题。我想问的是,在这个过程中主要担心是什么?主要关注的重点是哪里?让华为芯片完全不受美国影响吗?
记者:我知道有些是非常技术的,你们可能也不担心。在这些小“洞”里,有哪些是出乎你们意料之外、从技术层面很难解决的?
记者:您有对员工说什么吗?您有没有给华为的团队一个时间期限?到这个时间点,华为所有领域(硬件、软件、部件)都不依赖于美国技术。
记者:您说这些问题一定要解决,意思是指公司所有领域,都能够实现不依赖于美国而独立运转吗?
10、记者:有报道说华为对美国的Verizon公司提出,向他们收取10亿美元专利许可费。首先,10亿美元数字准不准?第二,美国公司在使用华为专利但是没有付钱的金额规模多大?
记者:10亿美元这个数字还是不小的,华为过去好多年累计向其他人收取的专利许可费约15亿美元,从这个角度比较,还是有挺大的增长。相比未来华为有可能从美国收到所有的专利费来看,您认为10亿是小数字吗?
记者:在专利费的收取上,华为只面向美国公司,还是面向全球?包括欧洲、加拿大、澳大利亚等。
记者:您认为华为一共能收取多少专利费? 记者:但这个数字还是很大。
11、记者:聊一聊您的女儿。作为一个加拿大人,今天之所以有机会跟您沟通,我认为是因为中国和加拿大之间的关系上进入了与之前相比非常不同的阶段,而这在一定程度上是因为您女儿所起的作用。她目前还在温哥华。您去过几次加拿大?我认为至少两次,但是具体次数不清楚。 我认为,随着美国越来越封闭,很多人才拿不到美国签证,他们只可能到加拿大去开会、工作、投资。我们认为加拿大的生活环境和条件与美国差不多,所以准备用美国大规模研究方式来大幅度扩大加拿大的研究,建立大的研发中心。我已经与加拿大研究机构的负责人讲了,要准备在多伦多、渥太华、蒙特利尔、温哥华买土地,建新的研发中心。我们和加拿大的合作,应该说对双方都是有利的。科学家有很多理论,但是他不知道在产业上有什么用;我们知道在产业上怎么用,但是在理论上不如科学家。我们结合起来,就会推动产业发展。教授对学生讲授联系实际的知识,这些学生也不会全来华为工作,他走入社会,就推动了社会的创新;我们公司的员工也会辞职,到社会工作,就把创新带入了社会。为什么加拿大不能产生“硅谷”,一定会的。 全世界被5G这件事情闹得天翻地覆,美国把它看作比“原子弹”还恐怖。5G标准来自土耳其教授在2007年发表的一篇数学论文,我们投入了几千名科学家和专家来分解这篇论文,全世界其他公司也投入了几万名科学家和专家,努力去做出5G的标准来了。教授写了一篇论文,但他不知道论文有什么用,然后全世界的科学家和专家一起把它做出5G来,这位教授本人也感到震惊。 5G将来对于人工智能来说就是一个工具。三位人工智能之父都在加拿大,他们已经是人工智能理论的领袖了,为什么加拿大不能成为人工智能技术的领袖国家呢?如果加拿大在人工智能的应用上形成能力,假设人工智能辅助人类提升十倍的生产力,那么加拿大就相当于变成3亿人口的工业大国。加拿大最大的不足是什么?人非常聪明优秀,但是人口数量很少,所以加拿大在传统的制造模式上没有优势。当实现人工智能以后,加拿大就发挥出极大优势,变成工业大国了。你可以参观我们的生产线,支撑一千多亿美元产值的生产系统,我们只有6000多名技师。 2017年我去加拿大,三位人工智能之父,我见到了其中两位,另一位当时不在加拿大。现在美国、中国都在人工智能领域猛追,加拿大有先发优势,一定要抓住这个战略机会。迄今为止,我们还没有改变在加拿大大规模投资的策略。
记者:您刚才提到要在加拿大四个城市多买地,这些地已经买了吗?买了多大的地?有没有预期这些研究中心会招多少人? 因为加拿大的生态很好,美国收紧了对科学家的签证,加拿大应开放对科学家的签证,就会有中东、东欧国家的大批科学家愿意到加拿大生活,我们就引进到加拿大搞科研。这就是2017年我在加拿大待了很长时间的目的。
记者:您提到在加拿大加大投资,投资规模大概是多大?1000亿美元?还是100亿美元?您或许没有具体的数字,但您计划会有多大规模?
记者:刚才提到加拿大有可能成为华为的全球理论研究中心,现在华为还还在推动这一计划吗?还是过去七个月发生的事情改变了华为的策略?
记者:我想让读者更好地了解未来华为在加拿大的投资规模,可以说几十亿的规模吗?
12、记者:还有一个关于您和您女儿的问题。孟晚舟个人跟加拿大有联系,她在加拿大有房产。您和加拿大有个人联系吗?有房产或者投资吗?
记者:但孟晚舟经常去加拿大,她去年10月份去过加拿大吗?
记者:华为什么时候知道美国对孟晚舟的逮捕令的?
记者:您的意思是指华为内部没有任何人知道针对孟晚舟之前已经发布了逮捕令吗?
记者:这也是我问这个问题的原因。因为那次孟晚舟要去的阿根廷、墨西哥、哥斯达黎加、法国,这些国家都是跟美国有引渡协议的。还有澳大利亚。
记者:如果是聪明的举措,应该是怎么样呢?
13、记者:在这个事情上,加拿大和华为都是受害者,加拿大人也受害了。有两个加拿大人Michael Kovrig和Michael Spavor在中国被投入监狱,他们应该也是这件事情受害者,为什么华为没有向中国政府游说,要求中国政府释放同为受害者的两个加拿大人呢? 我们认为,孟晚舟从头到尾是无罪的,她在加拿大更没有犯罪,没有“双重犯罪”的情况,如果批准引渡就完全不符合加拿大的法律。因此,加拿大释放孟晚舟能彰显加拿大是法治国家。如果加拿大一定要美国许可才能释放孟晚舟,那么加拿大形象就不够伟大,希望加拿大能独立执行自己的法律规定。孟晚舟只要在加拿大没有犯法、没有双重犯罪,应该被撤销引渡的,因为撤销符合加拿大的《引渡法》的规定。
记者:现在在加拿大有这样的辩论,加拿大司法部长在任何时候有权力介入撤销引渡的流程。包括加拿大的前总理也认为加拿大司法部长应该这样做,您怎么认为? 我个人心胸还是比较宽广的,不因为我的家人受难了,就对加拿大有不同的看法。今年我们在加拿大还是增加了许多研究人员,还是在继续投资,没有干预改变他们的步伐。 我只是认为,孟晚舟问题遵循加拿大法律来解决,当前应该是一个解决的最好时机,双方应该把这个套子解开,解开的方法可以讨论很多种,当前司法部长是可以有作为的。
记者:您原来多次表示过相信司法体系、相信法庭,为什么现在要用政治手段来解决呢?
14、记者:目前阶段下,您如何评估加拿大使用安装华为5G设备的可能性? 讲一个故事,为什么过去欧洲比中国发展快?几百年前,欧洲有了火车、轮船,中国是马车在担负运输任务,马车速度慢、载货量小,欧洲火车跑得快,轮船载货量大,欧洲实现了工业社会。速度对一个社会的发展是非常重要的,当这个社会从物理运输变成信息传送,信息速度发展快的国家,经济发展都快。 中国二、三十年前是非常落后的国家,中国加快了信息系统建设的步伐,所以经济就追上来了。5G是非常高速度的产品,当全网建成以后,每个人使用流量的成本会大幅度下降,它对文化、教育、经济……各方面的发展都会起很重要的作用。现在美国肯定建不成先进的信息网络,因为我们不会在美国做5G的任何销售。如果加拿大建立一个高速信息社会,可能会把投资引过来了。如果你有兴趣,用三十年世界信息数据流量变化来看各个国家经济成长的相关性,就能比较出来,哪个国家信息发展速度最快,哪个国家的经济发展就最快。如果将来你有时间,我找个人给你讲讲韩国的例子,韩国是信息发展非常激进的国家,它的经济发展速度是非常快的。美国不会快了,加拿大快了,加拿大就有投资优势。
15、记者:在华为渥太华研究所,有三位比较资深的人士,他们三人以前都在北电工作,包括他们的下属也有一些是在北电工作的。华为是不是把北电的技术偷过来了,并把他们剩余的人招过来了,然后在加拿大设立自己的研发机构,并逐步发展壮大的? 我们曾经想收购北电,最后因为商业考虑也没有做。
记者:当时要收购北电时,出价多少?
16、记者:现在有人说由于技术冷战,世界技术会不可避免被分割成为两块阵营,一个是美国为主导,一个是中国为主导。您认同这个看法吗?现在的情况是否不可能沿着原来的路,而是会沿着技术冷战这条路走下去?
17、记者:我想问您一个具体问题。您多次强调孟晚舟是无罪的,但我们看到美国有一个针对她的证据,一个PPT,您怎么看待美国是怎么获取到这个PPT的?是通过合法途径吗?您认为这个PPT可以作为证据呈送给法庭吗?
18、记者: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华为是中国企业界的先驱,是总部位于中国、原产地位于中国,但是却在国际上取得成功的公司,有差不多一半的收入来自国际市场。我们也看到中国出台了情报共享规则,有些是最近才出台的。我不想具体问规则本身,因为我看过华为在这方面的法律意见。我想问,是不是由于这些规则的存在,使得中国其他公司很难在海外取得成功?这些情报共享要求是不是中国企业国际化的障碍?如果是,华为有没有去推动放松规则?您认为这些规则是否也应该调整? 进入无忧资讯《华为事件》专题,查看更多文章 » |
电话:647-830-8888|www.66.ca 多伦多六六网
GMT-5, 2025-11-24 12:15 AM , Processed in 0.046450 second(s), 2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