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9日,就在中共十九届四中全会即将召开前夕,习近平主持召开了中共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的第十次会议。从习近平在该次会议上的讲话措辞和结论可以看出,所谓“二次改革”被认为已经“闯过”最初迷茫与“危局”——在很多领域实现了“历史性变革、系统性重塑、整体性重构”。“深化改革委员会”作为习近平主导中共权力和中国改革的统一领导机构,正在为中国下一步的改革行动定下基调。 中共“二次改革” 历经危局 从2013年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进而启动中国“二次改革”以来,中国经济就始了一次脱胎换骨的旅程。政策的反复无措,相互掣肘,以及在政策执行中的激进教条相互交杂。2015年“金融闯关和资本乱局”导致的股灾,2017年的经济“去杠杆”引发的企业债务危机,2018年初金融监管改革带来的网贷“暴雷雷”和银行“怠工”,都在引发中国经济的动荡与下滑。这一度曾经让中国民众感到迷茫,让中国基层的公务员感到无所适从,甚至期间还传出了中共高层的内部对于习近平的不信任声音。尤其是2018年中美贸易战爆发以来,在中国经济改革最关键,同时也是最脆弱的时期,美国对于中国在贸易、科技产业上的打击,以及美元升值对于中国金融的冲击,都足以让中国经济再次陷入危机,让习近平的“二次改革”半途而废。 然而,中国的经济改革就是在一次又一次所谓的“形势误判”中,经历着“改革——调整——再改革——再调整”的过程,并一步一步地找到了改革的具体路径和节奏。甚至在贸易战的威胁下,中共也没有放弃改革的目标——主动戳破中国经济的资本泡沫,对既得利益进行整肃,将以资本、官僚为中心的经济体系进行纠偏,逐步回到以社会整体利益为中心的轨道上来。在中共十九大上,当习近平提出“房住不炒”时的长达数分钟的掌声已经说明中国社会的人心相悖。当2019年,中国经济再次面临美国贸易战升级考验时,中共再次重申“不以房地产刺激经济”,则再次显示了习近平的“执拗”与坚持。 闯过难关 习近平的改革架构已经形成 从习近平发动“二次改革”到如今,中国经济历经将近6年的动荡,其还包括了1年多以来的中美贸易战的考验,然而,并没有出现一些悲观人士预料的经济大幅下滑和大规模失业的局面。对于中共自身来讲也从改革最初的“摸着石头过河”,以及政治、经济的动荡中逐步找到了自信,并且逐步梳理出了改革的框架。不仅是习近平以及改革团队的自信,来自中共内部和改革执行层的理解和信任也正在加强。 |
联系电话:647-830-8888|多伦多六六网 www.66.ca
GMT-4, 2025-7-18 06:54 AM , Processed in 0.046089 second(s), 2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