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最坏的打算,尽最大的努力。 最近传出消息,美国英伟达计划收购软银旗下的英国芯片设计公司ARM。 虽然,英伟达宣称将继续保持ARM“在全球客户中的中立性”,但是,这对中国来说,不是一个好消息。 中国,应该做最坏的打算。 软银血亏 ARM商业模式 凭借着低功耗优势,ARM的CPU架构在移动设备上占据绝对垄断地位。 软银首席执行官孙正义于2016年7月在日本东京发表讲话 短短4年过去,软银为什么又要卖掉ARM呢? 软银集团资产价值构成,截至2019年5月9日,单位:万亿日元 这么一算,收购ARM,实在是亏大了。 英伟达创始人兼CEO黄仁勋 除了GPU,英伟达还想弥补CPU的短板。毕竟,在计算世界中,GPU是加速器,CPU是基座,两者缺一不可。 收购ARM,无疑能够填补英伟达没有基座的缺憾。此外,英伟达更可以借助ARM,延伸至智能手机、平板、电视、IoT等领域。 有了ARM这件大杀器,CPU+GPU,给予了英伟达巨大的想象空间。 想买,还得有钱。英伟达,不差钱。 最近几年,英伟达市值不断飙升,早已超越了英特尔,晋升美国市值最高、全球第三大半导体厂商。坐拥3000亿美元市值,手头有钱,正是买买买的好时候。 在价钱方面,英伟达出手大方。 按照英伟达和软银以及ARM达成的收购协议,英伟达计划支付价值215亿美元的股票和120亿美元的现金获得ARM超过92%的股权。 此外,如果ARM满足设定的业绩目标,英伟达还将支付至多50亿美元。为了留住人才,英伟达还将向ARM员工支付15亿美元。 股票+现金,英伟达是最有诚意和魄力的金主,自然获得软银的青睐。 对中国的影响 英伟达收购ARM,看起来是天作之合,质疑声却也不少。 英国工党就明确提出反对,认为ARM是英国最具创新力之一的科技企业。与其说是被收购,不如说是被海外资本掠夺,这将导致工作岗位流失。 英国工党的担心不无道理,却也有点矫情。早在2016年,ARM被日本软银收购,已经被掠夺过一次了。 ARM的联合创始人赫尔曼·豪瑟曾公开反对将ARM出售给英伟达,称这对ARM而言是一场“灾难”—— 如果它成为英伟达的一部分,很多授权公司都是英伟达的竞争对手,显然他们会寻找ARM的替代产品。 ARM中立性受损,恰恰是外界最担心的。 无论是单打独斗,还是后来被软银收购,ARM都只专注于架构设计,不涉及芯片制造。各司其职、互不冲突,这是ARM大受欢迎、大获成功的基础。 现在,ARM被芯片巨头英伟达收购,能否继续保持中立,就很值得怀疑了。 其他芯片巨头特别是英伟达的对手,恐怕也要慎重考虑,是否要继续与ARM合作。 如果ARM失去中立性,对中国的影响,就更大了。 中美贸易摩擦以来,川普政府为了绞杀华为,先后向高通、ARM、台积电等企业施压,断供华为。 放在以前,ARM作为非美国企业,还能顶一顶。现在,被英伟达收购,变成一家美国公司。 ARM极有可能成为川普政府制约中国的一张王牌。 为了打消市场的担忧,英伟达在公告中承诺,ARM将继续运营其开放许可模式,同时保持全球客户中立性,称这是其成功的基础。 英伟达太天真了。一旦完成收购,中立不中立,就不是它说的算了。 因此,中国必须做最坏的打算。 中国的筹码 中国,也有自己的筹码——反垄断法。 按照中国反垄断法的规定,英伟达收购ARM一案,必须经过中国反垄断部门的批准。 中国应该谨慎评估英伟达收购ARM的利害关系。如果损害中国利益,可以拒绝批准。 英伟达也可以强行收购,只不过要放弃中国市场。这对英伟达和ARM来说,是无法承受的损失。 例如,2018年,高通曾计划以440亿美元收购恩智浦,结果被中国否决。高通最后只能支付恩智浦20亿美元的分手费。 从时间上看,英伟达收购ARM,大概需要18个月才能完成。 此前,华为海思等中国企业已经获得了ARM v8的永久授权,短时间内,国内芯片设计厂商的后续规划工作不会受到影响。 中国企业,应该抓住18个月的窗口期,为可能到来的禁令做准备。 一个可行的思路是,加快基于RISC-V架构的芯片研发。 RISC-V是一款开源架构,允许任何人自由地用于任何目的,允许任何人设计、制造和销售RISC-V芯片和软件,而不必支付专利授权费。 更牛的是,为了免于美国政府管制,RISC-V主动将总部从美国迁移至中立国瑞士。 这意味着,基于RISC-V,中国有可能开发出不含美国专利的芯片,进而摆脱美国的限制。 这当然还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 处理器行业,基本是X86、ARM两大架构的天下。 X86应用于传统PC市场,掌握在美国英特尔和AMD手中。ARM称霸移动市场,现在又被美国英伟达拿下。 这实在不是一个好消息。 我们现在唯一能做的是,做最坏的打算,尽最大的努力。 |
联系电话:647-830-8888|www.66.ca 多伦多六六网
GMT-4, 2025-8-25 09:34 PM , Processed in 0.056103 second(s), 2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