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幕,曾被视为中国制造的荣光一刻,未曾想却是另一个外资劫掠中国产业泡沫的开始。 2005年10月14日,纽交所门前升起了三面旗帜。除了美国国旗外,其它两个都是“新面孔”——尚德电力和中国国旗。 这是中国资本市场的一座里程碑。 这一天,尚德电力成为第一家在纽交所公开上市的中国民营企业,还被华尔街称作“光伏界的微软”。 借此上市,尚德背后的老板施正荣跃升为中国首富,成为无锡的城市英雄。 彼时,尚德是全球最大的光伏组件制造商,无锡也跟着成了“中国最大的光伏生产与出口基地”。 从成立到成为世界光伏巨头,尚德只用了4年;成为中国首富那天,距离施正荣决定归国创业,还不到6年! 这一切来得太过容易,因此也格外诱人。 江苏疯了,江南疯了,整个中国光伏业都疯了。 地方纷纷效法,押注寻找到下一个施正荣,自己成为第二无锡。 最疯狂时,全国有600多个城市把光伏作为战略性新兴产业,几乎每个城市都有自己的光伏产业园。 之后几年,数十家光伏企业成功上市,数千万人来此“淘金”,这场造富神话不亚于互联网大潮。 2005年,中国光伏装机容量仅为68兆瓦,2015年达到惊人的16600兆瓦,十年间增长了244倍。中国企业在光伏产业链上全面占据top10的位置。 有人说,施正荣让中国光伏产业与世界的差距缩短了至少15年。 然而,资本狂欢背后,是经不起推敲的产业泡沫。表面上看,中国引领了全球光伏产业,但实质上仍是“代工厂”般的角色——90%以上的光伏产品销往海外;90%以上的核心原料也是靠进口,连关键设备都是外国的。 一个热闹非凡的产业,仍然是处在被卡脖子的危险位置。 2011年,那个产业担忧的拐点还是来了,纷纷上马项目带来了产能过剩,随之而来的就是产业的雪崩。施正荣一把就赔进去了2亿多美元,欧美也补上了一刀——双反制裁。 重重压力下,尚德崩盘,施志荣信用破产,从拯救地球的中国人变成了“骗子”首富。 起高了、宴宾客、楼塌了!此时,不过距离尚德上市才6年。 这场泡沫也成为中国光伏产业涅槃的开始。10年多过去了,中国企业掌握了上游原材料和不少关键设备,国家也为光伏产业建设出强大的内需市场。 如今,中国光伏制造业世界第一、中国光伏发电装机量世界第一、中国光伏发电量世界第一。中国光伏产业为全球市场供应了超过70%的组件。 一场泡沫,并不是坏事,尤其是成功来得太容易时。(作者:巴图海) |
联系电话:647-830-8888|多伦多六六网 www.66.ca
GMT-4, 2025-8-16 09:33 AM , Processed in 0.044797 second(s), 2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