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一只哈娜 北至萨彦岭,南到唐努山,东至外蒙古库苏古尔湖,西伯利亚南部被群山环抱的狭长盆地里生活着一个古老的民族——位于亚洲中心的图瓦人。 在萨彦岭与唐努乌拉山 这一范围大致上就是今天俄罗斯的图瓦共和国 南边紧邻蒙古国的西北省份▼ 这是一个神秘的半游牧民族,曾与欧亚大陆上的多种不同的文明发生过互动,并在漫长的历史上,艰难地保存着本民族的记忆与传统,至今不绝。 这是一群什么样的人,他们守护的,又是一个什么样的家园呢? 由于生境和经济模式的不同 图瓦人与我们熟悉的游牧民族还是有很大差别 (图片:Julia Kuzenkova / Shutterstock)▼ 图瓦人的历史 图瓦人这一称呼多见于中国近现代历史。 对于图瓦一词的来历有这样的传说,一位金朝大汗下令将一个部落卖给远方唐努山的一位奴隶主,这些人就被称作“被赶到深山里的人”,“秃巴”(图瓦)即是“被追赶”“被赶出家门的人”的意思。 和南部干燥的蒙古高原相比 图瓦这个中间地带真可以说是“深山里的人” (图片:NASA)▼ 这群“被驱逐的人”,在历史上先后被匈奴、鲜卑、柔然等众多中国北方少数民族统治过。 十三世纪初,元朝将“林中百姓”的地盘纳入自己的版图,其中一个名为勿日央亥的部落就是图瓦人,之后图瓦人又为北元与准噶尔汗国所统治。在明代,居住在萨彦岭乌梁海一带的人则又被称作“乌梁海人”。 这一地区位于蒙古高原的边缘 在火药帝国时代,游牧民族逐渐受到挤压 这里也就逐渐成为东亚和东欧强国之间的过度地带▼ 十八世纪中期,随着准噶尔汗国被清王朝征服,这些“乌梁海人”跟着成为大清帝国属民。乾隆时期乌梁海地区被分为了三块,分别是阿尔泰乌梁海,阿尔泰诺尔乌梁海和唐努乌梁海。那时的唐努乌梁海不仅包含如今俄罗斯联邦下属图瓦共和国的绝大部分,还包含俄联邦阿尔泰共和国及外蒙古库苏古尔省的大部分地区。 但天高皇帝远,清朝对唐努乌梁海只能透过外蒙古王公间接掌控,实际控制力极为有限。 唐努乌梁海是一个面积相当大的区域 不过这里距离京师已经相当遥远 相比要跨越大漠的清王朝 俄国人沿西伯利亚南侧东进,更容易向此地渗透▼ 1860年前后,在英法联军入侵与太平天国叛乱的双重打击下,满清内忧外患,应接不暇,熊踞北方的帝俄趁机大肆扩张土地,其先是以武力强迫满清割让外东北,拿下不冻港海参崴,之后又以各种理由向唐努乌梁海地区移民,试图改变当地人口构成,造成既成事实,以强占唐努乌梁海。 显然,俄国人的野心绝不仅限于唐努乌梁海 下一步是蒙古高原,再然后是黄河以北 控制唐努乌梁海 俄国在南西伯利亚的疆域也更为“完整”和牢固 (下图以俄国和苏联疆域为参考,非当时沙俄疆域)▼ 辛亥革命之后,外蒙古也确实率先独立,唐努乌梁海成为其领土。不久之后,虎视眈眈多年的帝俄,以唐努乌梁海居住的俄侨遭袭为由,派兵抢占了17平方公里的土地,并怂恿其独立。 1914年,除唐努乌梁海南部一小片地区被外蒙古占领,成为今天的库苏古尔省外,北部其他地区则在俄罗斯的“保护”之下独立,名为乌梁海共和国,首都定于别洛萨斯克(意为“白沙皇城”)。 1914年西方探险家绘制的唐努乌梁海地区地图 (图片:Wikipedia)▼ 3年后,新生的苏俄将乌梁海共和国首都别洛萨斯克更名为肯贝勒德,后又将乌梁海共和国更名为唐努图瓦共和国。 此时图瓦名义上虽是一个独立的国家,也有自己的呼拉尔(蒙古语,即议会),但苏俄才是其幕后老板。1926年,由于苏联和同样也获得了事实独立的外蒙古签订协议,承认了图瓦的独立地位,图瓦人名义上更为“独立自主”,唐努图瓦共和国更名为图瓦人民共和国,刚改名没多久的首都肯贝勒德也再次更名为克孜勒(图瓦语,意为“红色”)。 1921苏俄红军侵入此地区,驱逐中国和外蒙人员 并策动其“独立”,成立“唐努图瓦共和国” (中华民国政府不予承认) (图片:Kirill Skorobogatko / shutterstock)▼ 但图瓦掣肘于与莫斯科的情况并没有因此得到改善。 图瓦总理栋杜·库乌拉试图将藏传佛教定为国教,并与外蒙古加强联系的行为惊动了克里姆林宫。1929年,五位就读于东方劳动者共产主义大学(在莫斯科)的图瓦青年在苏联的支持下,成功推翻了执政的图瓦人民共和党,并将图瓦总理库乌拉·栋杜置于死地。 库乌拉最初就是一个藏传佛教僧人 靠着布尔什维克党上台,又因不够顺从慈父而被拿下 (图片:Donduk Kuular / Wikipedia)▼ 他们迅速建立了一个亲苏政党,完全颠覆了栋杜·库乌拉的执政政策,其中一位搞事的图瓦青年还当上了新的总理。 新政党在图瓦国内进行了多次清洗,在清除了一半多图瓦人民共和党党员之后,他们在“慈父”斯大林的鼓舞之下又进行了农业集体化,大肆摧毁寺庙,意图一举消灭国内的藏传佛教和萨满教。 接任者是忠于慈父的萨尔恰克·托卡 推行集体化,打压宗教,享受个人崇拜 简直是完美继承了慈父那一套 (图片:Oschtan / Wikipedia)▼ 据记载,1929年,图瓦境内尚有25座寺庙,约四千名喇嘛与萨满,两年之后,寺庙只剩下了一座,喇嘛与萨满也只剩下约750人。图瓦语的文字载体,也在他们的主张下变成了西里尔字母。 自1990年以来,图瓦的佛教复兴运动一直在进行中 (图片:Kirill Skorobogatko / shutterstock)▼ 1944年,图瓦共和国“申请”加入苏联,成为苏联的一个自治州,唐努乌梁海从此正式成为苏联领土。 1944年10月,苏联将唐努乌梁海作为一个自治州 划入俄罗斯联邦的建制的文件 (图片:СССР / Wikipedia)▼ 对此事件苏联一直秘而不宣,直到1948年才在广播电台上宣布。后来图瓦自治州更名为图瓦苏维埃社会主义自治共和国,但其地位要比乌克兰与白俄罗斯等苏联加盟共和国低一级,下属于俄罗斯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 1991年苏联解体后,改名为图瓦共和国,仍留在俄罗斯联邦内,目前约有30万人口。 图瓦自愿并入俄罗斯联邦50周年纪念邮票 (图片:A. Sdobnikov / Wikipedia)▼ 现在图瓦人分布在俄蒙中三国之内,但仍主要聚集在图瓦共和国,其约占图瓦共和国总人口的82%。另有少量图瓦人居住在在伊尔库茨克共和国、阿尔泰共和国、蒙古国库苏古尔省与中国新疆阿勒泰地区。 图瓦人居住的这些地方虽然隶属于不同的国家、地区,但都有一个共同点:山峦重迭,自然景观丰富,往往既有高山树林,荒漠旷野,也有河流湖泊,动植物种类丰富多样,是探险者和钓鱼爱好者的游览胜地。 普京曾多次到图瓦共和国度假 毕竟也不算出国,便利又安全 (图片:Kremlin.ru / Wikipedia)▼ 图瓦文化 吸引世界各地旅游爱好者的不仅是图瓦独特的自然景色,古老的萨满风俗也为图瓦增添了几分神秘色彩。 图瓦虽为突厥语族的一份子,但不同于大多已改宗伊斯兰教的突厥各民族,图瓦人多数信奉藏传佛教,也有些不少人信萨满教。可能很多人没想到,图瓦共和国是全世界萨满文化重要传承地之一。 在各种外来宗教传入之前 中国北方各民族的主要宗教信仰就是萨满教 (克孜勒的萨满祭司进行拜火仪式) (图片:Wikipedia)▼ 受到古老萨满文化的影响,同时由于游牧社会对天然神“天”(蒙古语音译即腾格里)的崇奉,青色成了图瓦人最喜欢的颜色,被认为是是高贵的象征。 图瓦共和国徽章 (图片:Mysid / Wikipedia)▼ 图瓦人在历史上受蒙古族统治时间较长,经过长期与蒙古族人民杂居和通婚,在宗教,文化,服饰,生活习惯上非常接近蒙古族。这从生活方式上就可见一斑。 这充满蒙古族特色的长袍,腰带,靴子.. 一样不落 (图片:Igor Stomakhin / shutterstock)▼ 图瓦人早期主要是靠渔猎为生,后来转为半狩猎半放牧。图瓦人一般在秋季骑马外出狩猎,而在冬季则会乘自制的雪橇出猎。据考证,新疆阿勒泰地区的图瓦人最早发明了滑雪板,因此新疆阿勒泰地区又得名“人类滑雪起源地”,那里的部分图瓦人至今留存着秋冬狩猎的习惯。 冬季赛马的图瓦人,祖传的快乐 (图片:戈壁沙滩 / Wikipedia)▼ 尽管人人都是狩猎大师,图瓦人却能敬畏自然,保护自然的意识相当强。如图瓦人在狩猎时不会射杀或捕捉怀有身孕的动物。对可狩猎的动物,图瓦人也有规定的捕捉数量,其认为一旦捕杀超过数量的动物,人就会遭到报应。 和大自然和睦相处是游牧民族必须具备的意识 也是全人类要做的功课 (图瓦国内的狩猎雕塑) (图片:Zhukovskaya Elena / shutterstock)▼ 而在文化成果上,图瓦人吸收了蒙古人祭敖包的仪式,节日方面也和蒙古人非常相似,主要节日有春节,敖包节和祖鲁节。 或许也正是因为这种亲缘性,中国境内的3000多位图瓦人,在民族上被划归为蒙古族。 图瓦音乐 随着短视频形式的普及,一种名为呼麦的蒙古族传统唱法这两年风靡全国,热度始终不减。这是一种代代相传的喉声唱法,即利用喉头压力产生不同频率的泛音,使得一人能够同时演唱多个声部。 呼麦是阿尔泰山周围地区诸多民族的一种歌唱方式 是蒙古山林狩猎文化时期的产物 (图片:Wikipedia)▼ 自然,与蒙古人亲近的图瓦人,也有自己的呼麦,且具有自己的本地化特色。甚至有观点认为,呼麦这种唱法,本身就是古代图瓦人模仿瀑布山鸣之声,在长期探索后产生并发展发明的。后来,这种唱法又与萨满教沟通天地的仪式相关联,变成了一种传统音乐。 图瓦国宝级呼麦大师 在上世纪90年代就通过自身的影响力传播呼麦文化 (图片:http://www.ondar.com/)▼ 而图瓦人也很擅长将民族瑰宝发扬光大。世界着名的呼麦歌手有恒哈图乐队(Huun-Huur-Tu)与珊蔻·娜赤娅克等。图瓦共和国目前已经举办了两届“呼麦在亚洲中心”国际音乐文化节。 恒哈图乐队在芬兰的节日庆典上表演呼麦 (图片:Ninara / Wikipedia)▼ 除喉声唱法以外,图瓦人还有一些具有特色的民族乐器,主要有“楚尔”笛,“托布修尔”等。楚尔笛被誉作是人类古老音乐的活化石,它是用一种内空草本植物的茎秆做成的乐器,三个孔能够吹出五个声,六种音,吹出来的声音悠扬婉转,被图瓦人称作是与大自然交流的工具。 演奏图瓦传统乐器的乐队 这些也是中国蒙古族艺术家演奏时常用的乐器 (图片:Johanna Kovitz / Wikipedia)▼ 愿图瓦传统音乐文化作为瑰丽的人类文化遗产能够得到完整保护与传承并发扬于世,也愿图瓦未被破坏的大自然能够永久地留存。 |
电话:647-830-8888|www.66.ca 多伦多六六网
GMT-4, 2025-9-17 04:15 AM , Processed in 0.044194 second(s), 2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