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伦多 六六网  www.66.ca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扫描二维码登录本站

搜索

加拿大央行行长:预计明年利率加至3厘

2022-4-15 04:00 AM| 发布者: 李青青| 查看: 227| 评论: 0|来自: 明报

  央行行长麦克勒姆昨表示,需要加息压制通胀。(加新社)

  加拿大央行昨(13日)将基准利率提高了0.5%,加幅近22年来最大。央行行长说利率会持续升至中性水平,甚至还会有一段时间高出这一水平,估计到明年此时,利率会加至3%。皇银及道银等随即宣布,今日起,最优惠利率由2.7%调高至3.2%。房贷机构就表示,以80万的房价为例,加息后每年要多付2000元。而房屋买家要取得银行贷款时,在新利率下,要证明有能力负担6.29%的息率才可通过压力测试。

  央行管理委员会昨日表示,进一步加息是防止通胀螺旋式上升。央行过去通常以0.25%的增量移动,并且自2000年5月以来,从未曾以0.5%的增幅加息。

  央行希望增加借贷成本并抑制需求,同时将开始缩减疫情期间积累的巨额政府债券,即俗称的量化紧缩,这预计会给利率带来额外的上行压力。这些举措使央行步入数十年来最快的货币政策紧缩周期,可能会在年底前将加拿大家庭和企业的借贷成本推高至疫情前水平。

  央行行长麦克勒姆(Tiff Macklem)昨日表示:“加拿大人应该有预期,利率会持续上升至更正常的环境。更正常的意思是在我们考虑的中性利率范围内,既不会刺激经济也不会对经济造成压力。”

  央行昨日估计,如果通胀稳定且经济处于充分就业状态,中性利率将回到疫情爆发前的水平,也就是介于2%至3%之间。行长称:“如果需要对更高的利率作出快速反应,并且通胀压力减缓,那么一旦我们接近中性利率并进行评估,暂停紧缩政策可能是合适的。另一方面,我们可能需要在一段时间内将利率适度高于中性水平,以使供需恢复平衡,并使通胀回到目标水平。”

  麦克勒姆的态度表明,他似乎已经意识到通胀预期变得不稳定的危险,需要当机立断采取有力行动扞卫央行的信誉。

  过去一年中,消费者价格通胀一直高于央行1%至3%的目标范围,2月份时甚至达到5.7%的叁年来高位。央行在1月份的货币政策报告中曾表示,预计2022年上半年通胀率将接近5%,然后在年底前降至3%左右。

  麦克勒姆称:“俄罗斯入侵乌克兰的战争,推高了能源、食品和其他大宗商品的价格,而战争正在进一步扰乱全球供应链。我们还担心加拿大通胀压力的扩大。”

  通胀料后年始回落至2%目标

  央行最新的经济预测显示,今年消费者价格指数平均增长5.3%,高于1月份预测的4.2%。央行认为通胀率要到2024年才能恢复到2%的目标。

  通胀大部分是商品价格上涨的结果,但也有愈来愈多的迹象表明,通胀是由于国内需求超过产能推动的。这体现在一些服务的价格上涨、租金上涨和房价飚升。

  劳动力市场也异常紧张,3月份失业率降至5.3%,是50年来的最低水平。与此同时,企业也抱怨劳动力短缺和投入成本上升,他们计划将这些转嫁给客户。

  央行的一项职责就是保持预期稳定,而通胀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人们的想法,因为企业和消费者分别根据他们认为的价格上涨速度来设定价格和要求工资。麦克勒姆因此表示:“我们还需要提高利率,以使加拿大人对通胀的预期保持在目标水平,这样随着油价上涨和供应链阻塞带来的全球通胀压力减弱,加拿大的通胀就会回到目标水平。”

  尽管通货膨胀是一个主要问题,但央行也指出加拿大的经济正在走强。在强劲的出口和强劲的消费支出的带动下,预计今年国内生产总值将增长4.2%,明年将增长3.25%,2024年时为2.25%。

  由于移民人数的增加、劳动生产率提高、商业投资的增长以及与疫情相关的一些供应链问题的即将解决,央行提高了对潜在增长的预测。

  从4月25日开始,央行将停止在一级和二级市场购买加拿大政府债券,但也不打算出售已经拥有的政府债券,这些债券中约有40%将在未来两年内到期,这意味着央行的资产负债表可能会相对迅速收缩。

  央行主要利率的提高,将促使加拿大的大型银行提高其最优惠利率,由此将增加与基准相关的贷款成本,包括浮动利率的按揭贷款。央行表示,第一季度房地产市场强劲,但预计随着按揭贷款利率上升,第二季度销售量将有所放缓。

  央行的下一次利率公告定于6月1日发布,而其下一份货币政策报告将与央行7月13日的利率决定一起发布,其中将包括其最新的经济和通胀前景。


鲜花
1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刚表态过的朋友 (1 人)

最新评论

联系电话:647-830-8888|多伦多六六网

GMT-4, 2024-6-16 12:18 PM , Processed in 0.044952 second(s), 2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