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疫情走向结束的说法越来越多,但是最新发现的Omicron亚变体BF.7,给各个国家带来了更多担忧。 现在,各大媒体都在报道,新变体BF.7可能比BA.5更具传播性,或会成为下一个主导毒株: ![]() ![]() ![]() 在一些国家,BF.7现在已经占到新增病例的25%,比如比利时。在德国、法国和丹麦,该变体的比例达到了10%。此外,英国已经发现了数百例,美国也在短短几天内迅速增加,增速已经超过美国追踪的其他所有变体。 新变体BF.7在美国激增根据美国疾病控制和预防中心(CDC)的数据,该国Omicron子变体BA.5的感染率略有下降。 ![]() 在8月达到顶峰时,BA.5占据美国新冠病毒病例的87%。本周,CDC估计,BA.5的比例只剩约83%。 虽然下降幅度很小,但它已经稳定了大约一个月。与此同时,其他变体,比如BA.4.6和BF.7,却开始增加了。 BA.4.6是在BA.5之后,最流行的变体。它造成了本周近12%的感染。 BF.7是BA.5的一个分支,也叫BA.5.2.1.7,在本周病例中占2.3%。CDC首次跟踪该变体是在上周,当时的比例为1.7%。 ![]() 图源:downtoearth.org 新变体能够逃避抗体药物现在,这两个变体引起了人们的关注,因为它们可能会逃避一种关键抗体药物所提供的保护。该药物被称为Evusheld,用于保护免疫功能低下的人群。 CDC发言人Jasmine Reed说:“与BA.5谱系病毒相比,BF.7在编码Spike蛋白的基因上还有一个额外的遗传变化。数据表明,这种特定的遗传变化,可能会降低Evusheld的功效。”Reed表示,到目前为止,没有迹象表明疫苗或诊断检测会受到BF.7变体的影响。 ![]() 图源:美联社 虽然美国一直在推动针对Omicron变体的新版COVID-19疫苗,以赶在秋季和冬季的疫情激增之前提供保护。新冠疫苗针对BA.4和BA.5以及原始新冠病毒毒株。但是,专家警告称,变体的环境可能会迅速改变。《财富》杂志表示,目前尚不清楚新版疫苗对BF.7变体的效果如何。 专家:COVID不会很快消失!世界卫生组织(WHO)本周警告说,由于监测和检测减少,其追踪新变体的能力受到了阻碍。 世卫组织COVID-19技术负责人Dr. Maria Van Kerkhove在周四的新闻发布会上说:“我们追踪世界各地变体和亚变体的能力正在减弱,因为监测水平正在下降,检测数量也在下降,正在执行和共享的病毒序列数量也跟着下降。” ![]() 图源:WHO 她补充说:“COVID-19继续在世界范围内,以令人难以置信的强度传播。这种病毒传播得越多,突变的机会就会越多,这是我们密切关注的事情。” 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医学系负责数据完整性和分析的医学副主席Dr. Stuart Ray告诉《财富》:“有人预测COVID将在去年的复活节结束,但我认为,COVID不会很快消失。” 他分析了不同国家的变种增长。他说:“多个国家相同的增长趋势,使我们有理由认为,BF.7变体正在站稳脚跟。” 他接着说:“我们从Alpha到Beta,到Gamma,到Delta,再到现在的Omicron,并且已经有一段时间了。我们可能会过于自信,会以为疫情已经过去了。” 不过,BF.7的快速增长是否会持续下去,谁也说不准。不过,新变体的出现,继续证明,想靠群体免疫是不可能的。 杜鲁多态度谨慎虽然世界各地的领导人似乎已经准备好将COVID-19大流行抛之脑后,但是,加拿大对疫情的回应,仍然保持谨慎。 ![]() 图源:CTV News 美国总统拜登在上周接受采访时说:“大流行已经结束。”他表示,仍然有工作要做,但暗示灾难已经过去。“没有人戴口罩,每个人的状态似乎都很好,所以我认为情况正在改变。” 然而,加拿大对疫情的谨慎政治信息,并没有受到这些乐观情绪的影响。 总理杜鲁多于周四在联合国大会的新闻发布会上说:“我们一直看到的是,由于COVID的影响,人们仍在全国各地的医院里苦苦挣扎。” 他鼓励人们及时去更新自己的疫苗加强剂,并向公众保证:“我们将确保这种流行病尽快过去。” 两名政府高级消息人士匿名告诉加拿大媒体,杜鲁多原则上同意让加拿大的疫苗令(vaccine mandates)于9月30日到期。疫苗令到期后,国际旅客在入境时也不再被要求使用ArriveCAN app。预计加拿大将在下周一正式宣布终止剩余联邦COVID-19限制中的一些决定。 杜鲁多尚未公开谈论这一变化。他在周四表示:“在加拿大,我们的每一步都专注于倾听科学,回应当地的事实。” |
联系电话:647-830-8888|多伦多六六网 www.66.ca
GMT-4, 2025-5-19 04:48 PM , Processed in 0.048764 second(s), 2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