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伦多 六六网  www.66.ca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扫描二维码登录本站

搜索

从女子裸身闯议会 回顾加拿大歧视法律

2013-10-2 09:40 PM| 发布者: admin| 查看: 371| 评论: 0|来自: YorkBBS

妙龄女子上身赤裸 闯进魁省省议会抗议

(周二),魁省省议会进行例行的问询时,遭一名上身赤裸的女子打断。虽然这名女子不多久就被保安人员拖出了大楼,但是仍然引起了不小的轰动。

目击者表示,这名女子于早些时候进入省议会,入座旁听席。在女省长马华回答议员的提问时,她忽然站起来,并将上身脱光,露出写在胸前的标语。数名保安人员立刻上前,连拖带拽地将该女子拉出大厅,并强行帮她穿上衣服。

晚些时候,魁省的一个民间组织在Facebook上承认对此事负责,称此举是为了抗议魁省新近通过的、禁止省民在公共场合配戴任何带有宗教意义的标志和饰物的法规。

价值宪章影响力非凡 各种抗议各种支持

数百价值宪章支持者上街声援

 

数百名支持魁北克价值宪章者9月22日在满地可市区走上街头,呼吁对宗教事务持中立状态,力促政府实施这个计画,推动公职人员把宗教的服饰留在家里。

魁人党政府本月稍早已正式宣布这个计画,禁止公职人员穿戴明显的宗教象徵,包括从法官、员警到托儿所、保健人员和学校教师。

数百人22日聚集在满地可的Place émilie Gamelin,然后出发走向加拿大广场(Place du Canada),声援这个宪章。

支持者Robert Carrier说:「如果大家都不戴宗教象徵的话,我想所有社会都会比较容易接受彼此。」

最近数周做的民意调查显示,魁北克人对这个备受争议的宪章的意见严重分歧,不过目前支持率已在逐步下降。

支持魁北克价值宪章的游行 22日在满地可市区进行。</p>
<p>

支持魁北克价值宪章的游行 22日在满地可市区进行。

参加这项游行的支持者说,一定要有这样的规定大家才能生活在一起。他们认为宗教每天都在伸入魁北克的社会,导致人民之间的冲突。

这是第一场支持价值宪章的游行,而且是紧接在21日在魁北克市举行的反对价值宪章游行,以及上周一场规模大很多的反对价值游行之后。

游行人士带著魁北克的鸢尾花旗帜和国旗,标语上写著「我们下来时什么都没有穿,任何东西都是多余」等字语。游行中的少数民族寥寥无几。

主办单位说,这项游行是透过社交媒体临时举办的,所以能有这样的成果他们表示满意,并预期未来数周会再举办一场声势壮大的支持活动。

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

魁省价值宪章再遭总理猛批:不会通过

正在卑诗访问的总理哈珀16日在列治文的记者会上再次猛烈抨击引起极大争议的「魁北克价值宪章」及发重话,认为拟议中的宪章,一定不会在魁省省议会获通过,如果获通过,联邦政府一定「会採取任何必要的行动」。

哈珀表示,「我认为这个宪章会不会有所作为,我相信以魁省省民的常识,一定会在辩论过程中把有关建议导向适当的结果。」

他指出,魁人党领导的是一个少数政府,议会另外三个政党都是反对现有内容的「宪章」,但如果真的通过,联邦政府已做好准备作出挑战。

哈珀警告,「如果魁省省议会有任何违反基本宪法的动作、做出歧视时,我们的政府一定会採取任何必要的行动。」

目前的民意调查显示,魁省省民大多数支持「宪章」,但哈珀认为舆论正在改变。

哈珀在记者会上指魁北克价值宪章一定不获通过。(加通社)</p></p>
<p><p>

哈珀在记者会上指魁北克价值宪章一定不获通过。

他说,魁省省民跟所有加拿大人一样,都希望社会是开放、欢迎所有不同背景的人到来参与。「明显的,魁省尤其关注到不同背景的人,都能够参与这个以法语为主的社区。」

哈珀又以法语表示,有信心魁省省民「做出正确的事情」。

抗议者不落下风

数千人满地可游行 抗议魁省价值宪章

(满地可14日加新社电)数千人周六下午走上满地可街头﹐谴责魁省政府认划中的价值宪章﹐要求省长马华(Pauline Marois)绋止「分化政治」。

标誌为包容性、多元化的示威游行﹐特别吸引很多穆斯林和钖克教徒参加﹐也有自称没有宗教信仰的人加入。

一群来自当地清真寺的人﹐手持「多种信仰的人为和平聚集」的巨幅横额。

拿着横额的24岁工程师蒉夫达(Noman Safdar)请﹕「现在是时候聚集所有宗教﹐为各自的信仰出力。」

对很多参加集会的人来请﹐最即时的忧虬是法例将如何限制他们的就业前景。

戴上穆斯林头巾的高中学生阿默特(Salma Ahmed)请﹐她不希望她的聩业前景受到影响。

但并非所有宗教织绊都出现在抗讱现场。1个犹太团体的发言人请﹐他们不会参加集会﹐因为活动正逢犹太年历最神圣的日子「赎罪日」(Yom Kippur)。

以色列及犹太人事务中心(Centre for Israel and Jewish Affairs)请﹐它反对价值宪章﹐但不想与活动一些主办者扯上关係﹐主办者之一是魁北克集体反对伊斯兰恐惧症(Quebec Collective Against Islamophobia)。

价值宪章法案的争议为何这么大,其实主要原因在与多元文化冲突和宗族宗教歧视的含义。而这样的法律价值宪章并不是第一个。

从魁北克价值宪章回顾加拿大歧视法律

 

上世纪60年代的“宁静革命”开始,魁北克社会在不宁静的宁静之中,风风雨雨,甚至翻天覆地,度过了非凡的半个多世纪。政治上,政府取代了天主教堂;经济上,工业化和城市化取代 了农村;教育上,语言取代了宗教;认同上,魁北克价值将取代多元文化?语言政治逐渐成为认同政治了。

部分魁北克法裔对魁北克主权独立的追求,虽然两次独立公投失败,仍然抱住它不放。几年前有个所谓“合理妥协”(reasonable accommodation)的争论,今天又有个什么“魁北克价值” 闹剧。

在为她的魁北克价值宪章辩论时,魁人党领袖马华拿36年前法语宪章的争议相比,这是荒谬的。除了“宪章”这两个字外,这两个宪章基本上是两码事。法语宪章虽然争议激烈,但的确是针 对一个历史遗留下来的特定问题:法语的下降和英语在商业上的不公平优势。同时,整省人口都受它的影响:在语言选择上,多数的法裔和少数的其他民族的限制是划一的移民不准念英校, 法裔不准念英校。

与《语言法》相比,魁北克价值宪章实在太离谱了。首先,政府没有提出任何令人信服的证据,证明佩戴显眼宗教符号的公务员给带来不安或威胁,危害社会和谐和稳定。其次,“魁北克价 值宪章”不但不会改善什么问题,反而仅针对极少数不同信仰的人,也与大多数没有宗教信仰的人无关。

它假借什么“政府中立性”,禁止政府所有公职人员,包括公务、医务、教务、公托等人员,一律不准穿戴任何“显明的宗教象征”,包括穆斯林妇女穿戴的面纱、头巾、犹太帽等在内。但 政府却以“传统”或“文化遗产”理由去保护基督教标志和象征。这不是在搞社会分化吗?

魁人党以“政府中立性”理由而建立一个“世俗社会”根本就是一个神话!换句话说,魁人党的“世俗社会”基本上是“基督教社会”!这是同时违反联邦和魁省人权与自由宪章的。

其实,根据报道,2007年魁北克省就有了一个所谓“合理妥协”的辩论,两位知名学者,蒙大的社会学家布沙尔(Gerard Bouchard)和麦大的哲学家泰勒(Charles Taylor)受省政府委托进 行了广泛调研和听证,一年多后提交报告。在听取了上千人的证词,阅读了上百份研究以后,他们得出的结论是:在魁北克省的各行各业和日常生活中,尽管因“合理妥协”问题发生过一些 小摩擦,但是魁北克省各族裔的相处远远谈不上什么危机。危机的感觉只是来自媒体对个别事件的夸大报道所引起的印象。

他们提出的建议恰恰是政府最好不要用行政或司法手段禁止宗教象征,而是致力于提倡包容,协商,妥协和平衡,同时相信人们有能力自己解决各自遇到的如何与异族相处的问题。

可惜的是,为了一些政治上的原因,马华领导的魁人党政府似乎不顾良言。于是,魁人党政府没有危机,就去制造危机!

当年特鲁多总理提出双语制度下的多元文化政策,当然主要还是由于政治的考虑,但不能不钦佩他胸怀宽广、颇有远见。可惜的是,哈珀在联邦逐渐抹去多元文化主义,回归英国老传统,而 马华则在魁北克,企图以她的“魁北克价值”取代多元文化。刘伯松从“魁北克价值”的争论,回顾加拿大历史上一系列的歧视法律,让我们切记,这不是仅有的歧视事件。

在另一个歧视法律热热闹闹的争议中,我们不妨回顾一下加拿大在这方面的历史。

加拿大历史上最歧视的法律

如果省府通过魁人党的“魁北克价值宪章”,它会不会是加拿大有史以来最歧视的法律之一?当下结论,似乎过早,最低限度支持与反对宪章相差不大(43%支持对42%反对)。不过,加拿大 是全球第一个采取联邦多元文化政策的国家确是史实,而且得来不易,经历过了一系列歧视法律。此时此刻,当我们可能面临再一个歧视法律时,我们回顾过去的道路,也许我们应该感激当 年特鲁多的英明和果断,排除万难,提出这个“救国”政策——“多元文化的双语国家”。

魁北克省的信条是“Je me souviens”(“我会记得”之意)。那么,让我们看看加拿大歧视法律吧(资料来自Rachel Décoste在赫芬顿邮报加拿大版(Huffington Post,Canadian edition 写的《加拿大历史上最歧视的法律》):

1.原住民选举权:在殖民时代,土著被剥夺了投票权。建国后,原住民必须放弃《印第安法》里规定条约的权利和地位条件下才可投票。这个投票限制直到1960才废除。

2.非洲人的奴役:加拿大早期法英国殖民统治时期,奴隶贸易和奴隶制是合法的。

3.1885年,中国人人头税:联邦第一个排华法案于1885年获得通过。所有来自中国的移民在入境时,每人必须支付50美元,到了1903年,每人上升达500美元。没有其他族裔移民受到这种待遇 ,后来延伸到美国黑人。

4.1890年,马尼托巴省使英语为该省唯一的官方语言,尽管首先落户该省的法裔加拿大人强烈抗议。在25年内,马尼托巴省议会系统地根除该省的双语性质,先通过停止资助(法语)天主教 学校,后干脆废除教法语的权利。

5.1906年,限制印度移民入境:限制来自东方的移民,特别是英属东印度人,理由是:“经验表明,这一类移民,已经习惯于热带气候环境,完全不适应于这个国家”的。比如,1914年 Komagata Maru 号事件发生,376多名印度人从香港抵达温哥华,政府仅准已有居留证的20乘客名上岸,其他返回原地。

6.1911年,禁止黑人移民入境:非洲裔的美国人试图进入加拿大,必须通过健康、识字和财政支持等严格规定。这些规定建立的假设,大部分非裔美国人绝不会满足这些条件,因而不会被允 许入境的。1911年,当一群200多个黑人,符合上述条件,到达曼尼托巴时,遭联邦政府拒绝,并决定彻底禁止黑人移民。

7.1912年,安大略省府试图强迫同化法裔安大略人,禁止法语学校教授法语。可以这么说,该措施是对少数群体施加压力,保护英语占主导地位。

8.1920年,印第安寄宿学校:加拿大政府制定了一项政策,所谓的“侵略性同化”,由教会办、政府资助的寄宿学校执行。这是强制性的政策,联邦人员确保所有土著儿童必须参加。结果, 约有15万土著儿童被迫离乡别井,告别父母,并被迫进入寄宿学校。

9.1923年,《排华法》:根据1914年上诉法庭判决一项规定,“(亚洲)习俗在此不受欢迎,坚持它们只会产生干扰和破坏社会福祉”。中国工人只得白人工人工资的一半,用双手和血汗, 建筑了加拿大铁路,对加拿大经济贡献极大,最后却被排除于门外。

1881年,加拿大太平洋铁路工地上的华工

10.“人”的案例。直到1929年为止,“人”的法律定义是排除女性。如果法律不承认妇女为合法的“人”,那么,她们是没有权利的。

11.拘禁意大利裔和德国裔加拿大人: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加拿大共有26个集中营。意大利裔加拿大男子被拘留在三个集中营。德国裔加拿大人也被扣留。

12.1939年,加拿大部队的种族歧视:加拿大皇家海军的新兵必须是“纯正的欧洲血统和白色人种。”加拿大皇家空军要求考生必须是“英籍和纯正的欧洲血统。”

13.1941年,拘禁日裔加拿大人:日本偷袭珍珠港几天内,加拿大太平洋铁路公司解雇了其所有的日裔工人,接着大多数其他行业立即效仿。不列颠哥伦比亚省的日裔渔民被勒令留港,不准出 海,同时1,200艘渔船被加拿大海军查获。在二战期间,23,000日裔加拿大人被强迫转移,成为加拿大史上最大规模的迫迁。二战结束后,联邦政府更进一步强迫所有的日裔加拿大人离开不列 颠哥伦比亚省。

14.有色人种的公民权利。1936年,弗雷德?克里斯蒂(Fred Christie)因种族问题在蒙特利尔球场被拒绝服务坛。他一直告到加拿大最高法院。他输了。1940年,加拿大最高法院裁决,“拒 绝对有色人种提供服务”惯例并没有违背“良好的道德或公共秩序”。1943年,安大略省省民休?伯内特(Hugh Burnett)写信给联邦司法部长路易斯?圣?洛朗(Louis St. Laurent)投诉说 ,即使穿着军衣的黑人也不能在安大略省德累斯顿的餐厅得到服务。他震惊地收到副部长的答复,指出种族歧视在加拿大不是非法的。

15.1848年,有色少数族裔投票权:1947年后,华裔加拿大人和印度裔加拿大人才获得投票权。日裔加拿大人必须再等多一年。

16.种族隔离学校:1965年,安大略省最后一间种族隔离学校关闭。1983年加拿大最后一间种族隔离学校在新斯科舍省关闭。

17.1977年,魁北克《法语宪章》及所谓《101法》,禁止移民孩子进入英文学校,禁止法裔儿童进入英语学校。教育属于省管辖权,联邦政府不得过问。

最后,2013年,我们希望魁北克价值宪章不会成为加拿大第18项歧视法律。(2013-09-22)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最新评论

电话:647-830-8888|www.66.ca 多伦多六六网

GMT-5, 2025-11-24 01:43 AM , Processed in 0.066096 second(s), 2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