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温地区一位华人妈妈连日来吸引了本地各大媒体的眼球,了解了她的这场官司,无数看客都忍不住感叹一句:“大S来了都甘拜下风!” 华人妈妈A定居西温,住在一座市价超840万加币的豪宅之中,单是全屋家具就超过50万加币,出入都还配着司机和保姆,但报税收入只有区区6万,因此又能领着每年1.7万的巨额牛奶金福利,但三个孩子全部都就读学费高昂到奢侈的著名私校! 原本一切相安无事,但最近她向前夫索要巨额抚养费的官司,送她上了本地媒体的头条。 North Shore News的报道,A要求前夫支付她每年32万加币的赡养费,用于支付住家保姆、司机、孩子的私校以及各种课外辅导等相关费用。 之所以能提出这样的要求,因为A表示身在中国的前夫属于“高净值人士”,完全有能力负担她的这些费用——因为她自己的收入只有每年$66476元,再加上$17564.42元的牛奶金,也不够维持这些开支。 就是这些巨大的反差,才引起了本地媒体的关注。 12月14日,BC最高法院的Kimberley Robertson法官发布了一项临时命令:要求商人B向前妻A支付$16062元的子女抚养费。 同时,B还需按照预估的年收入$100万、以及加拿大《联邦配偶赡养费指导意见》所给出的标准,来支付前妻A的月度赡养费,以支持张女士和三个孩子的“豪华”生活。 ![]() 据悉,这对夫妻于2008年在中国结婚,并在2019年3月至2020年3月之间合法分居。 两人共育有3个孩子,目前分别为8岁、10岁和12岁。 此外,52岁的B先生还有一名20岁的成年孩子,目前就读于UBC,且与42岁的A女士同住。 B先生是一名成功的商人,在上海某工程公司担任CEO,同时还从其他几家公司获得权益。他在国内拥有多达61处房产,且这些房产已被中国上诉法院视为夫妻共同财产。 ![]() B先生在BC省和中国的法庭中称,他的资产在$7000万-$9000万之间,但他向BC省法院提交的最新财务报表显示其资产为$4100万元,B表示这是因为疫情对中国建筑行业产生了“巨大影响,因此也影响了他的业务”。 B先生提交的年收入为$15.5万元,但A女士估计他的年收入接近$240万元,因为根据中国法院2015年的调查结果,B先生的租金收入就有$440万元。 因此现阶段,法官Robertson的临时命令中假定B先生的年收入为$100万元。 与此同时,B先生辩称A女士的年收入应为$20万元。因为A女士曾经是上海音乐学院的管风琴老师,课内课外的年收入大约$20万。但A表示,在2022年她的收入只有投资赚的$11240元,和房租收入$55235元,总收入为$66476元。 除了这部分收入之外,A女士还从联邦政府获得了$17564.42元的牛奶金。 最后,法官Robertson确定A女士的收入为$20万元,因为A女士完全有可能继续在BC省从事音乐教育。 ![]() 法庭文件显示,A女士和3个孩子在西温的豪宅于2017年8月以$840万元买入,其中首付$420万,但在今年3月A女士和孩子搬出了这幢豪宅,且这套房子最近以$680万元贱卖,售房款中的$270万元存入了联合信托。 A女士列出的子女抚养费清单包括三个孩子上私校的学费$79329元,以及每年$32万的课外辅导费。课外辅导有中文课、数学课、逻辑课、法语课、公文教育、英语课、写作课、科学课、钢琴课、小提琴课、大提琴课、绘画课、合唱团、管弦乐队、乒乓球训练、游泳俱乐部和训练、网球和各种夏令营。 A还表示每年带孩子们度假三四次,花费约为$13.52万元。 ![]() 但B在法庭上辩称“这些补课很多是不必要的,且并未经协商就单方面为孩子们报名参加。” 同时还列出他为A女士和房子添置过的一些资产,比如:$50万元的家具、$6万元的钢琴、$6万元的蒂芙尼钻石项链,以及各种大牌包包加起来超过$23万元,以及每年缴费超过$30万元的人寿保险。 B先生表示自己是一个合格的丈夫,人虽不在加拿大,但会将养家费用转入A女士的银行账户,以支付她和孩子们的生活开支,“我每年都会尝试来温哥华看望孩子们,一起生活2个月左右,主要是在学校的寒假和暑假期间。” 目前,这起离婚官司仍在审理之中。 |
联系电话:647-830-8888|Goodwebca Inc.
GMT-4, 2025-8-20 11:01 AM , Processed in 0.044455 second(s), 2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