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那个无论是网络还是交通都远没有今天发达的年代,一位留学美国的中国留学生用自己的书法写下了两句话:“寄远曾吟青鸟赋,归思几度白云回”。意思是说,这位学子思乡心切,连寄托着他乡愁的白云都飞回了中国。 而这几天,一位身在德国的中国留学生却因为违抗母命,暂时不想回国,而被亲妈拉黑,随后又被网友们群体“施压”。她简直是犯了忌讳,捅了马蜂窝,甚至在某些网友眼里看来,属于十恶不赦。 这位留学德国的中国女留学生是家里的独生女,目前临近毕业,想留在德国找工作。但是女生的父母想让她回国,跟父母待在一起。 因此,家长与女儿在这个事件上争执不断,去留问题也是一直悬而未决。 最后,双方都不妥协。女留学生的妈妈很生气,要跟她断绝关系,把她拉黑了。后来又加了回来,但给出了最后通牒: “外面就是天好地好,你也应该回国,因为你的爸爸妈妈都在国内。” “你怎么能把爸爸妈妈抛在国内,自己远走他乡?你不能学那些自私的孩子。” “千疼万疼抚养你,长大落了个这样的下场,你有没有良心?” “我们从小辛辛苦苦把你养大,没让你受一点罪,你就是来这样报答我们的?” “以后不会再供养你一分钱,从今往后爸爸妈妈存钱养老,你就当没有爸爸妈妈。” “如果你不回国,这个家有妈妈的一天,就永远不欢迎你回来,死了也不要回来。” 各大平台的留言我们都大量浏览了,就我们观察到的留言来说,反对或干脆直接谩骂这位女留学生的占92.2%,支持加上中立观点的,只占7.8%。可以说,对于这位女留学生的“批评”是全方位、无死角的。 其中一些发言,确切地说,其中很多发言并不是就事论事的说理,而是纯纯粹粹的谩骂。 上面这几条评论已经算是“轻喷”了。更多直接破口大骂的评论已经被各个平台删除了(当然,即便没有删,我们也没必要放上来)。 其实,在现实生活中,各国留学生们遇到更多的是反例! 比如,身边很多小留学生本来在国内过着一呼百应,养尊处优,相当优渥的生活,根本不想出国,从来都不想去美加英澳新欧过苦日子。但是,他们的父母非把他们送出来留学,还口口声声说“都是为你前途着想”。 学费、生活费、甚至吃喝玩乐、周游列国的钱都不用担心,父母全出。 同样,很多在美加英澳新欧过了多年苦日子的留学生们,好不容易毕业了,甚至没熬到毕业,全都早就“寄远曾吟青鸟赋,归思几度白云回”了,可谓归心似箭了。 然而,这些根本不喜欢欧美生活的留学生的家长们又横生枝节、横加阻挠,机关算尽,从中作梗! 这些家长一般的套路都是:苦口婆心地劝说孩子尽量在当地找工作,尽量留下来生活。 当然,这些父母让孩子在国外继续吃苦可能也不完全是“都为了你好”,而是有可能也有一点点私心,那就是——等孩子在当地站稳脚跟了,自己可以过去养老,享受一家几代的天伦之乐。 比如,在这个新闻的留言区里,一位身在意大利的女孩就来吐槽了。 像那位德国女留学生家长的这种不回国就要断绝关系的情况,在现实生活中还真的属于凤毛麟角。 咱们也不能说这位德国女留学生的家长属于极少数的个例,但是这样的情况确实并不多见。当然,越是不多见的事,越是容易成为新闻热点,所以这不才传开了! 其实,这个德国女留学生并没有说抛弃父母,不管不问,只是想先在德国找找工作而已。说实在的,没准儿大概率还找不到呢。 而有些孩子在“话赶话”被逼急了的时候,确实会在气头上敲一些无情的字句,不过,一家人都不会当真的。真心轮不到外人来破口大骂,横加指责,甚至为这个根本不相识的女生矫正人生道路。 重点关注资金来源!有些网友太过于脱离实际,太西方化了? 现在网上有一种论调,就是说孩子们想要选择自己的生活道路没问题,但是你别花父母钱啊,花父母钱就得受父母的管束和控制。 这种观点太过于“理论脱离实际”了,也太过西方化了。 怎么讲? 因为他们这个理论有点水土不服,不接地气,只能在西方兑现。 西方国家孩子只要上的是公立学校,那从幼儿园到大学,基本上是免学费或只收极低学杂费的。即便是上私立大学,也有很多奖学金、助学金和学业贷款可以申请。 甚至作为非本国学生的留学生,我都曾经拿到过一笔当地政府发放的助学金。 另外,他们青少年在打工方面的机会很多,工钱也都是明码标价,按时发放,不会有受欺负、甚至赖着不给的情况。 很多国家的公交车、火车、地铁等等交通工具对于本国学生是免费或只收取极低费用的。因此,这些孩子可以做到“选择自己的生活道路没问题,但是你别花父母钱”。 身边也确实有不少欧洲年轻人刚十六七岁就出来自己租房子住,边打工边上学了,可以说是高度独立。 然而,如果把这些西方孩子放到整个体系都情况不同的地方,他们也根本做不到“选择自己的生活道路没问题,但是你别花父母钱”。 他们也只能找父母要钱,先完成学业再说。毕竟,谁都无法缘木求鱼。 由于你无法缘木求鱼,就没有资格拥有选择自己生活道路的权利? 这是不是也稍微有那么一丁点不讲理? 所以,这些网友指责孩子们“花着父母的钱,还想有自己的思想和选择?”就好比别人把这些网友的饭碗拿走,还指责他们为何不吃饭一样。 说到孩子与父母紧密连接的关系这方面,为什么西方人虽然也爱家庭、爱父母,但这种父母和子女在生活上高度捆绑的情况很少发生呢? 主要还是因为老人们的养老压力相对较少,相关部门给年轻人分担了一些赡养老人的任务,提供了一些保障,让年轻人可以放开手从事自己的事业,过自己的独立生活。仅此而已,没什么“高大上”的东西。 当然,我们还是充分相信,随着国内各个体系越来越成熟与完善,年轻人的选择越来越多,这些现在还困扰大家的问题在不远的将来都会迎刃而解。 国际著名心理学家谢尔登.卡仕丹有句名言非常精准地定义了一类人: “你过去一定是拼命地努力去做一个你母亲可以轻视且折磨的孩子,因为你一直都害怕如果你不这样做的话,你对她来说根本就是不存在的。” 北大心理学专家武志红也着重阐述过愚孝这个事物: “什么叫愚孝?即孩子会不惜牺牲自己、自己配偶和自己孩子的利益,而一味地对父母做出极大的牺牲。” 武老师还引用了一位退休英语教师的观点。 这位教师阐述了某些父母的一贯逻辑: “从生命的价值观来看,你永远欠我们的,还不起。我们住你的房,你还欠我们的。 仿佛是,仅仅因为生下了孩子,一些父母就认为孩子永远欠自己的,所以就可以进行大肆索取了。” 武老师表示: “听话,是中国家庭教育的头号关键词,中国父母夸孩子时,听话是最容易被使用的赞语。 只要你是孩子,不管你多大,哪怕四五十了,还要听父母的话。” 在今天这个案例里,留德女孩显然就是“不听话”了,因此非但得到了家长的谴责,还得到了留言区里绝大多数网友的口诛笔伐,甚至破口大骂。 武老师当时举了个例子,说有个女儿,从小被妈妈疼爱,母女关系特好,但女儿谈了男朋友以后,母女关系直接崩盘了(母亲单方面跟女儿闹掰)。 原因仅仅是因为早已成年的女儿交往了一个男朋友,而直到交往后的六个月才让她母亲知道。 这就属于相当“不听话”了,跟当妈的“不是一条心”了。最终不但导致母女决裂,母亲还威胁断绝母女关系,老死不相往来。 当然,这属于极端案例。不过,这个极端的案例倒是让人想起了一个更加极端的案例。 几年前一位已经成年的年轻女子在网上发帖,称跟父母一起住,父母一直反对她在家里养猫的行为,称猫影响她的工作、学习。 为了这只猫,他们争吵过好多次。 终于有一天,趁着女孩不在家,爸妈把她养的猫给溺死了,还苦口婆心地对她说:“都是为你好”。 女孩回到家、二话不说,打包行李离开了,搬去了另一个城市,把父母的微信也都删了。 有人会问,这些被过分索取的孩子,难道就不知道父母的行为过分吗?为何他们反而会发展出对只知索取的父母进行无限付出的“愚孝”呢? 武老师的答案是,这是他们能亲近父母的唯一有效方式。也就是说,归根结底,这些孩子还都是爱父母的。 而在“腐朽没落”与“不尊教化”的西方世界,就连愚孝这种词汇都没有,而是根本就没有孝顺这种概念,有的只是父母与子女间建立在平等基础上的互相负责与尊重。 总结一下: 有理讲理,有话说话,但一帮自己道德水准都不见得怎样的网友开着上帝视角对他人进行道德审判,乃至破口大骂,这类行为真的很难让正常网友们接受啊。 |
联系电话:647-830-8888|多伦多六六网 www.66.ca
GMT-4, 2025-5-12 04:40 AM , Processed in 0.044595 second(s), 2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