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伦多 六六网  www.66.ca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扫描二维码登录本站

搜索

弱国无外交?哪个弱国?

2024-5-24 09:31 PM| 发布者: 熱帶魚| 查看: 430| 评论: 0

修学好古,实事求是。

——班固《汉书•河间献王刘德传》

夫实事在前,吾所谓是者,人不能强辞而非之,

吾所谓非者,人不能强辞而是之也……

——凌廷堪《戴东原先生事略状》

《联合早报》4月15日刊发哈佛大学肯尼迪学院阿什民主治理和创新中心研究员杨军先生的文章《大国外交身段不可不柔》。此文从“川普任内如何应对并化解其咄咄逼人的行事风格”谈到“弱国无外交”的非必然。基于对中国历史知识的掌握,杨军先生讲到了蔺相如“完璧归赵”以及晏子使楚,并企图以此批驳“弱国无外交”。然而,用这两个春秋战国时期的古人事迹来论证所谓“弱国不仅同样有外交,且往往还能远超强国”并不合适,因为蔺相如时期的赵国以及晏子时期的齐国并不应被视为弱国。

蔺相如事迹主要见于《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蔺相如“完璧归赵”之事发生于赵惠文王时期——惠文王是推行“胡服骑射”的赵武灵王之子。《战国史》作者杨宽认为,赵国由于推行胡服骑射、攻取中山与胡地、收编林胡与楼烦的军队,军事力量大为增强,这样就出现了秦、齐、赵三强鼎立局面。惠文王是武灵王的直接继承者,其统治时期在赵国历史上也算相对强大的时期。

“完璧归赵”四年后的渑池之会,在一定程度上揭示了当时赵国外交与军事之间的关系。周赧王三十六年(秦昭王二十八年,赵惠文王二十年,公元前279年),秦王邀赵王会于渑池,赵王不愿去,而廉颇、蔺相如认为如果不去,“示赵弱且怯也”。他们显然认为赵王不应示弱、示怯。其后渑池之会得以举行。秦王饮酒正酣时,请赵王奏瑟,而秦御史记下秦王“令赵王鼓瑟”。其后蔺相如使秦王不得已敲了一下缻(他说出“五步之内,相如请得以颈血溅大王矣!”这样的话),他也让赵国御史记下秦王“为赵王击缻”。秦国群臣提出请以赵国十五座城“为秦王寿”,蔺相如针锋相对地说请以秦国的咸阳(国都)“为赵王寿”。由于赵国已经部署重兵防备秦国,“秦不敢动”(参见《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渑池之会上,赵国外交之所以不败,固然与蔺相如的大勇有关,但不可忽略的是该国外交以军事实力为后盾。赵军能让“秦不敢动”,可见当时的赵国并非弱国。值得注意的是,《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记载了秦国战胜赵国,包括“其后秦伐赵,拔石城。明年,复攻赵,杀二万人”,同样记载了赵国击败秦国,比如“其明年,赵奢破秦军阏与下”。可见,当时秦国、赵国交战,互有胜负(前者胜多负少)。另外,廉颇还率军战胜过齐国、魏国——这也能说明当时的赵国非弱国。

晏子(晏婴)是春秋后期人,历经齐国灵公、庄公、景公三朝。当时的齐国虽不能与齐桓公(春秋五霸之一)时期比,但也不应视为弱国。齐庄公时,齐国军队曾经攻入晋国纵深,而当时的晋国还应被视为中原霸主。齐景公时,晋国、燕国侵齐,晏子向景公推荐司马穰苴为将。晋军、燕军主动撤退,齐国收复所有失地。

在此有必要提及的是,晋军战胜楚军的湛阪之战发生于周灵王十五年(楚康王三年,齐灵公二十五年,公元前557年),该战予楚国以较为沉重打击。次年(齐灵公二十六年),晏婴父亲晏弱去世。他在齐国继任为大夫。晏子肯定知道湛阪之战,也了解楚国的真实军力。

《中国军事通史》(第二卷“春秋军事史”)的作者称弭兵大会(周灵王二十六年,楚康王十四年,齐景公二年,公元前546年)前的齐国为“二等强国”,是有其道理的。在弭兵大会上,在晋国执政的赵文子(赵武)说:“晋、楚、齐、秦,匹也。晋之不能于齐,犹楚之不能于秦也。”李梦生《左传译注》中对此句的翻译是:“晋、楚、齐、秦,是同等国家,晋国不能够支配齐国,就像楚国不能够支配秦国一样。”由此可见,齐国与楚国的关系,并非弱国与强国的关系。用晏子使楚不辱使命来批驳“弱国无外交”,非常不合适。

探讨弱国有无外交,应关注真正的弱国,而杨军先生却误以为蔺相如时期的赵国以及晏子时期的齐国为弱国。依据对中国历史的片段了解(比如只知晏子使楚而不知整体齐国史,也不知晏子时期的列国间关系)企图论证或批驳特定观点,就可能会出现谬误,并可能误导读者。对中国历史而言,由于各种偏颇、曲解、谬误普遍存在,“纠谬式普及”非常重要但却较为少见。本文的写作,也为使普通读者对(在中国广为人知的)“完璧归赵”、晏子使楚有更正确的认识。

杨军先生在其文章中还提到:以色列(及新加坡)“国土虽小,却能在国际政治舞台上长袖善舞、左右逢源。它们在国际的表现又哪是弱国无外交?恐怕是许多大国也望尘莫及的。”以色列在国际政治舞台上真能说是“长袖善舞、左右逢源”?5月10日,联合国大会以143票赞成、9票反对(包括以色列)、25票弃权通过决议,认定巴勒斯坦国符合《联合国宪章》规定的会员国资格,且应被接纳为会员国。也在这个月,哥伦比亚与以色列断交,特立尼达和多巴哥、巴哈马、爱尔兰、西班牙、挪威则宣布承认巴勒斯坦国。这些都应算是以色列外交“长袖善舞、左右逢源”乃至“许多大国也望尘莫及”的最新证据吗?在此还要指出的是,以色列并非真正的弱国,而是中东军事强国、科技强国(乃至经济强国)。要讨论当代弱国有无外交,用巴勒斯坦国作为对象更合适些。

后记:《纽约时报》今年5月11日一篇文章标题中有“Israel, Isolated and Defiant, Risks Turning Into a Pariah”。而“Isolated(孤立)”、“Pariah(贱民)”等也可视为对以色列国际表现的特定评价。

(注:林原,历史学博士,旅加中国学者。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责编邮箱bo.liu@ftchinese.com)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最新评论

联系电话:647-830-8888|多伦多六六网

GMT-4, 2024-6-16 11:13 PM , Processed in 0.044821 second(s), 2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