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伦多 六六网  www.66.ca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扫描二维码登录本站

搜索

你以为他们是在救楼市?其实他们只是在救房贷

2024-5-25 11:02 PM| 发布者: ㄚ銘| 查看: 279| 评论: 0

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

这句话,估计大伙儿都听腻歪了吧?

但是,在如今这个节骨眼儿上,这句话竟然成了房地产界的"至理名言"!

你别不信,最近国家可是下了血本儿,砸钱3000亿买房,就为了给楼市"输血"!

可是,仔细一琢磨,他们真的是在救楼市吗?

我看未必,说白了,他们是在救房贷!


来看看最近的大动作:首付比例直接从30%降到15%,85%的房款都可以贷!这意味着什么?

意味着老百姓得背更重的债啊!本来呢,3成首付就已经够呛了,现在直接降到1.5成,那不就等于逼着大伙儿加杠杆吗?这不是给楼市"输血",这分明是给银行"输血"啊!你想啊,房价动辄几十万、上百万,首付降了,意味着更多的人能够"上车"了。可是,这些人真的有足够的经济实力吗?万一哪天失业了、收入少了,还得起房贷吗?到时候,银行的坏账率飙升,谁来买单?还不是老百姓?

看看那3000亿的国家队资金,说是收购存量房,其实就是变相的"接盘侠"。开发商卖不动的房子,让国家来兜底,这不就是变相的"救市"吗?可是,这钱从哪儿来?还不是老百姓的血汗钱?说白了,这就是拿老百姓的钱,去填开发商的窟窿! 开发商囤积居奇、坐地起价,把房价炒到离谱的高度,现在卖不动了,就让国家来"接盘"。这不是赤裸裸的"国进民退"吗?这些房子,本来就是开发商的责任,凭什么让全国人民来"埋单"?

你以为他们是在救楼市?真相是他们在救房贷

更要命的是,这波操作下来,房地产市场很可能会出现"双轨制":一个是国家收购的保障房,一个是开发商的商品房。保障房肯定要比商品房便宜,那开发商还怎么卖得动?到时候,是不是又得靠国家来"兜底"?这不是把楼市越"救"越乱吗?你想啊,保障房和商品房本来就是两个概念,现在硬是要混在一起,这不是自相矛盾吗?保障房的定位是面向低收入群体的,而商品房是面向市场的。如果国家大规模收购商品房来当保障房,那岂不是本末倒置?而且,这样一来,保障房的门槛势必会提高,那真正需要保障的群体,又该何去何从?

说到底,楼市的问题根子还是在供需失衡上。现在库存这么高,还非得想方设法地去化,这不是本末倒置吗?与其想着怎么"救市",不如好好想想怎么"稳市"。控制供给,优化结构,让房子真正回归居住属性,而不是成为投机的工具,这才是楼市健康发展的根本之道! 你看,这些年,多少人把房子当成了"摇钱树",买了一套又一套,结果呢?房价虚高,租金飞涨,普通人想要安居乐业,简直比登天还难!这种畸形的市场,早就该好好整治整治了。

国家队的3000亿,看似在"救市",实则是在"救债"。这钱要是真花在刀刃上,比如完善租赁市场,发展保障性住房,那才是真正惠及民生的举措。现在这样,只怕是又给楼市注入了一针"强心剂",治标不治本啊!你想,那么多烂尾楼,那么多空置房,说到底,还不是因为开发商盲目扩张、恶性竞争?现在,国家不去规范市场秩序,反而要给这些不负责任的开发商"兜底",这不是败坏市场规则吗?长此以往,房地产行业还怎么健康发展?

千万别被表象所迷惑,房地产市场的问题,绝不是简单的"输血"就能解决的。供需失衡、结构失衡、金融风险,这才是楼市面临的真正难题。 想要破局,还得从根子上治,从体制上改。否则,再多的钱,也只是杯水车薪,无济于事!说到底,房地产市场是国民经济的支柱,关乎千家万户的民生福祉。一味地"救市",不仅解决不了根本问题,反而会让市场失衡进一步恶化。只有让市场在zf的宏观调控下,有序地实现"去库存",才能真正实现楼市的软着陆。

这个时候,买不买房,就见仁见智了。但有一点可以肯定,不管楼市怎么变,房子始终都是用来住的,而不是用来炒的。只有摒弃投机心理,回归居住本质,楼市才能真正走向健康稳定的发展道路。 救与不救,其实都是表象,关键还得看我们自己的选择。毕竟,楼市的未来,始终掌握在每一个置业者的手中!你想啊,买房,本来就是一件人生大事,关乎几代人的幸福。如果,我们一味地跟风炒作,岂不是本末倒置?房子,应该是一个家的归宿,一个安居乐业的港湾。只有我们每个人都理性看待,不被虚假繁荣所蒙蔽,楼市才能真正回归理性,实现可持续发展。

否则,救市也好,输血也罢,都只是饮鸩止渴,无法从根本上解决问题。眼下,我们每一个置业者,都应该擦亮眼睛,看清楼市的本质。无论是买房自住,还是投资置业,都要量力而行,不要盲目跟风。 只有我们每个人都保持理性,房地产市场才能真正走向成熟,实现健康稳定的发展。这,才是对国家负责,对自己负责,对子孙后代负责啊!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最新评论

联系电话:647-830-8888|多伦多六六网

GMT-4, 2024-6-17 06:16 AM , Processed in 0.046255 second(s), 2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