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伦多 六六网  www.66.ca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扫描二维码登录本站

搜索

中科院转文释疑美国登月,用郭德纲段子回评论

2024-5-26 06:04 AM| 发布者: 希瑞| 查看: 239| 评论: 0

连日来,质疑美国阿波罗登月计划真实性的声音持续搅动国内互联网。继中国科协之后,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简称“中科院地质地球所”)也“下场”刊文科普释疑。

5月22日,微信公众号“中科院地质地球所”转发了腾讯新闻旗下“一起来唠科”稿件《美国阿波罗登月造假被实锤?证据不会消失,时间将证明一切》(注:见后附“延伸阅读”部分)。文章中,北京广播电视台主持人段玉龙对话国际宇航联空间运输委员会副主席杨宇光,解读近期针对阿波罗登月计划流言的来龙去脉。

文章称,波澜的缘起是在嫦娥六号发射的直播中,探月工程三期副总师裴照宇在和主持人对话时,提到“阿波罗盆地”时有一段不连贯的表述被大肆解读,被当成美国登月造假的“铁证”。

对此,杨宇光表示,“裴总虽然没有把这段话说完整,但他提到的‘阿波罗’其实指的是‘阿波罗盆地’,另称为‘阿波罗撞击坑’,指的是在月球南极艾特肯盆地里的一小部分地形。南极艾特肯盆地是非常大的,直径超过2000公里,包含了月球的南极。但这个撞击坑的名字和阿波罗登月地点并没有关系。”

他指出,“我们知道人类史上唯一的载人登月计划是阿波罗登月,从1969年到1972年一共进行了七次,除了阿波罗13号失败以外,另外6次都取得了成功,都是落在月球的正面。阿波罗计划的名字起源罗马神话中的太阳神阿波罗,当下的美国重返月球计划起名为阿尔忒弥斯计划,在神话中阿尔忒弥斯是阿波罗的妹妹,可以看出他们取名是一脉相承的。”

“所以,‘阿波罗计划’和‘阿波罗撞击坑’除了名字相同,并无其他关联。裴总也没有在节目中说阿波罗计划是假的,这是很明确的。至于他说的没有找到阿波罗盆地的什么,我也无从判断,我们只能从国家航天局在嫦娥六号正式发布的信息中来了解这个任务,目前唯一知道的就是阿波罗盆地是我们的计划着陆点之一。”杨宇光称。

中科院转文释疑美国登月,用郭德纲段子回评论

嫦娥六号降落区域示意。微信公众号“中科院地质地球所” 图

澎湃新闻(www.thepaper.cn)注意到,微信公众号“中科院地质地球所”还在上述文章的评论区回复了不少质疑阿波罗登月计划真实性的留言。

中科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是1999年6月由中国科学院地质研究所和中国科学院地球物理研究所整合而成。2004年,中国科学院武汉物理与数学研究所电离层研究室整体调整到该所。整合后的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是目前中国最重要和最知名的地学研究机构之一。

该研究所的“十四五”定位与目标是“面向地球与行星科技前沿,面向资源能源、宜居环境、深空探测等国家重大需求,面向国民经济主战场,发展地球与行星科学新理论,研发深地探测关键技术装备与深空探测科学载荷,为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提供强力科技支撑。努力建成国际一流的地球与行星科研机构,成为地球与行星科学前沿理论的研究高地和高端人才基地,成为战略性资源能源勘探开发技术装备的创新平台,成为地球宜居环境建设方案的科学智库。”

此前,中国科协微信公众号“科学辟谣”也曾在5月14日刊发中国科技新闻学会太空文化传播青少年工作委员会委员王君毅的科普文章,解释了上述裴照宇关于“阿波罗盆地”的发言。

王君毅文章称,“这本来是直播类节目中常见的情况,但因为裴照宇提到了‘没找到’和‘阿波罗’这两个词,一些媒体认为发现了‘流量密码’,将这段对话单独截取出来,并配以《关于南极艾特肯盆地,裴总这样说:没找到那个……》这种容易让人产生联想的标题,做成短视频进行大肆传播。在这些视频下面的评论区,出现了大量的认为找到了美国阿波罗登月事件造假证据的评论内容。”

王君毅在文章中写道,“视频中提到的‘艾特肯盆地’位于月球南极,是被誉为‘太阳系内最大的撞击坑之一’的大型盆地,面积跨越月球正反两面,在这个大型盆地内还遍布着很多大小不一的盆地,视频中备受争议的‘阿波罗盆地’就是其中较大的一个,它位于月球背面。‘阿波罗盆地’这个名字里虽然也有‘阿波罗’,但和阿波罗登月任务落点完全是两回事。这是为了纪念阿波罗登月任务而命名的,并非任何一次阿波罗登月任务的落点。”

关于美国阿波罗登月计划,据中国国家航天局官网介绍,1969年7月16日,阿波罗11号飞船出发,7月20日登月舱降落在月面上。经过近7小时的等待,尼·阿姆斯特朗于美国东部时间20日22时56分20秒踏上月面,并说出了那句永载史册的名言:“对一个人来说这是一小步,但对人类来说是一次飞跃。”随后,艾·奥尔德林也踏上月面。到1972年12月,又有5艘阿波罗号飞船将10人送上月面。他们在月面上进行了许多科学考察和实验活动,共带回月球物质300多千克。


延伸阅读:

来源:中科院地质地球所 2024年05月22日

一场关于美国阿波罗登月计划是否造假的讨论近日又掀起波澜。波澜的缘起是在嫦娥六号发射的直播中,探月工程三期副总师裴照宇在和主持人对话时,提到“阿波罗盆地”时有一段不连贯的表述被大肆解读,被当成美国登月造假的“铁证”。

裴总没说完的这句话到底是什么?阿波罗登月真是假的吗?多年的流言为何总能反复起波澜?《一起来唠科》邀请北京广播电视台主持人段玉龙,对话国际宇航联空间运输委员会副主席杨宇光,解读流言来龙去脉。

1. 段玉龙:大家都很关注直播中裴总说的 “没有找到那个……阿波罗盆地的那个……”,他没说完的这句话到底是什么?真的意指阿波罗登月造假吗?

杨宇光:裴总虽然没有把这段话说完整,但他提到的“阿波罗”其实指的是“阿波罗盆地”,另称为“阿波罗撞击坑”,指的是在月球南极艾特肯盆地里的一小部分地形。南极艾特肯盆地是非常大的,直径超过2000公里,包含了月球的南极。但这个撞击坑的名字和阿波罗登月地点并没有关系。

我们知道人类史上唯一的载人登月计划是阿波罗登月,从1969年到1972年一共进行了七次,除了阿波罗13号失败以外,另外6次都取得了成功,都是落在月球的正面。阿波罗计划的名字起源罗马神话中的太阳神阿波罗,当下的美国重返月球计划起名为阿尔忒弥斯计划,在神话中阿尔忒弥斯是阿波罗的妹妹,可以看出他们取名是一脉相承的。

所以,“阿波罗计划”和“阿波罗撞击坑”除了名字相同,并无其他关联。裴总也没有在节目中说阿波罗计划是假的,这是很明确的。至于他说的没有找到阿波罗盆地的什么,我也无从判断,我们只能从国家航天局在嫦娥六号正式发布的信息中来了解这个任务,目前唯一知道的就是阿波罗盆地是我们的计划着陆点之一。

中科院转文释疑美国登月,用郭德纲段子回评论

嫦娥六号降落区域示意

2. 段玉龙:很多网友揪住了这句没说完的话,来延展出阿波罗登月是假的这一结论,当然这种猜测也不是第一次了。反过来问,现有的证据如何证明美国当年的确是成功实现了载人登月?

杨宇光:这个问题我们需要摆事实讲道理,在事实的基础上每个人都可以提出自己的质疑。

首先讲一个和中国人关系最大的信息。在我们探月工程开始之前,我们在月球的科学研究上有一些非常显性的成果,成果来自欧阳自远院士利用美国高级官员在访华时赠送我们的1克月壤进行各种研究后,发表在权威期刊上的多篇高水平科研论文。同时,他通过研究判断出这1克月壤是来自于阿波罗17号采集的样本。月球上采集的土壤和地球上的是可以被区分的,不同星球的土壤化学元素中同位素占比不一样,这是没法伪造的。欧阳院士发表的文章至少能证明,美国人送的土壤来自月球。

当然,还有一些辅助判断依据。我认识一位美国航天领域资深的老先生,他参加国际会议时会带上一块石头,是他购买的一块来自月球的陨石。人类历史上有来自月球甚至火星的各种陨石落到了地球,我们拿到石头后进行对比分析就可以判断其来源。

我举这个例子是想说明,土壤或者陨石究竟是来自哪里,都是由严谨的科学依据来判断的。

3. 段玉龙:您刚才在讲这个故事的时候,我产生了一个疑问,怎么证明美国人送给欧阳院士的这1克月壤不是从掉落地球上的陨石中抠出来的?

杨宇光:到今天为止,包括美国、前苏联、中国、日本、印度等在内的多个国家都发射了环月探测器,这些环月的探测器可以获得月球不同区域的信息。根据这些信息,再结合公开发表的各种科学研究论文,交叉论证之下可以判断出月壤到底来自哪个位置。美国六次阿波罗登月带回的月壤,来自月球上不同的地区。而不同地区土壤成分不同,比如月海地区玄武岩是最多,这是由于岩浆活动形成,而来自高地的土壤斜长岩的成分最多。

除了中国,美国也将这个月壤作为国礼送给了其他很多国家,这些国家对月壤的研究都是试金石,如果是假的是很容易被发现的。

4. 段玉龙:也有网友说,哪怕月壤真的是来自月球,那怎么证明是人带回来的?有没有可能只是探测器带回来的呢?

杨宇光:前苏联16、20、24号三次月球任务采回了300多克月壤,我们的嫦娥五号探测器采回1.731公斤,但美国采回了381公斤以上。对比可以看出,美国采集的土壤量级在60年代到70年代靠机器采样是无法完成的。那个年代实现自动采样的机器非常精巧,而代价是采样量很小。

我听阿波罗11号登月舱驾驶员巴兹·奥尔德林亲口说过,他和阿姆斯特朗登上月球后,完成一些出舱基本操作后他就把相机给了阿姆斯特朗,所以奥尔德林的照片比阿姆斯特朗多得多。其中有一张照片是奥尔德林拎着两个从登月舱上拿下来的仪器,准备放到合适的位置上去,另一张照片则是放好的科学仪器。这个仪器是激光反射器,地面天文台可以用这个激光反射器的波束发射到登月的位置,通过波束原路返回进行精确测距。这样的反射器阿波罗11号、阿波罗15号以及前苏联的无人月球车都曾用过。

中科院转文释疑美国登月,用郭德纲段子回评论

奥尔德林在月球上拎仪器照片

激光探测器有没有可能不是人类放上去的呢?这个问题涉及到另一个证据。登月舱是有精确落点的,而激光反射器要考虑位置差异。通过很多国家的环月探测器可以看到,这个探测器和登月舱并不在同一个位置,这说明有两种可能性:一是人拎过去的;二是月球车开过去的。六十年代的月球车体积比现在的大很多,如果是无人登月舱加上月球车,环月探测器一定是可以拍到月球车的。但实际情况并没有,探测器只拍到了阿波罗11号的登月舱和附近的科学仪器。相反,阿波罗15号到17号这三次飞行任务,探测器可以拍到月球车及行驶痕迹。当然,由于探测器口径原因,目前暂时无法拍摄到人类的脚印,但轮胎的轨迹已经可以足够证明有人驾驶。

而阿波罗15号、16号、17号的月球车如果是自动驾驶,一定会带有一个庞大的能源系统,就像前苏联的月球车,但它们并没有。同时,无人驾驶月球车行动非常缓慢,哪怕发展到21世纪的玉兔一号、玉兔二号,在月球行驶仍然是缓慢的。事实上,目前拍到的阿波罗月球车行驶轨迹很长。以美国宇航员约翰·扬为例,他甚至创下了在月球上“飙车”的时速纪录,而这样的飙车靠无人驾驶是无法实现的。

中科院转文释疑美国登月,用郭德纲段子回评论

阿波罗 17 号留下的痕迹

此外,当时人类的数码技术有限,月球直播的画面很模糊,但阿波罗从月球带回来的胶卷十分清晰,甚至可以跟21世纪发射的月球探测器拍摄的素材媲美,这是60年代人类光靠观测无法达到的。在当时根本没有这些数据的情况下,如何造出这种 “假”?

5. 段玉龙:杨老师提到的证据大家此前也从不同渠道或多或少有了解,但即便如此,关于阿波罗登月真假的讨论仍然不绝于耳。比如美国国旗为什么会飘起来?月球拍照为什么反光?甚至有人说这是多国航天集团在一起策划的阴谋,这个阴谋就是为了证明人类真的上过月球。您怎么看待这种公众情绪?

杨宇光:比如那个关于国旗的传言,我们知道月球上确实没有空气、没有风。而旗杆是有弹性的,弹性势能在没有空气的环境里能量耗散极慢,会导致稍微一点扰动旗杆就会带着旗帜晃动。这个问题有另一个细节佐证,阿波罗11号在月球上放了一个月震仪,它测量出月球上也存在地震,且地震波形和地球的地震差别非常大,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是因为月球上没有液态水也没有空气,地震波在月球传播时很少有耗散、很长时间消不掉。

中科院转文释疑美国登月,用郭德纲段子回评论

宇航员奥尔德林在月面与美国国旗合影

我们对任何事情下定论,都不会只采用单一来源的证据,而是多方面交叉佐证。我举了一些论证阿波罗登月是真的论据,如果说是假的,也同样需要多方确凿的证据来论证。当然了,现在大家还是可以争吵,等将来有更高分辨率的相机可以拍摄到更清晰的人类登月脚印,那就真假立现了。脚印一直在月球上不会消失,他们会成为最终的证据。

这里再科普一个信息,登月的车辙和脚印是一直会停留在原地的,原因正是因为月球上没有空气。而且月球的土壤/岩石受到几十亿年的风化作用,变成了极其细微的、颗粒状的、尖锐的月壤。因为月壤特别尖锐,在不需要水、粘合剂的情况下,踩过去的形状可以完整保留。所以,我们可以拭目以待。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最新评论

联系电话:647-830-8888|多伦多六六网

GMT-4, 2024-6-17 06:08 AM , Processed in 0.050701 second(s), 2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