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伦多 六六网  www.66.ca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扫描二维码登录本站

搜索

大水汹涌而来!历史性变化,今天落地

2024-8-30 11:32 AM| 发布者: 风云客| 查看: 241| 评论: 0

北京时间今天(8月30日)下午五点,央行通过官网宣布:

下面就是相关公告的截图:

央行的公告说:为贯彻落实中央金融工作会议相关要求,2024年8月人民银行开展了公开市场国债买卖操作,

这向我们透露了三个重要信息:

第一,央行启动了常态化的国债买卖;

第二,买入的是短期国债,抛售的是长期国债;

第三,全月净买入1000亿元国债。

这意味着,今年8月央行通过净买入国债的方式,向市场投放了1000亿元的基础货币。

有金融知识的朋友应该都知道,大多数发达国家的央行在印钞(投放基础货币)的时候,往往采取在二级市场买入国债的方式。

大水汹涌而来!历史性变化,今天落地

各国都不允许央行直接从财政部手里买国债,避免造成央行直接印钞给财政的感觉,因为这会让老百姓感觉“未来通胀会很严重”。

但中国央行极少这样做。中国人民银行目前手里的1.5万亿国债,都是特别国债,比如昨天央行又买入了4000亿特别国债,是当年成立中投公司的时候发行特别国债到期之后的“以旧换新”,不涉及基础货币的投放。

所以,央行把昨天买入4000亿特别国债的公告,放在了“公开市场业务交易公告”栏目里;而今天的公告,则放在了“公开市场国债买卖业务公告”的栏目里。因为这的确是两件事,性质不同。

此前我曾在文章里说过,央行可能在8月已经出手买了国债,但公开宣布会稍微迟点。现在果然如此。

之所以不随买随公告,主要是避免引起债市的异常波动。

为什么说央行这个举动,是历史性的?

我之前多次在文章里讲过,1979年到2014年,中国基础货币投放方式是外汇占款,也就是央行印人民币购买外贸顺差(外汇)。在这期间,中国的外汇储备从8.4亿美元暴增到了近4万亿美元。这期间人民币的锚,是美元。

印钞太多,就需要防止通胀。当时的做法是,不断提高存款准备金率(最高21%左右),把多印的钱冻结起来。

2014年到2024年,是“二合一印钞时期”。这期间基础货币的投放,一个来源是降准,把之前多印的人民币释放出来;二是通过MLF(中期借贷便利)和PSL(抵押补充贷款)来投放货币,方式是国有大银行(包括政策性银行)拿着高等级债券(国债、地方债等)到央行质押,获得特别便宜的资金。这些钱,就是基础货币,是市场里货币的增量。

这时候,就需要有“庄家”来撑住国债市场,央行买国债就成为必然,这其实也是欧美日的玩法。

通过央行买国债,增量的基础货币将直达财政,支撑经济发展。地方财政。

央行曾表示为了给债市降温,或将先抛售国债。由于此前央行手里只有特别国债,无法抛售,所以从各大银行借入了上万亿的国债,主要是中长期的。

正当大家以为:央行或许以抛售的方式,开启买卖国债的时候,,并在8月实现了1000亿元国债的净买入,这相当于投放了1000亿元的基础货币。

为什么买短抛长,这跟央行此前希望国债“维持向上倾斜的收益率曲线”有关。

大水汹涌而来!历史性变化,今天落地

上图来自财政部官网,是中国的国债收益率曲线,30年期和10年、7年期差距不大。央行不愿意看到这种态势,希望“维持向上倾斜”,也就是接近上图中红线的走势。

央行行长6月19日的原话是:“当前特别是要关注一些非银主体大量持有中长期债券的期限错配和利率风险,保持正常向上倾斜的收益率曲线,保持市场对投资的正向激励作用。”

所以,央行8月买入了短期的国债(可以让短期国债收益率下降),抛售了长期的(让长期国债的收益率上升)。

翻译成白话是:央行认为有一些机构在赌中国进入了长期低利率时期,所以加杠杆买入了过多的中长期国债,隐含了巨大风险,也影响了经济预期。所以央行不仅要给过热的债市降温,还要让国债“保持正常向上倾斜的收益率曲”。

对于央行常态化买卖国债,有人解读为中国要高“量化宽松”(大量印钞)了。这其实是不对的,准确的说法是应该是:

有充裕的资金追捧国债,还可以降低国债利率(发债成本)。

所谓发展经济,就是政府部门、企业部门和住户部门(家庭)轮流加杠杆。

住户部门加杠杆,是老百姓贷款买房、买车,现在大家兴趣显然不高,拒绝加杠杆。央行刚刚公布的二季度贷款投向报告显示,到6月末个人房贷余额同比上个季度减少了4000亿元,跌到了37.79万亿元。

企业部门现在也很难加杠杆。民企扩张意愿非常低,国企则负债已经非常高。整体而言,中国企业部门杠杆率是全球最高的了。

只有政府部门还有一些加杠杆的空间,主要是增发国债的空间。再加上当前是资产负债表衰退,只有财政政策才管用。所以,中国迎来了国债大发行时代,需要央行印钞提升国债的承接力。

当前货币政策的边际效应不断缩减,出现了流动性陷阱。发钞之变,让货币政策更有力支撑财政政策,有利于经济回暖。

之前印钞的时候,大量廉价资金通过MLF和PSL优先给了国有大银行、国有政策性银行,让他们躺着赚钱。比如央行通过MLF给各大银行的资金利率是2.3%,而PSL利率是3.35%到3.85%,这利差赚起来很爽。

未来,通过MLF渠道投放的资金会不断减少,印钞方式变成了买国债,大银行的利润会减少一块。最近银行股跌,或许有这个因素,当然还有存量房贷再次下调的传闻。

中国印钞方式之变和货币政策工具之变,很显然越来越接近于美联储了。美联储印钞的时候,三分之二的资金是买国债;三分之一是买房地产的MBS(抵押支持债券),相当于间接支持地方财政(美国地方财政主要靠房地产税,将来中国也是这样)。所以,中国央行将来购买MBS也将是可以预期的。

由此引发了房地产股的飙升,比如A股中房地产板块大涨了4.77%,港股房地产板块涨了2.59%。

而银行股板块连续第二天大跌。存量房贷降息对银行是利空;印钞方式之变,对银行也是利空。

存量房贷利率真的可以在短短1年左右“法外施恩”两次吗?历史上一共有两次“法外施恩”,一次是2009年1月,一次是2023年9月。

如果今年四季度再搞一次,则是历史上第三次,这一轮房地产调整中的第二次。这对于减轻按揭家庭的负担,刺激消费,非常有意义。

目前存量房贷利率普遍比最新首套房利率高100到200个基点,导致了很多家庭提前还贷。存贷房贷利率额外打折(超出贷款合同约定),可以惠及大约7000万个家庭,估计有3000万个家庭受益比较多。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最新评论

电话:647-830-8888|www.66.ca 多伦多六六网

GMT-4, 2025-9-23 10:02 AM , Processed in 0.044367 second(s), 2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