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这些“新大理人”——数量大约在几千人——来自中国的四面八方,他们放弃了各式各样的工作。将他们聚在一起的是一种“不走别人的老路”的愿望。 美媒称,在一个坐落在高高的青山和波光粼粼的湖泊旁的遥远古城里,生活着一群决心遗世独立的人们。 据美国《基督教科学箴言报》网站3月23日报道,在这个中国西南地区的湖边古城,人们的生活不仅仅是有着一抹童话色彩。越来越多有着自己独立思考的人们抛开了现代中国程式化、崇尚物质主义的生活,在一种理想主义的感召下聚集到这里。 洪家明(音)坐在一个即将开张的饭店里说:“这里百花齐放。人们追随着自己的内心……做着各种各样不同的事情。”洪家明的饭店供应的都是他和朋友们在城外种植的有机蔬菜。 然而,他们的梦想必须要接受一些严酷现实的考验——大理名气越来越大,这个历史古城里现在到处都是旅行团的游客,正破坏着古城此前如世外桃源一样的魅力。 报道称,这些“新大理人”中既有住在小院里的非传统学校的人们,也有国际上知名的百万富翁艺术家,他们构成了一个松散的志同道合者的群体。 以万柯(音)为例,这里的人们都叫她CC。万柯一边整理着她在自家宽敞的厨房里自制的果酱一边说,她一点不后悔十年前放弃在上海一家杂志社的编辑工作。 CC和她的英国丈夫贾森·皮姆到大理度蜜月时,“两人都想我们已经厌倦了自己的工作,为什么要回上海?我一直喜欢园艺和厨艺,贾森一直喜欢画画儿,所以我们喝了一杯咖啡就做出了留下来的决定。” 皮姆说:“我们没有发大财,但是我们每天都在做着自己喜欢的事情。” 报道称,这些大理移民——数量大约在几千人——来自中国的四面八方,他们放弃了各式各样的工作。董真茹(音)放弃了自己在风险管理公司的职位到洱海边开了一家客栈,她说将这些人聚在一起的是一种“不走别人的老路”的愿望。 身材魁梧、戴一副眼镜的徐松(音)曾在一家电视广告公司做会计经理。他说:“如果你对成功的唯一标准就是有钱、有名和成功……那就应该呆在上海或者北京。”现在,徐松的工作是撰写旅游书籍,并帮助农民把他们种的茶叶直接卖给消费者,而不是给中间商。 报道称,大理适合独立思考的名声吸引了许多“中产阶级”父母,他们觉得中国现在的学校教育令人喘不过气来,因此这里也成了十几个非传统学校的所在地。(编译/刘晓燕) 资料图片:大理街头随处可见城里来的“环境移民”。 - See more at: http://news.66.ca/china/2016/03/25/1655517.html#sthash.kQdxNmLB.dpuf |
电话:647-830-8888|www.66.ca 多伦多六六网
GMT-4, 2025-9-14 03:55 AM , Processed in 0.056500 second(s), 2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