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初创公司Manus突然宣布彻底撤出中国,解散全体在华团队,并封锁官网中国IP访问。 裁员、清空、屏蔽! 爆火四个月后的Manus,以最极端的方式“宣告”了下一步的计划。 微博、小红书账号瞬间清零! 官网拒绝一切中国IP访问。 与阿里的合作承诺也已成废纸一张。 这家如今宣称总部位于新加坡的公司,用实际行动告诉所有人:它对中国市场,再无半分留恋。 “欲戴其冠,必承其重”,Manus曾经被人们称为是“下一个DeepSeek”,代表了国内AI产品超越国外产品的最有力证明。 但在仅仅四个月后,Manus毅然离开中国,摇身一变,成了一家新加坡公司。 留给所有人的,只有一片惊愕和一个决绝的背影。 我们不禁想问,这算什么? 确凿无疑的消息是,Manus在中国的全部团队已经全部解散。 毕竟,Manus最大的目标市场,从始至终都不在国内。 最初,Manus就因CEO在介绍视频中全程使用英文而引发争议 事实上,Manus的撤离行动早在今年5月就已初现端倪。 彼时,公司三位联合创始人——肖弘、季逸超和姜涛,以及其他高管,已经陆续从中国迁往新加坡。 与此同时,Manus还在加州圣马特奥和东京设立了办事处,积极拓展海外市场。 6月18日,Manus联创兼首席产品官张涛,在新加坡SuperAI大会的主题演讲中明确指出,公司现在的总部就在新加坡。 六月中旬,Manus的广告开始亮相新加坡的公交车站和地铁站 中国这边,知情人表示,在上周,Manus背后的北京蝴蝶效应公司还有数十名员工,不过在本周,所有在华岗位已经全部撤裁。 其中,部分员工将跟着迁往新加坡,但更多人已经离职。 值得一提的是,在中国团队彻底解散前,Manus就已在新加坡展开大规模招聘。 当地招聘平台MyCareersFuture显示,Manus为AI工程师和数据科学家开出了每月8000至16000美元的月薪,部分岗位月薪可高达18000美元,换算成人民币可高达13万。 关注这家公司的人不难发现,他们的战略重心一直都是海外市场。 与难产的国内版形成鲜明对比的是,Manus国际版的功能更新从未间断。 此外,Manus还在美国、英国、日本、新加坡等地积极组织线下活动,进一步巩固其海外布局。 4个月前,Manus一夜爆红! 它一度被看作是“下一个DeepSeek时刻”、甚至被寄予“领先OpenAI推出智能体”的厚望。 而这也让Manus的“体验码”变得一码难求。 是的,Manus在刚推出之际,释放邀请码的方式看起来很像“饥饿营销”。(官方解释是算力供不应求) 结果就是,Manus的邀请码在二手市场上被一度炒到了9万元的天价。 开放注册后,Manus更是推出了最高每月199美元的Pro服务,价格与OpenAI的ChatGPT Pro相当。 然而,根据aicpb的统计,Manus的月活用户却从三月份的约2000万降到了五月份的约1000万。 令人唏嘘的是,Manus此次迁址新加坡,似乎并未发布任何官方公告。 他们“悄悄地”关闭了所有的社交媒体,并在官网上屏蔽了所有来自国内的访问。 而在中国的120名工程师中,只有40人能够前往新加坡总部。 从商业的角度来看,Manus的决策足够“冷静”:果断裁员,果断放弃中国市场。 但对于那些相信了自媒体炒作,认为Manus将成为“下一个国运级产品”的人来说,这无疑是一记重重扇在他们脸上的耳光。 毕竟,承载这一称谓的DeepSeek,不仅让全世界都见证了中国开源大模型的实力,甚至倒逼了OpenAI和大模型开源的商业路径。 有不少人猜测,Manus迁出中国的举动,是为了在当前政策收紧的背景下,更便捷地获取英伟达的芯片。 不过,Manus仅仅是对大模型进行套壳的产品,本身并没有研发大模型。 更大的可能是,Manus需要应对融资资金审查。 根据外媒爆料,就在上周,美国财政部正在审查一笔对Manus的7500万美元投资,该轮融资由加州风投公司Benchmark领投。 早在4月,就是靠着这笔融资就让Manus的估值飙升了五倍,达到了将近5亿美元。 而现在,美国当局正在调查这笔投资是否违反了“对外投资安全计划”,该规定要求任何美国实体或个人在投资可能损害美国国家利益的AI领域时,必须向财政部进行申报。 因此,要想拿到这B轮的7500万投资,Manus不得不采取迂回战略——也就是不再以中国AI公司的身份出现。 现在Manus的的打法是,由在开曼群岛注册的母公司全资控股新加坡公司,形成一种“开曼-新加坡-中国”的三级架构,这样,或许能利用新加坡与中美均签署的税收协定,来降低合规成本。 可以说,Manus的被迫出走,也是在技术理想、商业现实、地缘因素等困境面前,不得不选择的一种妥协。 面对同样状况的中国公司,也并非没有先例。比如去年迁往美国的HeyGen,以及前百度员工创立的Genspark。 曾经那个被前员工眼里“没有人会比他更舍不得离开武汉”的创始人肖弘,曾经那个因为不想搬离武汉,拒绝了和面向海外市场的Monica合作的肖弘,如今这样在即刻上写道—— “如果最后有不错的结果,证明作为中国出生的创始人,也能在新的环境下做好全球化的产品,那就太好了。” 好在,据说除了被安顿好的40多人核心团队,剩下的80多人在被裁时,已经拿到了足够的补偿,赔偿方案为N+3或2N。 根据多家媒体的报道,Manus北京和武汉的办公室,目前还有一些人在办公。 来源:长江日报(3月) 2025年3月,Manus一码难求;2025年7月,Manus在中国归于沉寂。 |
联系电话:647-830-8888|多伦多六六网 www.66.ca
GMT-4, 2025-7-16 06:51 PM , Processed in 0.045666 second(s), 2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