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伦多 六六网  www.66.ca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扫描二维码登录本站

搜索

1.2亿国人债务爆雷!外资撤离加速经济崩溃

2025-7-14 05:00 PM| 发布者: 赢了dojxxowm| 查看: 74| 评论: 0|来自: 看中国

2025年,中国经济正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一方面,个人与家庭债务危机愈演愈烈,逾期贷款人数激增,影响社会消费与经济循环;另一方面,外资企业加速撤离,深圳与上海等昔日繁荣城市经济数据大幅下滑,暴露中国经济结构性问题。根据文昭与唐青的分析,本文将深入探讨中国个人与家庭债务危机的严重性、外资撤离的背景与影响,以及中共内部政策与权斗如何加剧经济困境。

- 惊人数字:1.2亿人陷入中度以上债务逾期

根据文昭引述的数据,2025年第一季度,中国个人网贷与信用卡贷款中度逾期(30至90天未能及时还本付息)人数高达1.2亿人,占全部贷款用户的约三分之一。若加上90天以上的重度逾期(4300万人),债务问题的严重性可见一斑。这些数字虽来自非官方渠道,但通过与美国及希腊的数据对比,显示中国的情况介于2009年美国金融危机(信用卡重度逾期率6.8%)与2015年希腊债务危机(信用卡重度逾期率55%)之间,反映出中国个人债务问题已达到令人震惊的程度。

- 债务与储蓄的矛盾

中国居民储蓄馀额屡创新高,2024年达56万亿元人民币,但个人与家庭债务总额却高达80多万亿元(约11.5万亿美元)。表面上看,储蓄与债务的对比显示中国家庭的还债能力有限。更严重的是,储蓄分布极不均匀。根据中国人民银行的数据,人均存款超过10万元的家庭仅占总数的10%,而存款超过100万元的家庭不到0.1%。这意味著大多数债务重压下的家庭几乎没有储蓄,属于典型的“月光族”或低储蓄人群。


人民币(Getty Images)

- 现金短债比:家庭财务健康的关键指标

文昭提到,家庭财务健康的核心指标是“现金短债比”,即一年内可动用的税后收入与存款总和与短期债务(包括房贷、消费贷款及利息)的比率。若该比率低于1,家庭还债能力将面临挑战。在中国,许多家庭的现金短债比远低于1,尤其是在失业率上升、经济不稳定的背景下。相比之下,发达国家如加拿大的失业保险金替代率可达55%,并可领取数月,帮助家庭度过经济困难。而中国的失业保险替代率仅约20%,远不足以支撑失业家庭的基本开支。

- 房贷与消费贷款的恶性循环

在中国,房贷是家庭债务的主要组成部分。文昭指出,许多中度逾期者优先保障房贷还款,通过“拆东墙补西墙”方式(如刷信用卡还最低还款额)维持财务平衡。然而,一旦进入重度逾期(超过180天),这些家庭往往连房贷也无法偿还。4300万重度逾期者中,几乎所有有房贷的家庭都处于断供边缘,而1.2亿中度逾期者则正走向这一危险境地。

文昭预测,中国经济正面临“债务+通缩+人口萎缩”的三重危机。根据估计,中国总债务(包括政府、企业和个人)达455万亿元人民币,以3%的商业银行贷款利率计算,仅利息支出每年就需13.65万亿元,占2024年GDP(135万亿元)的10%以上。这意味著,即便GDP增长率达到10%(现实中几乎不可能),也仅能维持债务不恶化。随著人口萎缩和资产价格下跌,抵押品(如房地产)价值缩水,银行可能要求债务人追加抵押,进一步加剧债务危机。

- 大众汽车关厂:外资撤离的缩影

唐青提到,大众汽车与上汽集团合作的南京工厂于2025年关闭,这是大众在中国市场的又一次重大挫败。该工厂自2008年投产,年产能最高达36万辆,但随著燃油车市场萎缩及物流成本高企,大众选择关停并将部分生产转移至江苏其他地区。早在2022年,大众已关闭上海安亭第一工厂,显示其在中国市场的持续收缩。作为曾占全球交付量30%的中国市场,如今大众被本土电动车品牌(如比亚迪)超越,市场份额急剧下降。

- 外资车企的困境

唐青分析,中国燃油车市场急剧萎缩,本土电动车品牌迅速崛起。比亚迪2023年超越大众,成为中国销量最高品牌,2025年上半年销量突破210万辆,同比增长33%。本土品牌通过低价策略(比亚迪车型比大众便宜约40%)和技术进步,逐步蚕食外资品牌市场份额。其他外资车企如吉普(母公司Stellantis)也陷入困境,其与广汽集团合作的广汽菲克已申请破产,吉普车型仅靠进口销售,销量惨淡。

- “养套杀”模式:中共对外资的策略

唐青指出,中共对外资企业采取“养套杀”模式:先以市场和政策优惠吸引外资进入,随后通过技术转让、合资要求甚至商业间谍手段获取技术,最终扶持本土企业将外资挤出市场。从摩托罗拉、苹果到特斯拉,这些跨国企业在中国的经历无不印证这一模式。特斯拉上海工厂虽一度成功,但其供应链伙伴迅速转为竞争对手,削弱其市场地位。

- 深圳与上海的经济低迷

深圳和上海,作为中国经济的标杆城市,如今面临严重衰退。根据深圳市统计局数据,2025年前五个月,深圳工业增速仅3.5%,同比下降8.8个百分点,固定资产投资下滑9.2%,出口下降8.6%。街头流浪者增加,企业拖欠工资,办公楼空置率上升,甚至高科技园区的办公楼被改为共享工位或菜市场。

上海的情况同样不容乐观。虽然官方宣称2025年一季度GDP增长5.1%,但实际感受与数据背离。街头冷清,地铁空荡,公寓空置率上升,外来常住人口首次跌破千万。中产阶级因高额房贷和投资失败濒临破产,餐饮业等服务行业普遍艰难,10家餐馆中有8家在苦撑。

- 地方债务的“化债”骗局

文昭提到,中共对地方隐形债务和房地产开发商债务高度重视,但对个人和企业债务则采取“听之任之”态度。所谓的“化债”并非真正化解,而是通过发行4万亿元再融资债券,将高利率短期债务转为低利率长期债务。这一操作仅是“挪动包袱”,并未缩减债务总量。地方债务总额高达100万亿元以上,4万亿元仅够支付利息,无法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 内斗与政策混乱

唐青指出,中共高层内斗加剧,影响经济决策的稳定性。习近平亲自挑选的政治局班底陷入乱局,例如丁薛祥主导的粤港澳大湾区规划成为烂尾工程,前新疆书记马兴瑞突然免职,中央军委副主席何卫东“人间蒸发”。这些乱象削弱了中共的统治威信,也导致经济政策执行不力。地方经济低迷与高层权斗密切相关,政策的不确定性进一步动摇了外资信心。

- 个人破产制度的缺失

文昭提到,中国缺乏全国性的个人破产制度,这与房地产在家庭财富中的高占比及信用体系不健全有关。一旦允许大规模个人破产,银行不良贷款可能失控,且第三方专业破产托管力量不足,易受行政干预。当前,债务人与银行只能通过协商缓解压力,但若经济不回暖,个人收入不改善,债务危机将进一步恶化。

- 人口萎缩与资产价格下跌

随著人口萎缩,房地产需求下降,资产价格持续下跌。银行对抵押品价值的重新评估将导致更多家庭面临追加抵押的压力,进而引发资产清算与破产潮。文昭警告,这一趋势将进一步打断消费与再生产循环,加剧通缩压力。

- 外资撤离的长期影响

外资企业的撤离不仅削弱中国制造业和高科技产业,还导致就业机会减少,进一步加剧失业与债务问题。深圳与上海的经济低迷可能预示著中国经济进入长期衰退,昔日繁荣的城市正面临结构性挑战。

中国经济正面临债务危机、通缩压力与人口萎缩的三重打击,外资撤离与城市经济低迷进一步暴露了结构性问题。中共高层内斗与政策混乱加剧了经济困境,地方债务的“化债”骗局无法从根本上解决问题。文昭建议,在当前乱世中,个人应避免新增债务,优先还清旧债,追求稳定而非高增长,以应对未来的经济不确定性。

唐青则呼吁关注外资撤离与城市经济衰退的深层原因,并质疑中共政策是否能带领中国走出困境。未来,中国经济能否找到新的增长点,抑或继续陷入泥潭,仍充满不确定性。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最新评论

联系电话:647-830-8888|多伦多六六网 www.66.ca

GMT-4, 2025-7-15 09:06 AM , Processed in 0.045797 second(s), 2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