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些年,越来越多的美国民众开始注意到了不合理的小费问题,很多人吐槽商家把支付压力转移给了消费者,再加上通胀,小费的比例是一路看涨。 不过七月初,一位中国留学生分享了一个与小费相关的遭遇则更加离奇:在零售店买东西时,小费被自动划走了$1000+!事后为了把钱要回来跟不作为的店家和银行各种扯皮,身心疲惫。 这位博主希望能将自己的经历分享给更多的在美留学生,引以为戒!大家付款时,一定要自己确认最终金额再按确认键啊! 以下内容来自小红书账号@momo 7月6日博主发文分享,博主的妈妈今年4月在加州Pasadena的 Nekter Juice Bar 买东西,结账时店员说总共是 $17.28,她就用 Apple Pay 直接付款了。 刷卡时屏幕是由服务员转向自己的(不是妈妈自己输入小费金额),也没有给她核对金额的机会,小票被直接塞进袋子带走。 回家后他们发现银行卡被扣了 $1111.77,当时还一度想不起这是什么花销,查了商家名称才意识到是这家果汁店。 等拿出小票才发现,服务员居然自己手动输入了一个高达 $1094.49 的小费,小费比例高达 6433.85%!”我们完全无法理解他是出于什么动机这样做的。“ ![]() ![]() 博主第一时间联系了 Chase 银行报告这笔异常支付,同时也去店里质问。 但店员态度非常敷衍,说他们没有记录,需要上报经理;经理再上报总部处理,由总部来决定是否退款。从4月到7月初,整整三个月,一次回电都没收到。 更让博主气愤的是,期间 Chase一度把这笔钱退回,但几天前这笔钱又被重新扣了回去。 8号时再次打电话给银行,得到的回复是:因为是用 Apple Pay 支付的,付款时输入了手机密码解锁,相当于“已授权支付”,所以不能算是“盗刷”,只是“消费争议”,所以又把钱还给了商家。 ”但我们一开始明明是按“诈骗”来申诉的,银行似乎误解了申诉类型。目前他们说会重新调查,大约需要一周时间。“ 帖子发出后,迅速引起了讨论声,很多网友分享了自己曾经类似的遭遇,原来博主不是一个人: ![]() ![]() 7月10日,博主更新了跟店家和银行之间的扯皮进展。 这一次更新,博主再次确认了店家处理该事件并不积极、遭遇这种事件该报警的类别、以及确认1000+的小费不是妈妈手误输入,就是员工自己输入的。👇 1. 前天和银行打了两个小时电话后他们说调查,今天回电让我们上传小票证据,说从小票上看金额没有争议,说应该有一个小票上面的金额只有总数,而不是小费和商品样样都写清楚金额的小票。 他们和Necter Juice Bar的manager通了话,manager说他三天前才知道这个事情。这就和一开始我们去店里找他们时候的内容对不上,当时店里员工说会告知manager,再由manager上报公司,显然是在骗人。说商家在七个工作日给答复。 2. 7.6号提交了online police report后收到邮件让去警局和officer详谈。今天去了后,他们打了电话确认我这种情况应该算哪种。最后告诉我们属于civil issues,让我们去court,这不归他们管。我们打算等七天后看商家如何回复我们,如果依旧没有任何进展就走小额法庭。 3. apple pay无需密码,111177和643385不是银行卡的密码。一般小费是在apple pay tap完后显示在屏幕上的,我妈付钱时是员工告知总数是17.28,也就是说她付钱时确实没有加小费,而是付钱后员工自行填的小费数字。 评论区很多热心网友帮博主在google review上发声,不过有些网友反应自己的评论被删了: ![]() 也许是大家帮忙发出的评论给了店家压力,在昨天,博主更新了最新状况:商家终于退钱了!!! ![]() ![]() 博主分享自己的奇葩经历希望大家引以为戒:
“最后,有人说“直接dispute就行,不用报警”,但事实是—— 报警不是为了引起风波,而是为了留下正式记录,方便后续维权; 如果商家拒不承认,我们起码有证据进行进一步申诉或法律程序。” 虽然维权讨费的过程很长很糟心,好在结果还是给退了。不过白白搭上了很多精力和时间,真的是太离谱了!大家以后支付时也一定引以为戒千万小心,看清了金额再点击确认啊!!! |
联系电话:647-830-8888|多伦多六六网 www.66.ca
GMT-4, 2025-7-16 08:26 PM , Processed in 0.046642 second(s), 2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